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0节

  但这已经比明初好了许多。

  当年,劳模老朱,那是一日两朝。

  除了早朝日日有,上到六部尚书,下到九品小京官都要参与外,黄昏傍晚,若有大事,随时都要召开朝会。

  每次都是数千人。

  而到了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规模更是无比盛大。

  不过。

  那时的朝会,是皇帝现场办公,真正解决事情的。

  而现在已变成了一种仪式。

  真正解决事情的,是内阁的票拟与司礼监的批红。

  每日常朝,君臣都是照本宣科,走走过场。

  像上次国子监司业周子义突然在朝堂上奏言事,一年都不一定发生一次。

  很快。

  百官就位,足足有近千人。

  其中有一半都是站在皇极门外的空地上,殿内的朝会与他们没有一丝关系,甚至都听不到。

  他们只是凑个人数。

  沈念站在御座东南,胸膛挺得笔直。

  当下,五品以上和被宣入朝者才有资格参与朝会,共计近千人。

  沈念不算参朝官,而只是起居注官。

  他也瞌睡,但不得不站得笔直。

  因为鸿胪寺的礼官和都察院的御史就站在一旁监督,一旦发现谁有失礼之处,便会随手记录,归入考绩。

  沈念站在那里,从他的视角望去。

  官员们都是意兴阑珊。

  早起毁一天,在这些官员们的身上不断应验着。

  很快,行礼完毕,常朝正式开始。

  有奏疏是六部的尚书、侍郎宣读,有奏疏是鸿胪寺的礼官代读。

  随后,小皇帝须一一回复或内阁代为回复,大多都有章程,念出来即可。

  真正需要现场处理的事情很少。

  ……

  眨眼间,一个多时辰过去了。

  常会即将结束。

  沈念的心情顿时松弛了下来,待他在起居注本子上写上一句“上视朝”,今日的起居注任务便算完成了。

  因小万历未曾亲政,接下来他不是读书写字,便是绘画射箭。

  沈念不会再跟随。

  就在沈念思索着是一会儿就去补觉还是中午再补觉时,一名侍班御史突然出列。

  他手拿一个本子,高声道:“禀陛下,今日失朝官员甚多,经查,达二百八十三人!”

  失朝,就是不上朝。

  因常朝仪式化,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

  许多官员都会称病或假装有公务,请假不朝。

  这在大明乃是常有之事。

  人数不多的情况下,皇帝与内阁大臣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太过分是不行的。

  比如:成化九年五月的一天,足足有1169人失朝。成化二十三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忌日,足足有1118人失朝。

  几十人请假,还能称正常,超过百人,那就是懒朝了。

  朝廷的惩罚也都很有趣,命官员去灰厂搬灰,去砖厂搬砖,官阶越高,惩罚越重。

  大明天子不上朝,其实就是跟这些官员学的。

  嘉靖皇帝不朝之后,官员们本着“法不责众”的嚣张态度,经常有官员不朝。

  每次朝会,缺席上百人,实属正常,然这次人数着实多了一些。

  张居正眉头微皱,大步走出。

  “陛下,上朝乃为臣本分,不朝者,无论因何事请假,都应重惩,祖宗旧制,绝不可违之!”

  张居正的声音甚是洪亮。

  他喜欢上朝。

  每次上朝都站得笔直,连一个哈欠都没有打过。

  此刻的小万历,其实也不想上朝。

  他坐在御座上,如听和尚念经,一点意思都没有。

  但张居正已经表态,他怎能不附和。

  小万历直起腰,高声道:“元辅所言甚是,传朕旨意,今日未朝者,皆罚俸一个月!”

  就在这时。

  都察院左都御史,即将致仕的葛守礼缓步走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失朝之官当罚。然当下常朝,全是虚式,鸿胪引奏,照本宣科,文武百官,跪拜起立,了无实事。”

  “我朝之大小事务,皆是陛下与内阁钦定,常朝如摆设。”

  “臣恳请再减常朝之数,恢复朔望朝制,一月两朝,如此,可为陛下与百官减负,也便于各个衙门处理公事!”

  葛受礼即将致仕,胆子也肥了。

  他有暗喻内阁独揽大权,朝会全是走过场之意。

  但这是实情。

  上千官员,三更起床,寒暑皆至。

  只是在皇极门内外跪拜起立,高呼万岁,确实有些务虚。

  唰!

  这时,又一名官员走出来。

  “臣附议,依照当朝实情,朔望朝会,便足矣。”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数名官员站出来,表示附议,他们也都厌倦了全是仪式化的常朝朝会。

  张居正目视前方,一动不动。

  他向来喜欢后发制人。

  这时候,礼部尚书张四维站了出来。

  “臣以为,张阁老已将日朝变更为一旬三朝,若再缩减,有违祖宗之制,当年太祖皇帝,一日多朝都不觉得辛苦,而今不过一旬三朝,你们就觉得辛苦了?朝会,不仅是君臣之礼的体现,还是展现帝王天威的重要形式,我反对朔望常朝!”

  张四维说完,快速看了张居正一眼,见其没有任何表情,便回到了队列中。

  他在揣摩张居正的想法。

  一旬三朝是张居正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去虚务实,而今一些官员显然想要更务实一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顿时,又有十余名官员站出,附议礼部尚书张四维。

  这些官员显然不是爱上朝。

  大多是觉得左都御史葛守礼暗指张居正专权,故而要站队,与葛守礼唱反调。

  稍倾。

  吏部尚书张翰站了出来。

  “臣以为,一旬三朝,繁而无用,不如变为朔望朝会,若有大事,再开朝会即可。”

  “臣附议!”

  张翰刚说完,户部尚书王国光和工部尚书郭朝宾便出列附议。

  朝堂内。

  最有话语权的,除了内阁的两个阁老,就要数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了。

  吏部、户部、工部三大尚书都附议左都御史葛守礼。

  礼部尚书张四维反对,而其余两位尚书,兵部尚书谭纶不在京,刑部尚书王之诰则并未表态。

  张四维见三位尚书都与他唱反调,不由得再次高声道:“诸位,祖宗之法不可违,你们想一想太祖与成祖是如何上朝的,此等国之礼,断然不可废!”

  “祖宗之法?当年世宗皇帝是如何说的,诸位可还记得?”葛成礼高声道。

  葛成礼致仕在即,显然是要放飞自我了。

  沈念差点儿没有笑出声来。

首节 上一节 20/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