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04节

  这些官员为了他二人的只有少部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顾全大局。

  就在这时,左都御史陈瓒走了出来。

  作为大明三法司中最有权势的官员,他的表态非常重要。

  “臣附议!”陈瓒语气坚定地说出三个字。

  他如此说,自然是为了顾全大局,防山西生内乱,边境起战火。

  他的支持。

  对张四维与王崇古二人而言,完全是意外之喜。

  这一刻,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他们。

  如此多的官员支持他们,反对海瑞,即使是小万历与张居正不满,也会充分考虑官员们的情绪,不然朝会之后,小万历的御案之上,必然是一大堆奏疏。

  紧接着。

  礼部尚书马自强站了出来。

  张四维的心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马自强虽是他的亲家,但与他的关系一直不好,且对方在朝堂的话语权很重,若支持海瑞,一下子就能将陈瓒之言压下去。

  “陛下,臣以为,无论海佥院查出什么,都应轻惩张、王两族,因为山西离不开张、王两族,此事过后,朝廷多派御史与厂卫监督便是,而不必对张王两族禁商!”

  马自强做事求稳。

  他想出的办法,永远都是最稳妥的办法。

  马自强说完后,申时行站了出来。

  “臣附议!”

  随后,王锡爵、沈一贯、许国、王祖嫡、赵志皋等官员纷纷站出,表示附议。

  这群官员全都是“顾大局”的官员。

  “亲家,真是我的好亲家啊!”

  跪在最前方的张四维已快笑出声,他根本没想到陈瓒与马自强等人会支持他。

  依照目前几乎一边倒的支持率,即使小万历与张居正支持海瑞,也必须要照顾到官员们的想法了。

  这一刻,张四维与王崇古已感觉胜利在望。

  他们将粉碎大明最具有攻击力言官海瑞的一次重击。

  就在这时。

  户部尚书殷正茂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殷正茂朝着小万历微微拱手,然后瞥了周围表态的众官员一眼。

  “陛下,既然关门了,臣以为大家就应说一说实话。”

  “张阁老身在内阁,大权在握;王部堂守在边境,军权独揽。张王两大家族因朝廷盐引与在朝官之势而发家,成为晋商领袖。”

  “如此有权有兵有钱且身在边境的家族,朝廷怎能不忌惮!莫说张、王两族有当下如此多的罪状,即使无罪,朝廷也应防着张、王两族。”

  “臣以为,张、王两族该到了为朝廷做牺牲的时候了,张王两族禁商,张阁老与王部堂致仕,方能使得朝廷安心。大明江山之稳固,高于一切!”

  “当下,诸位反对海佥院之奏疏,一部分是惧海佥院对其弹劾,一部分是以张、王为靠山,还有一大部分,则是为了顾全大局,为避免山西内乱与边境生战而反对海瑞。”

  “臣以为,为大明江山之稳固才算是顾全大局,即使山西遭难,也应彻底清除张、王两族的边境之患!”

  殷正茂一下子将大实话道了出来。

  他话语刚落,礼部员外郎王进便站了出来。

  “殷部堂,此言差矣!朝廷怎能因怀疑张、王两族可能威胁到大明江山稳固便将其毁掉,这……这不是因噎废食吗?当下朝堂权势最大的,不是张王两族,不是张阁老与王部堂吧?”

  他指的自然是张居正。

  他认为依照权势排名,张居正才是最有可能危及大明江山稳固的官员。

  张四维听到此话,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礼部员外郎王进乃是他曾经的属下,此话正是他交待的,目的就是让张居正无法以‘张王两族权势过大有倾覆大明江山之可能’对其进行攻击。

  因为张居正的权势更大。

  张四维甚至还准备好了弹劾张居正权势过大的奏疏。

  只要朝廷以这个由头对他定罪,他便找言官弹劾张居正。

  让大明朝堂彻底乱起来。

  听到此话,殷正茂瞪眼道:“你是眼瞎了还是耳聋了,张首辅为朝廷、为百姓做了什么,张王两族又为朝廷、为百姓做了什么?他们有何资格与张首辅相提并论?”

  能在朝堂上这样说话的,也只有户部尚书殷正茂了。

  自从在河南收拾完宗藩,让国库增加一大笔收入后,殷正茂已经半只脚跨进了内阁。

  腰杆贼硬。

  殷正茂看了一眼张四维与王崇古。

  “功是功,过是过,立功时已受过赏,还想以往昔之功抵今日之过,简直是痴心妄想!”“张阁老,你有什么功,不是一直跟在张首辅屁股后面做事吗?王部堂,你又有什么军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不就是促使了隆庆和议吗?”

  即使是张居正说出此话,张四维与王崇古都会怒而反驳。

  但此话从殷正茂口中说出,二人却无力反驳。

  论政事之功,殷正茂任户部尚书,考绩甚好,外加近日在河南又立下不世之功,训斥在内阁无功无过的张四维,确实有底气。

  论军事之功,殷正茂在南方抗过倭,剿过匪,且全是打胜仗,并不比王崇古差。

  殷正茂朝着小万历重重拱手,高声道:“陛下,为了朝廷,该是张王两族牺牲的时候了,如果张阁老与王部堂不愿家族弃商,臣恳请将二人罢黜,臣愿前往山西,平一切内乱!”

  殷正茂此话,让一众支持张四维、王崇古的官员都低下脑袋,无力反驳。

  这一刻,张居正与沈念都忍不住笑了。

  二人还没开始发挥,殷正茂一人就快将局势扭转过来了。

  王崇古面色铁青。

  “陛下,殷正茂之言,完全是莽夫之言,臣不敢苟同。他往昔于西南剿匪之时,贪墨受贿之罪状足以装得下十个竹筐,而今又自居功高,实为奸臣!”

  王崇古说完后,几名言官立即会议,开始揭起了殷正茂的伤疤。

  一时间。

  皇极殿如摊贩云集般的棋盘街一般,满是争吵声。

  小万历并没有阻拦。

  他想要听清每一名官员的主见,看一看朝堂最真实的模样。

  大殿两侧的锦衣卫们全都瞪大眼睛,看着唾液横飞的官员们。

  吵架没事儿。

  一旦打起来,他们必须立即去拉架。

  与此同时。

  张居正轻捋胡须,目视前方。

  他等待着这些喜欢逞口舌之快的官员们说累了再开口。

  御座东南侧。

  负责记录起居注的王家屏,眉头紧皱。

  望着下面“热闹”的场面和关闭的皇极殿大门,他实在不知今日的起居注应该如何撰写,用一句“四月十三日,上视朝”显然糊弄不过去。

  但此时此刻,似乎这句话又最为合适。

第148章 终极反转!仁君小万历,嘴替沈子珩

  常朝朝会。

  时长多以一个时辰为宜。

  然今日已过了一个半时辰,皇极殿依旧是殿门紧闭,殿内喧闹如市集。

  此刻,殿内的争吵者。

  看似只有两拨人,一拨支持海瑞奏疏之所请,一拨反对海瑞奏疏之所请。

  实则,反对海瑞奏疏之所请者,并非一类人。

  有攀附张王者,有纯粹反对殷正茂者,有见风使舵的附和者,还有为使山西免遭苦难而顾全大局者。

  其中,顾全大局者,人数最多。

  未参与争论者中,有人认真旁听,有人低头沉思,还有人因常朝过长而生出尿意,然只能夹腿忍着,不然一个月俸禄就没了。

  这一刻。

  张四维与王崇古都感觉到胜利在望。

  有如此多官员的支持。

  足以说明海瑞的弹劾过严过苛,不符合实情,官员们皆不愿山西生乱,边境生乱。

  这样一来,小万历与张居正便无法逆百官之意,反向为之。

  与此同时。

  小万历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视下方,正在将众官员分门别类。

  哪些为公、哪些为私、哪些是张王的亲随、哪些是跟风者,哪些是落井下石者……

  已被他看得清清楚楚。

  这正是他观百官争吵而不喊停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为皇帝,识人很重要,而今日乃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张居正、吕调阳二人则是站在最前方,微微眯着眼睛。

  作为内阁阁臣。

  二人自然是要依据所有官员的意见,最后发言。

首节 上一节 204/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