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09节
接下来的事情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吃饱喝足,才有干劲。
转眼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
八辆马车从宽敞的官道转到乡间小道,越走越偏。
不多时。
道路旁边便已全是金灿灿的麦田。
当下,正值农忙时期,麦田中随处可见弯腰收割麦子的农人。
又过了一刻钟,八辆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在最前方一辆马车的前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板桥皇庄。
板桥乃是地名,因不远处有一座古桥而得名。
所谓皇庄,即皇帝的田地。
这些田地,属于皇帝私产,由内廷的宦官担任庄头,进行管理,不受地方官府干预,所得收成去除佃农的部分,全归内帑。
沈念下车之后,二十八名庶吉士也都纷纷下车。
这时。
一名中年宦官小跑来到沈念的面前,道:“沈侍读,昨日接到命令后,我们已经连夜安排好了!”
说罢。
中年宦官伸手指向摆在不远处田埂上的镰刀、扁担、箩筐、绳索等农具,还有十余头拉着平板车的黄牛。
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马庄头,做得漂亮。”
“列队!”沈念高喊道。
二十八名庶吉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在沈念的面前站成了四列。
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然后看向众人。
“诸位,经内阁四位阁老特许,陛下批准,令本官为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为刈麦课。”
“接下来,你们将担负起收割一百亩麦田的任务,三日之内必须抢收完成,将麦子运送到前方五里外的打谷场,可各自为战,可团结协作,本官将根据你们的表现,计算考绩!”
之所以是一百亩。
是因一名青壮年农人一日最多能收割两亩,而这些人收割一亩多一点便已是极限。
沈念乃是以他们的极限为标准。
沈念望了一眼天上炽热的太阳。
“稍后,会有农人手把手教你们该如何做,然后待你们吃过一顿饱饭,正午时分,正式开始。”
“这三日,你们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进行,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沈念说完后,一众庶吉士都傻眼了。
站在距离沈念最近的庶吉士曹一鹏忍不住拱手道:“沈教习,不知我们犯了何错,竟要如此惩罚我们,往届庶吉士收割过麦子吗?如此简单的事情,你竟让我们来做,这……这算不算浪费时间,污辱我们这些人!”
大明的一些官员,将等级尊卑看得非常重要。
他们觉得,让一名庶吉士去割麦子,乃是一种污辱。
他们拼命读书,就是为了离开那片庄稼地。
沈念看向他,面色冰冷地说道:“若不愿做,递交离馆文书即可,当然,也可以趁着庶吉士的身份还未曾剥夺,上奏弹劾本官!”
“学生……学生不敢!”曹一鹏连忙拱手。
这时。
张嗣修突然开口道:“沈教习,学生觉得此举甚好,可锻炼我们的耐力,学生愿意做!”
张嗣修虽没有收割过麦子,但对自己充满自信,且很有兴趣尝试。
这时。
又有一名庶吉士开口道:“沈教习,您言为我们上刈麦课,不知您会不会呢?”
这群庶吉士,贼精贼精的,全都看向沈念。
沈念早已猜到会有此提问,申时行、王锡爵、汪镗三人也猜到了。
后者因不会而不敢来,而沈念却是在十七八岁练过的。
他父亲称割麦可以减轻压力,使得沈念连续三年在田间地头都割了连续五日的麦子。
当然,对于整日在私塾学习或上课的沈念来讲,确实减压。
沈念望着一群庶吉士想看他出丑的表情,笑着说道:“稍后,刈麦课开始后,我先为你们打个样儿!”
……
片刻后。
数名手速快、经验多的农人开始手把手地教这些庶吉士如何割麦以及使用各种农具。
庶吉士们都是聪明人,一点就懂,很快便觉得自己能够胜任。
近午时。
马庄头快步来到沈念面前,道:“沈教习,饭好了!”
沈念望了望天空中愈加炙热的太阳,朝着众庶吉士们喊道:“开饭!”
庶吉士们都甚是兴奋。
在庶常馆,光禄寺提供的伙食皆非常好,而今日要干体力活,伙食一定更好。
但当他们看到今日的午餐配置后,都不由得撇起嘴来。
一人两个野菜团,外加一碗已经放凉的面疙瘩汤。
且还不能多拿。
一向无酒肉不欢的冯梦祯端着一碗装有两个野菜团的粗瓷碗,望向发放午餐的农人。
“一点荤腥都没有吗?没荤腥哪有力气刈麦啊!”
这时。
一旁的马班头笑着道:“有,为了迎接诸位到来,我特令厨子在野菜团里放了猪油渣,好吃着呢!”
“真的?”
冯梦祯拿起野菜团咬了一口,顿时感到一股苦涩的味道充满口腔。
野菜团里没有野菜叶,全是野菜梗。
而猪油渣又非常油腻,使得味道非常古怪。
就在冯梦祯想要将其吐出来时,突然看到沈念出现在他的面前。
冯梦祯无奈,硬是咬着牙吃了下去。
他在别的庶吉士面前,又直又狂又傲,但在沈念面前,却无一丝脾气。
“诸位,最好都咽下去,不然下一顿饭便到天黑了!”
沈念说完后,找到一处树荫,躺在一张大椅上。
他吃过糕点和干果,喝过了凉茶,根本不饿,待饿了可以去马车继续吃。
他是让这些人来吃苦的,而自己没必要吃苦。
沈念让庶吉士们来此割麦。
并非为了惩罚他们,让他们当苦力,或是告知他们粮食得来不易。
而是想让他们感受一番佃农的辛苦,顺便让这些眼高于顶的庶吉士学会团结协作,不然接下来的课没法上。
……
很快,到了正午。
庶吉士们皆手持镰刀,腰间挂竹笼,准备就绪。
镰刀用来割掉麦秆与麦穗,然后麦秆捆扎成麦束,麦穗放入竹笼之中。
待竹笼的麦穗装满以后,便倒在田埂的牛车上,然后拉到打谷场。
麦束则是装入竹编的深箩筐中,用扁担挑到打谷场旁,堆积成麦垛,作为烧火的引物。
与此同时。
沈念也手持镰刀,腰间挂上了竹笼。
他高声道:“有没有自认割麦厉害的,站出来两个与我比一比!”
几乎眨眼间,两名庶吉士站了出来。
一个是汤显祖,一个是李植。
这二人敢站出来,显然有过割麦经验。
当即,三人分别站在三垄紧邻着的麦田前。
正前方五十步标有记号,从那里率先回到原点者,便是胜者。
一旁的包庄头高声喊道:“开始!”
顿时,汤显祖与李值迅速弯腰,割起麦子。
唰!唰!唰!
沈念面带微笑地望着他们。
二人的姿势很标准,但却非常不熟练,使得速度很慢。
沈念让了二人十息后,腰往下一弯,开始动手。
哗啦!哗啦!哗啦!
沈念一手捋过麦穗,一手使用镰刀将麦穗全都收割到竹笼中,然后手往下一压,将麦秸杆从根部切断,捆成一团。
动作非常丝滑!
唰!唰!唰!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