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13节

  可以预见的是——

  用不了一年,被禁商、被禁兼并土地的张王两大家族就会变成山西蒲州的两个普通家族。

  只要张王两族的族人听话,凭借当下的族中之财,依然可以过着富足的日子。

  若不听话,朝廷下次的手段就不会如此仁善了。

  接下来,两大晋商巨头的生意,将会转移到无数小商人身上。

  买卖也会变得更加公正透明。

  这对山西的商贸而言,无疑是一次腾飞的机会。

  至于边贸互市。

  合乎条例的商贸几乎不受影响,而那些见不得光的买卖,则是全部被铲除。

  因戚继光与李成梁配合着在边境练兵,目前并未与蒙古人发生军事上的冲突。

  张王两族之事,在民间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很多书生士子、商贾农人都在夸赞海瑞,称朝堂有海瑞,实乃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

  朝廷竟同时处置了一名内阁阁臣与一名部堂官,还将他们的家族连根拔起。

  这在往昔,根本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

  五月二十五日,午后,天气燥热,窗外蝉鸣阵阵。

  翰林院,沈念的公房内。

  沈念埋头撰写,准备着明日午后为潞王讲学的讲案。

  他不一定完全照着讲案讲,但必须提前将讲案交上去。

  这是规矩。

  这时。

  负责沈念日常杂务的文吏文胜快步走到门前,敲过门后,高声道:“沈侍讲,近日添补的笔墨纸砚到了!”

  “拿进来吧!”沈念开口道。

  文胜将笔墨纸砚放到一旁的木柜中后,又道:“沈侍讲,各个衙门都传开了,海佥院上奏请辞,欲致仕回家。”

  “嗯?”沈念略带疑惑,问道:“这……这是何时发生的事情?”

  “请辞奏疏应是近午时到达通政司的,然后便被送到了内阁,具体内容还不清楚,预计明日常朝会提及此事,各个衙门的官员几乎都知道了。”

  沈念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文胜摆了摆手,后者立即会意,迅速退了下去。

  沈念坐在桌前,慢慢思索起来。

  海瑞请辞,完全在沈念的意料之中。

  朝廷去年请海瑞出山,是为了让他彻查张王两族之事。

  而今任务完成。

  海瑞作为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迅速返京。

  右佥都御史乃是坐院官。

  即海瑞在无外派差遣的情况下,接下来应在京师都察院供职。

  然海瑞很清楚。

  自己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且不言不快,京师绝大多数官员都不喜欢他。

  比如这次。

  海瑞知晓朝廷召开闭门常朝并将他的奏疏《官商蠧国疏》不予公布是为了大局,但他不喜欢这样做。

  他认为当下的朝廷应尊崇太祖之法,对所有贪官污吏一律严惩,才能使得天下官员忌惮。

  但他知,朝廷不会循着他的想法去做。

  海瑞知晓,自己若留在京师,一众京朝官不自在,他也将更不自在。

  故而他在山西的公差即将完成之后,欲致仕还家。

  这个念头。

  沈念在上次海瑞给他写的私信中,便已明显感受到。

  这一刻。

  沈念好奇的是海瑞的请辞奏疏内容为何会传播如此之快。

  依照常例。

  海瑞的奏疏会先送往通政使司,之后通政使司抄录一份后,便会先送往内阁,内阁阁臣们拟定票拟,再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像今日抵达通政使司的奏疏,一般官员们明日才会知晓。

  而今日。

  奏疏抵京还不到两个时辰,几乎所有京朝官都知晓了。

  这说明:是有人将此消息故意泄露出来。

  沈念想了想后,不由得无奈一笑。

  他想明白了。

  有官员将此消息放出来,是让众官员都做好准备,想好对策,明日常朝上通政使司官员念到此奏疏后,他们该如何反应。

  京朝官们大多不愿海瑞留在京师。

  他们怕海瑞留守在京师,依照他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弹劾奏疏可能会一道接着一道。

  不愿海瑞留守京师的,甚至还有当下的四大阁臣。

  这个出鞘的大明神剑,过于锋利,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其伤到。

  就连沈念也觉得海瑞在京师不合适。

  一则是海瑞嫉恶如仇的性格与当下的京官们格格不入;二则是海瑞呆在京师也会感到痛苦。

  但是。

  朝廷此时定然不会令海瑞致仕。

  因为海瑞刚立过大功,名望正盛,若让其致仕,天下百姓定然会有怨言。

  沈念认真思索着。

  接下来,将这把大明神剑到底摆在哪里,才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

  翌日,清晨,常朝朝会。

  小万历高坐于御座之上,文武百官汇聚于皇极门下。

  今日沈念并未担任起居注官,而是以翰林侍讲的身份站在后面。

  很快。

  通政使司当值官员便念到了海瑞的请辞奏疏。

  海瑞以“年老体弱,身体多病”乞请致仕。

  内阁的票拟是:海佥院耿介敢言,巡察有功,不可致仕,差遣尽凭陛下安排。

  海瑞这个级别的御史,乃是皇帝亲自任命,文武百官只有建议权。

  小万历看向下方,朗声道:“众卿,此次海佥院巡视山西,居功至伟,朕定然是不愿他致仕的,你们认为接下来可为海佥院委派一个什么差遣?”

  小万历话音刚落。

  吏部的一名主事便出列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海佥院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在山西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不如对其特例擢升,派遣其总督一省之军务兼理粮饷。”

  听到此话,沈念忍不住笑了。

  这位吏部主事是希望海瑞扎根在一省之中,做个封疆大吏,进而无法回京,无暇弹劾其它官员。

  不远处。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四大阁老都微微摇头。

  海瑞适合做监察官,而不适合任地方大员,不然一省之官员可能全都会被他弹劾罢黜。

  马自强直接站出来说道:“陛下,当下各省并不或缺总督与巡抚,海佥院过于耿直,不适合此职!”

  小万历认可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一名都察院的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海佥院擅于巡察地方,不如派遣他去河南、浙江、湖广等地再次巡察,依照海佥院的能力,恐怕每次都能为朝廷带来惊喜。”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数名都察院的御史与六科的科官都站出来表示附议。

  他们皆不希望海瑞留在京师,因为海瑞在京,会将他们衬托得非常无用。

  六部的堂官们听到“惊喜”二字,都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他们认为海瑞的破坏力过大,不知变通,若再去其它行省巡察,整出一竹筐一竹筐的罪证。

  吏部可能天天都要忙碌着更换官员了。

  当即,礼部左侍郎汪镗站了出来。

  “陛下,海佥院已上奏称身体多病,而巡察多省,甚耗力气,此职多为五十岁以内的官员担任,海佥院不宜再奔波了!”

  汪镗说得很含蓄,表面是为了海瑞的身体着想,实则是担心海瑞的破坏力太大。

首节 上一节 213/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