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14节
紧接着。
又有数名官员发言,一致的想法都是:海瑞外放地方,不能留京。
还有的称海瑞可去南京担任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看似升官,实则是想让海瑞在南京养老。
但这个想法,却得到了诸多官员的附议。
他们惧海瑞留守京师,惧海瑞靠着一份份弹劾奏疏,擢升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就在这时,吏科给事中姚斌站了出来。
在他站出来的那一刻,很多官员都已猜出他要讲什么,不由得都变得紧张起来。
姚斌重重拱手,高声道:“陛下,臣以为海佥院理应留京,坐守都察院。”
“一则因海佥院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确实不宜再去各省巡察;二则海佥院留京,可震慑诸多尸位素餐、贪赃枉法的官员,使得官员们皆不敢懈怠!”
姚斌说完后,皇极门下是一片安静,静得落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无一人站出来附和他。
大家都将不愿海瑞留京快要写在脸上了,没想到姚斌还是如此头铁。
众官员都很钦佩海瑞,但却都不愿与海瑞做同僚,更不愿让海瑞监管着自己。
沈念没想到官员们如此忌惮海瑞。
他缓了缓,大步出列。
而看到沈念出列,一些官员不由得皱起眉头。
依照沈念的性格,大概率会支持吏科给事中姚斌。
而刚才略微感觉有些尴尬的姚斌,脸上显露出一抹笑容。
沈念高声道:“陛下,臣以为,海佥院不宜留守京师,京师百官有六科纠查即可,御史官的职责是地方。”
此话一出,一些官员顿时露出了笑脸。
沈念接着说道:“此外,臣也觉得海佥院已无精力巡察山西般巡察其它省份。然国有一老,如有一宝,海佥院还不到致仕之时,臣为海佥院想了一个轻松且重要的差遣。”
“沈侍讲,速速道来!”小万历又焦急又兴奋地问道。
“当下,我朝监管地方的官员是分散在两京十三省的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奉皇命,纠劾百司,考察官吏。他们不受六部管辖,不受内阁管辖,唯有都察院的数名都御史可以管辖他们,外加科官们可与他们互纠,然这些人全在京师!”
“臣以为,当下地方上的一些监察御史权力过大,滥用私权者甚多,急需监管!”
“故而,臣恳请陛下派遣海佥院巡察天下的所有监察御史,御史清则官吏清,官吏清则天下清。”
“因海佥院体弱多病,臣建议他可自由选择前往何处监察,一月向朝廷一报即可,也能增加对地方监察御史的威慑力!”
听到此话。
除了都察院,其它各个衙门的官员都乐了。
都察院御史风闻言事,恶意弹劾,很多官员都深受其害。
一些地方上的监察御史官卑权重,吃拿卡要的不在少数。
可惜只有皇权能整治他们。
如果让海瑞去巡察这些监察御史,那大明监察官的风貌必将焕然一新。
小万历的眼睛也亮了,当即看向张居正,问道:“元辅,您觉得呢?”
张居正缓了缓,拱手道:“臣以为,此差遣甚好。”
海瑞最适合的其实就是这种差遣。
几乎不影响新政。
如果地方御史官们在海瑞的监察下,能有五分海瑞的清廉与做事态度,朝廷就满足了。
此乃整肃官场风气的好办法。
监察御史们不怕别人,但绝对惧海瑞。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
别的御史可能写篇弹劾奏疏,无人理会。
但海瑞不一样,海瑞只要写,便能传遍两京十三省,便能流传后世。
这正是大家害怕海瑞的地方。
与此同时。
都察院的御史们都黑着脸,接下来,有海瑞挥着鞭子在后面赶,他们不得不拼命了。
都察院的一些御史看向沈念,有种想打死他的冲动。
以后的差遣定然是不好干了!
而此刻。
小万历与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四大阁臣都露出了笑脸。
这个差遣,简直就是为海瑞量身定做。
常朝之后。
小万历便命内阁拟定圣旨,令海瑞迅速回京,待汇禀过山西之事,便可开启巡视两京十三省监察御史的旅程。
当下,海瑞只能是一名孤勇者。
……
五日后,身在山西的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圣旨。
他没想到,朝廷竟为他量身定做了这么一份美差。
这一刻。
他志气满满,感觉还能为大明再干十年。
当即,老泪纵横的海瑞朝着京师方向跪了下去,叩谢圣恩。
第153章 赐字!请四位阁老为大明神剑开刃
六月初十,午后。
六十四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低调返京。
和他去年九月份来京师时一样,城内的百姓,皆不知他何时进京。
若知。
绝对会有百姓出城数里相迎,绝对会有诸多商贾书生追着他的马车念诵他的奏疏,绝对会有因他而改变命运的百姓,向其磕头致谢。
海瑞,在嘉靖年便已享誉天下。
他呈递的奏疏,他说过的话,即使无证据,也无人认为是伪造杜撰。
在民间,没有一名官员的清名如他这般家喻户晓。
海瑞何日回京,吏部与都察院是知晓的。
但负责此事的官员皆未提前透露消息,因为他们不愿海瑞过于耀眼,不愿百姓将海瑞当作士大夫的标杆。
在他们眼里。
海瑞只能成为被人瞻仰崇敬的对象,而不能成为官员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即:海瑞可以是大明吉祥物,但不能是清扫贪官污吏的一把利剑。
还因海瑞没有依照常例,交纳“常例钱”。
若是其它御史巡察地方,能有此等功绩归来。
至少提前七日都会使钱打点疏通,使得百姓知晓,使得民间小报大为宣传,甚至会花钱雇人宣传自己的功劳。
毕竟,百姓的口碑与反应对官员考绩影响甚大。
而海瑞向来低调惯了,从来不会宣扬自己的功绩,更不用说还要花钱了。
他也无须这样做。
沈念在黄昏时才知海瑞抵京。
他当即向内阁报备,欲为海瑞接风洗尘。
去年正是沈念力主海瑞出山,而今又是沈念建议令海瑞巡察天下御史,外加海瑞又不是地方官。
内阁无理由拒绝沈念的申请。
此外,依照海瑞的脾气。
即使是内阁阁臣设宴,海瑞会不会参加都不一定。
在山西,方逢时设宴,海瑞可是一口未尝。
沈念是朝堂中一只手就能数出来,请海瑞吃饭海瑞一定不会拒绝的官员。
海瑞之功,值得今日有人为其庆贺。
……
入夜。
都察院官舍,一处挂着驱蚊艾草的小屋内。
沈念与海瑞一人一个小板凳,在一张小桌前,相对而坐。
此时的海瑞与去年相比,又清瘦了一些,鬓发全白,手中青筋外露。
但面色依旧红润,看起来非常精神。
小桌上放着四菜一汤,分别是:素炒茭白、清炖豆腐、羊肉炒、大肉圆子和绿豆百合粥,外加四个大白馒头和一壶羊羔酒。
饭菜全都是沈念的妻子顾月儿所做。
海瑞捋须道:“子珩,你费心了,咱们二人,其实两个菜就足够了!”
沈念胸膛一挺。
“海老,若是我爹与岳父知晓我用四个菜招待您,定会臭骂我一顿,招待您,至少也要十六个菜,我是怕您骂我,才安排了四个菜,你若再嫌菜多,就是嫌我了!我走?”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