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46节

  与此同时。

  尧东商行做事的诸多细节以及沈母在钱塘多次行善曾被誉为钱塘女菩萨的事迹都被曝光了出来。

  街头巷尾,风向大变,全都是夸赞沈家的声音。

  有些百姓,心肠并不坏。

  只是过于热血,过于情绪上头,前两日,骂得最狠的是他们,而今日,夸赞得最猛烈的也是他们。

  近午时。

  朝廷公布了添油加醋罔顾事实弹劾沈念的官员名单,对他们罚俸一个月。

  百姓编造谣言,乃是无知,但朝堂官员恶意诋毁同僚,用词夸张,实为不可饶恕的大过错。

  一时间。

  各个衙门的官员也都议论起来。

  “经此事后,尧东商行必将发展得更快,有陛下当靠山,天下还有他们做不成的生意吗?”

  “唉!我何时能拥有这样的父亲与岳父呢?这下子,即使沈侍讲不努力,擢升速度也要比我等快得多!”

  “我爹也想不为家族做生意,专为朝廷做贡献,但……但我家没钱啊,人家沈侍讲的父亲与岳父已经吃喝不愁了,这样做,完全是为沈侍讲博得一个更好的前程,咱们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啊!”

  ……

  很快,沈念也恢复自由身,重新回到了翰林院。

  他经过申时行的一番讲说,才知小万历一直在帮扶尧东商行,才知小万历之所以在三日后才公布,乃是为了惩治一番那些上奏喜欢颠倒是非,攻击别人的官员们。

  小万历这一招,可谓是一箭三雕。

  其一,震慑百官,让那些捕风捉影喜欢攻击同僚的官员产生了忌惮。

  其二,尧东商行名气大涨,朝廷的帮扶将从暗中转到明面上,北方商贸将会迎来蓬勃发展。

  其三,沈念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名望,在朝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且会更快地节节高升。

  ……

  午后,翰林院,沈念的公房内。

  沈念正在处理公文,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道响声。

  “噗通!”

  沈念朝着门口一望,发现庶吉士张志跪在了门前。

  “沈教习,学生错了,学生错了,学生受了蒙骗,学生无知,学生不该上奏诋毁您!”张志朝着地上重重磕头。

  沈念经由申时行告知,已知张志对他的弹劾。

  是非不分,煽风点火,欲借助背刺恩师获得名望。

  此等行径。

  与去年的刘台弹劾张居正几乎一模一样。

  成则功成名就,名垂青史,败则声名狼藉,人人喊打。

  沈念只需一句话,就能让申时行将他驱逐出翰林院,拿掉他庶吉士的身份。

  沈念看向他。

  “张志,你不是受到了蒙骗,也不是无知,而是你太想扬名,你的心坏掉了!”

  “是,是,我……我不是人,我……我不是人!”张志朝地上猛地磕头。

  “够了!”

  沈念冷喝一声,将他这番怯懦的行为叫止。

  他本来还想教导一番张志后便原谅他。

  但见对方为了仕途,浑身上下没有一根硬骨头,不由得心生厌恶。

  “你回吧!应如何惩罚你,庶常馆自有条例!”

  听到此话,张志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若依条例,就凭他诋毁师长这一条,就能将他逐出翰林院,罢掉庶吉士的身份。

  没有了庶吉士身份,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三甲进士,外加犯下此等过错,日后大概率是要在某个穷乡僻壤任职一生了。

  张志见沈念将脸扭到一旁,不愿理会他,只得站起身,一脸绝望地离开了。

  沈念望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

  官场之中,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犯下的过错担责。

  一些心性坏掉的官员,朝廷是不敢重用的。

  张志不是走错了一步才酿成今日的后果,而是以前的路便已走歪了。

第174章 夺情还是丁忧?张居正仕途的最大危机

  转眼间,到了九月二十五日。

  尧东商行名声大振。

  其模式虽并不能被诸多商人复制,但却大大提升了北方商人的道德标准。

  在设有尧东商行分行的州府县乡。

  若有商家雇工时连一日带薪假期都舍不得承诺给伙计,他将无人可雇。

  尧东商行就像一条汹涌澎湃的清澈急流。

  冲击在一潭死水、满是泥沼,内里充满吝啬、贪婪、慵懒、剥削、奸滑、苛刻、市侩等一系列特点的北方商贸上。

  依照目前的形势。

  不出五年,黄河以北的商贸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深夜。

  已经宵禁的京师,一片安静。

  唯有五城兵马司的兵卒与更夫还能在街头走动。

  就在这时。

  京师外城永定门的一名值勤兵卒骑着快马奔到张居正的宅邸前。

  砰!砰!砰!

  他使劲拍打着宅院大门。

  不多时。

  张宅的一名看门人从里面走了出来,见是一名普通兵卒,不由得痛斥道:“如此敲门,不想活了!”

  那兵卒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荆州江陵张府急信,城外驿差交给我的,他传张府管家张九之言:无论何时,都必须立即将此信呈递给阁老,一刻都不可耽搁!”

  看门人的面色变得严肃起来,当即接过书信,朝着宅内狂奔而去。

  他虽不知内容。

  但书信来自江陵,江陵张府管家张九又有交待,自然是发生了大事。

  片刻后。

  张居正的卧房亮起灯光,屋内传来一阵大哭之声。

  半个时辰后,近子时。

  张宅的数名家仆,手持张居正亲笔文书,骑马出门,分别前往内阁阁臣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的宅邸,以及皇宫东北处冯保所休息的司礼监。

  这些家仆将张居正的书信送达后。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和冯保的书房亮起灯光后便再也没有熄灭,而在禁中即将开门之时,四人穿上官袍,急匆匆地奔向禁中。

  ……

  卯时,天微微亮。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冯保四人出现在文华殿内。

  与此同时。

  鸿胪寺当值官员宣布因小万历身体有恙,今日免朝。

  这一刻,文华殿内。

  小万历坐于御座之上,李太后垂帘于幕后,冯保站于一侧。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站在下侧。

  殷正茂虽被罢去入阁参预机务之权,但当下的他仍有阁臣身份。

  昨晚那封江陵来信的内容是: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已于九月十三日病故。

  小万历看向三人,面色焦急。

  “三位阁老速速想办法,朕不愿元辅回家丁忧!”

  吕调阳三人微微皱眉。

  他们昨晚得知此事后,一直都在想如何处理此事。

  所谓丁忧。

  即父母去世,作为儿子的官员应立即辞去官职,回家服丧守孝二十七个月。

  然而,张居正若回乡丁忧二十七个月。

  不但新政难以进行,正常的朝务可能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在经历过武清伯贪墨之事后,李太后与小万历愈发明白张居正在朝堂的重要性。

  他们皆不愿张居正离朝。

首节 上一节 246/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