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64节

  但殷正茂只言主谋者,并没有点名武清伯,小万历无法惩罚他。

  在李太后的催促下,小万历无奈,只得禁止任何人探望武清伯。

  这一刻。

  小万历突然觉得冯保接下来的计策不一定能成功。

  因为沈念主张对主谋者施以绞刑。

  小万历很清楚,张居正离朝后,沈念是唯一有能力将满朝文武聚拢在一块的那个人。

  沈念与他意见一致,小万历处理朝事可谓是事半功倍,然沈念若与他意见相背,他就感觉在前朝一下子失去了倚仗。

  此刻的小万历,也非常纠结,但是他只能听从母命,将孝道放在第一位。

第184章 割腕!拙劣的武清伯,冯保的苦肉计

  十一月二十四日,午后。

  北镇抚司,诏狱。

  刑部尚书刘应节、大理寺卿陆光祖、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自带木椅,令人送饭,一直守在诏狱的审讯牢房,与武清伯李伟几乎寸步不离。

  小万历令锦衣卫与三法司联审,但主要嫌疑人武清伯李伟和绸布商邵方都被关在诏狱。

  这意味着,锦衣卫将行使主审之权,三法司行使监察之权。

  往昔出现这种情况。

  三法司的三位主官几乎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但基于上次武清伯贪墨救死刑犯,三法司未能将其绳之以法。

  这让三人觉得仕途上有了污点。

  故而这次憋足了劲,要使得此案公平公正,完全遵循《大明律》而行。

  此案并不复杂。

  朝廷拨下的二十万两白银已确定给了武清伯,二十万件冬衣的总价值又确定不高于四万两。

  剩下的十六万两到底去了哪里。

  武清伯李伟与绸布商邵方必然是知情者,必须要给出一个说法。

  诏狱内的主审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兼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副审是冯保的干儿子、锦衣卫千户周海。

  二人没有丝毫拖沓。

  在三法司三大主官的监察下,不到两日,便查清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二十万两白银,武清伯独得十五万两。

  剩余五万两交给了绸布商邵方,邵方贪墨一万两,用剩下的四万两做成了劣质冬衣。

  不过。

  曹威与周海并未将武清伯拿到的十五万两白银定义为贪墨,而是定义为挪用,且还在“挪用”二字前加了一个词:暂时。

  贪墨,一定不归还。

  挪用,可能不归还。

  暂时挪用,大概率归还。

  这个文字游戏,直接将武清伯的罪名降了一等。

  武清伯李伟称:当时拿到朝廷拨下的二十万两白银后,因未确定绸布商人选,一时糊涂,将其中的十五万两白银挪用到了修缮宅邸上面。之后确定绸布商为邵方后,便先给了其五万两白银,后续还会将剩下的银两补齐,然邵方为了巴结他,为了招揽更多朝廷的生意,向武清伯称,五万两白银便足矣,剩下的由他垫用,于是便出了黑心棉之事……

  绸布商邵方对此供认不讳。

  这样的措辞,一听就是为了减武清伯之罪,令绸布商邵方背锅。

  这也是此案唯一能钻的空子。

  但是,这个空子依照大明律,也只能使得武清伯的“贪墨者绞刑,家属直亲流刑”罪名变成“挪用者绞刑,家属直亲轻惩”。

  很明显。

  这是向来崇尚文艺的冯保,最擅长的伎俩。

  刘应节三人对这个“贪墨变为暂时挪用”的罪名并不感到意外。

  锦衣卫若不钻空子,为武清伯减轻罪名,那才奇怪呢!

  此罪状出来后,因武清伯李伟和绸布商邵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不能大刑伺候,故而很难挑出毛病。

  在这种文字游戏上拉扯,越拉扯,越扯不清楚。

  绸布商邵方自知必死无疑,为了流放的家人能活下去,只能背锅顶罪。

  刘应节、陆光祖、陈瓒三人商量一番后,决定认可此番罪状。

  他们仅想将武清伯绳之以法,并不想将李太后的娘家人一锅端,也不可能一锅端。

  当即。

  曹威与刘应节三人对审出来的罪状,达成了一致意见。

  不过在“定刑建议”上,双方分歧甚大。

  曹威认为:武清伯李伟乃外戚之身,贵不可言,此次之过,全是听信谗言,外加年事已高,犯了糊涂,建议剥夺其爵位,贬为庶民。

  三法司则认为:外戚犯法与庶民同罪,武清伯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外加使得十九名戍边士兵冻死,北境兵怨沸腾,应执行绞刑。

  三法司知晓将武清伯处死的难度有点大,但他们必须依《大明律》而言。

  由于他们彼此无法说服对方,便各拟一道奏本,呈递到了禁中,让小万历决断。

  很快。

  锦衣卫与三法司调查出的罪状便传到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殷正茂知晓后,不由得轻蔑一笑。

  “哼!即使是暂时挪用,也应判处绞刑,不然日后大明律对皇亲国戚还有什么管束作用!”

  沈念知晓后,则是微微皱眉。

  他觉得李太后、小万历与冯保三人必然还有后招,不然仅凭“贪墨转暂时挪用”,根本不足以救下武清伯的命。

  ……

  近黄昏。

  武清伯李伟的认罪奏本在京师各个衙门传播开来。

  沈念翻看一看,便知是冯保的手笔。

  武清伯一个泥瓦匠,根本写不出如此“刁滑”的文字内容。

  此认罪奏本。

  首先对暂时挪用公款承认过错,称自己罪甚大焉,不可饶恕。然后便开始为自己找理由,比如:年迈糊涂、误听人言、一时财迷心窍等。

  与此同时。

  内廷传来消息,李太后知晓武清伯犯下此等过错后,已哭晕过去了数次。

  而小万历面对锦衣卫与三法司呈递上去的罪状,犹豫纠结,还未曾想好如何定罪。

  ……

  翌日清晨。

  沈念刚到翰林院前院,便见一名文吏从门外快步跑了过来。

  “不好了!不好了!武清伯在诏狱割腕自杀了!”

  听到此话。

  众翰林官都从屋内走了出来。

  王家屏、赵志牟、王祖嫡、赵用贤等都面露欣喜。

  王祖嫡甚至忍不住喃喃道:“真是便宜他了!”

  一旁面带疑惑的申时行看向那文吏,问道:“你确认武清伯身亡了吗?”

  “没……还没有!我只知武清伯割腕为真,当下多名御医都去了诏狱!”

  听到此话,沈念微微撇嘴,他不觉得武清伯有割腕自杀的勇气。

  “散了!散了!都各自忙公事吧,有情况,老夫立即告知你们”申时行说道,然后喊上沈念,朝着翰林院外走去。

  若武清伯身亡,小万历必然万分悲痛,申时行需带着沈念去劝慰。

  而此刻。

  殷正茂听到武清伯割腕自杀后,立即奔向北镇抚司诏狱。

  他极度怀疑武清伯是在装样子。

  ……

  殷正茂的速度非常快。

  他得知武清伯在诏狱前厅后面的公房中抢救时,直接奔了过去。

  而此刻,冯保就在前厅。

  自殷正茂在冯保面前跳御河后,二人就一直不对付。

  殷正茂看到冯保后,直接当作没看到,直接朝着里面闯,然而却被冯保拦了下来。

  “殷阁老,武清伯仍在昏迷中,当下生死未卜,不能见人!”

  殷正茂撇嘴道:“是不能见人,还是不敢见人?老夫对割腕之伤,颇有研究,能否让老夫去看一看伤口。没准儿能令武清伯迅速恢复呢!”

  “不能!若导致武清伯伤势加重,殷阁老恐怕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吧!”冯保加重语气说道。

  殷正茂想了想,扭脸离开。

  冯保不由得长呼一口气,他来此就是为了防止官员们探望查伤。

  特别是防不讲规矩的殷正茂。

首节 上一节 264/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