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65节

  武清伯割腕,乃是冯保的计策,但他没想到武清伯怕疼,派去的锦衣卫下不去手,伤口只有一点点。

  当下若有人检查伤口,一定会穿帮。

  殷正茂离开前厅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诏狱,而是朝着关押武清伯的牢房走去。

  武清伯在牢房内割腕,没准儿会留有一些证据。

  片刻后。

  殷正茂来到武清伯所在的牢房内。

  然后看到牢房内有一个被砸碎的粗瓷大碗,其中一道碎片上沾着一抹新鲜的血迹。

  殷正茂捡起来一看,不由得冷哼一声。

  “哼,此等深度的伤口,最多破皮而已,怎会危及性命,太假,太假了,竟玩起苦肉计了!”

  片刻后。

  殷正茂拿着带着血痕的碗片从牢房内走出。

  临近前厅。

  他刚好看到冯保在拒绝刘应节、陆光祖、陈瓒、申时行、沈念等人探视武清伯。

  殷正茂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大步朝着众人面前走去。

  冯保看到殷正茂手中带着血痕的瓦片,脸色瞬间拉了下来。

  下面的人,做事实在是太毛躁了!

  殷正茂走到众人面前。

  “此乃武清伯割腕的碗片,诸位都可以瞧一瞧,我感觉武清伯的伤势应该无大碍。”

  刘应节率先接过碗片,与陆光祖、陈瓒二人看了起来。

  作为三法司的主官,他们比殷正茂更专业。

  三人看过之后,二话不说,瞪了冯保一眼后,直接拂袖离开。

  沈念等人见三人此等表情,便知这次的割腕自杀乃是一场表演。

  当即,众人便都离开了诏狱。

  他们没有选择直接揭露,不是给冯保面子,而是给小万历与李太后面子。

  冯保敢如此做,自然是小万历与李太后同意过的。

  冯保一脸郁闷,喃喃道:“唉!我……我不该掺和此事啊,但接下来的戏还是要演!”

  ……

  约一个时辰后。

  武清伯割腕自杀未遂的消息传遍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与此同时。

  李太后颁布懿旨,称愿意代父受罪,恳请朝廷剥夺他的皇太后尊号。

  随即,李太后病倒的消息也从内廷传出。

  很快。

  小万历向内阁下发手谕:称其难以定罪,令百官讨论!

  这时,风向突然变了。

  很多官员开始为武清伯说话。

  有官员称:武清伯罪不至死,三法司定罪太重,理应撤回。

  有官员称:大明朝廷拨款挪用之事,时有发生,武清伯虽挪为私用,但其并非是使得北境戍边士兵冻亡的罪魁祸首,理应轻惩。

  ……

  殷正茂与三法司的主官听到这些言论后,不由得大怒,纷纷上奏反对,并与一些官员打起了口水仗。

  很快。

  有官员开始攻击起殷正茂与三法司三大主官。

  攻击殷正茂杀性过大,攻击殷正茂曾经也有贪墨之举,攻击殷正茂深夜磨刀,恐吓武清伯,实非内阁阁臣之作为。

  攻击三法司三大主官讲法不讲情,攻击他们逼迫小万历行不孝之举,攻击他们趁首辅张居正不在朝,欲压制皇权。

  ……

  一时间,整个朝堂热闹得就像一个菜市场。

  这一刻,沈念全看明白了。

  原来李太后、冯保与小万历商量后,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上次,李太后与小万历为救武清伯,选择与朝臣对立,最后两败俱伤。

  这次,他们学会了示弱,学会了令朝臣来攻击朝臣。

  张居正不在朝。

  吕调阳与马自强根本控制不了殷正茂与三法司,压制不了诸多官员的想法。

  更何况还有一个“深夜磨刀”的殷正茂。

  此事一下子变成了朝臣内斗,而内斗的结果,往往是各让一步。

  一旦让步,武清伯的命就保住了。

  与此同时,此事渐渐传到了民间。

  令沈念感到诧异的是,很多书生竟然同情武清伯,认为三法司吹毛求疵,讲法不讲情,如果再不知变通,实乃逼迫皇帝不孝,此为臣子不忠之举。

  沈念知晓,这定然是冯保交待下去的,唯有他拥有这种控制京师舆论的能力。

  而此刻。

  有一个人非常安静,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他便是蓟镇总兵戚继光。

  戚继光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这种《大明律》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案件惩罚罪责,竟然能拉扯成这个样子。

  此刻,他在等小万历的最终决定。

  如果小万历不处死武清伯,他便请辞。

  他的请辞奏疏已经写完,就差递上去了。

  当下。

  殷正茂请辞,小万历不惧;三法司主官请辞,小万历不惧;但戚继光请辞,小万历是有些惧怕的。

  就在这时,戚继光的亲随来报:冯保来了。

  此刻的冯保。

  不惧内阁阁臣殷正茂要求处死武清伯。

  因为另外两名阁老求稳,是易妥协的,少数服从多数。

  不惧三法司的三大主官要求处死武清伯。

  因为他们虽代表着大明律,但大明律却大不过皇权。

  他唯一惧怕的,就是当下的戚继光撂挑子。

  北境不稳,对大明造成的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他觉得。

  只要说服戚继光,令戚继光上奏称轻惩武清伯,此危机就能解决了。

  对付那些狡诈擅辩的文官,他无自信,但对付戚继光,他充满自信。

  戚继光瞬间便猜出了冯保来寻他的用意,当即命人将他请进屋内。

第185章 全火力覆盖!沈念的《谀臣纵君昏疏》

  顺天府会同馆,独院,茶室内。

  冯保与戚继光相对而坐。

  这二人,一个常在内廷,一个久驻边境,私下无交往,但在公事上的交集却非常多。

  蓟镇作为九边之首、拱卫京师之重镇,除了文官监军外,还设有镇守太监、分守太监、守备太监等。

  戚继光在边境的一切行为,冯保都一清二楚。

  蓟镇军费虽通过户部拨付,但冯保作为批红之人,话语权非常大。

  这两年,因蓟镇军费开支较大,不少科道言官以“靡费军饷”之名弹劾戚继光,全是冯保与张居正在保他。

  在戚继光心中。

  冯保为戍边做过实事,还算得上一个品行不错的宦官。

  不过。

  作为宦官的他,始终是将皇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冯保看向戚继光,开口道:“戚总兵,如果我没猜错,若陛下不判武清伯死罪,你恐怕立即就会呈递请辞奏疏吧!”

  戚继光并不隐瞒,当即点了点头,然后一脸严肃地说道:“吾重士卒之命,甚于吾命!”

  冯保缓了缓,轻饮了一口盏中茶。

  “士卒,民之精,国之基也,陛下怎会不知士卒的重要性,只是在孝道面前,陛下实在难以抉择!”

  “戚总兵视士卒命胜于己命,实乃我朝武官楷模,这也是陛下如此厚待戚总兵,倚重戚总兵,敢将蓟镇交予戚总兵的主要原因。”

  “戚总兵这样做,并无任何过错,然张阁老若仍在朝,恐怕不会同意戚总兵如此做!”

  “为何?”

首节 上一节 265/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