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72节

  但是,三人觉得,即使赐了宴,除户部外,其它五部的官员也难以同意立即施行全国丈田。

  这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多了。

  ……

  近黄昏,票拟司。

  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陈经邦、沈念正在聊全国丈田之事。

  小万历带着三大阁老突然来到票拟司,然后直奔议事厅。

  沈念五人连忙迎接。

  片刻后。

  小万历坐于上侧,众官员坐于下侧。

  小万历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众卿,依照目前官员们的响应情况,全国丈田实难施行啊!朕以为,难以施行主要有两项原因。其一,官员们积极性不高;其二,难度确实大。你们可有良策?”

  小万历环顾四周,无人应答。

  全国丈田之难度,远高于一省丈田。

  一省丈田时,朝廷可重点关注,为该省定制丈田策略。

  比如:福建丈田,重点在江南士绅商贾,故而朝廷调整商税,该打压打压,该提拔提拔,且耗时两年才算完成;江西丈田,主因在无掌控大局之主官,朝廷便派去了潘季驯;河南丈田,难点在宗藩,而殷正茂几乎将宗藩整残,才使得丈田得以正常进行。

  而全国丈田,不可能有精力再单独区别对待,且同时发生的问题将可能会是一省丈田时的百倍。

  外加:地方官员虚报邀功、地主豪强抵制、阶级矛盾激化等问题出现,有可能会造成社稷动摇。

  这时,马自强站起身来。

  “陛下,午后吏部王部堂与臣讨论了一下全国丈田之事,王部堂以为,若想提升官员的积极性,应对此事单独考成,对完成此事的地方官与京师官员,特例擢升,他已经在拟定具体的章程了!”

  “可行!”小万历点了点头。

  “不过,要想全国丈田之事施行彻底,降低难度,唯有获取地方兼并田地的士绅豪门支持,但这……这几乎不可能!”

  丈量田亩,实质上就是抑制豪强兼并,解除虚粮虐民之痛苦。

  那些士绅豪门不抵制就烧高香了,怎么可能支持,自毁自伤。

  这时。

  小万历看向沈念,道:“沈卿,你可有良策?”

  沈念连忙起身拱手道:“陛下,臣还未能想出。”

  小万历看向其他人,其他人都低下脑袋。

  当下之难点就剩下一个:就是让那些兼并田地的士绅豪门自愿将田地吐出来。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马自强,道:“马阁老,你告知王部堂,让他在丈田单独考成之策上加上一句话,地方丈量田亩难行之时,凡有献策可惠及一省,使得丈田继续进行者,即刻官升一级,此话,长期有效!”

  听到此话,沈念等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此恩惠可谓巨大。

  很多地方官员,特别是州府以下的官员,六年或九年才有可能擢升一级。

  而今,一策之功,便抵得上数年,不可谓不诱人。

  小万历又道:“另外,朝内官员谁能有策,令那些兼并田地的士绅豪门配合官府,自愿将不法田地吐出来,亦即刻官升一级。”

  说罢,小万历特意看了沈念一眼,然后大步离开。

  众人将小万历送出门后,马自强看向沈念等人,道:“诸位,努力吧,特例擢升的好机会!”

  殷正茂特意拍了拍沈念的肩膀,然后离开。

  当下的沈念,乃是正六品的侍讲。

  他若擢升一级,不可能离开翰林院,必然会成为含金量极高的从五品侍讲学士。

  一旦成为侍讲学士。

  沈念再立新功,就极有可能成为正三品的一部之侍郎。

  当年,张居正就是以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先掌翰林院事。

  而后在第二年,一跃成为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然后同年以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正式入阁。

  入阁之时,张居正才四十三岁,远小于高拱五十四岁入阁,徐阶四十九岁入阁。

  沈念当下还不足二十八岁。

  若能在二十九岁成为一部之侍郎,三十岁将有可能成为大明最年轻的阁臣。

  机会已经摆在沈念面前,就看他能不能抓住了。

  当然,翰林院其它的翰林官也有机会。

  此等擢升特例,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惯例,有能者居上。

第189章 特例擢升的诱惑!百官齐卷思良策

  腊月十九日,清晨。

  皇极门下,常朝朝会,文武百官左右站立。

  待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宣读完近日奏疏与批阅决定后,小万历坐直身体,看向下方。

  “近日,关于明年年初施行全国丈田之事,百官讨论激烈,意见不一,朕必须要强调的是:丈量田亩与一条鞭法乃是我朝必行之国策,条件不成熟,我们便创造条件,施行有隐患,我们便提前消除隐患,不宜延后!”

  听到“不宜延后”四个字,官员们纷纷抬起头来。

  他们想听一听,到底应如何创造条件,如何消除隐患。

  依照目前官员们的支持率,贸然施行全国丈田,换来的绝对是一地鸡毛。

  小万历接着说道:“当下,反对立即施行全国丈田的官员主要有两点顾虑,其一,事多且杂,难度甚大,官员们力所不及;其二,地方兼并田亩者反对激烈,易造成民间动荡。”

  这两点顾虑,简单来讲就是:执行者嫌难不想干,被执行者抵制不配合。

  更要命的是——

  一大部分执行者与被执行者还是拥有共同利益的一家人。

  历朝历代,新政改革之所以夭折者多,就是这个原因。

  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愿做的,不是圣人便是疯子、傻子。

  当下。

  一省出现这类问题,朝廷还有精力,集思广益,特事特办,然若两京十三省都是这种状况,摊子铺得过大,朝廷便无足够精力解决了。

  小万历看向被起复的吏部新尚书王国光。

  王国光立即站出,然后高声道:“为提高官员们执行新政之策的积极性,吏部拟定了一份关于对全国丈田官员特例擢升的条例,陛下与内阁已审批通过,此条例之要义主要有三点。”

  “其一,对丈田之策完成度较高的地方县乡官员,由三年考满改为两年考满,且对征税、治安、教化等政绩要求,适当降低标准。”

  “其二,对丈田之策监察管理到位的地方主官、六部官员、御史官员,降低京察标准,取得卓越功绩者,优先提拔、破格提拔。”

  “其三,地方田亩丈量难行之时,凡献策能惠及一省,使得丈田继续施行者,即刻官升一级。”

  听到这三则条例,许多官员的眼睛顿时都亮了。

  若依常规擢升。

  一名正六品的六部主事成为从五品的员外郎,再成为正五品的郎中。

  每级三年考满,至少需要九年。

  而一名六部郎中成为正三品的六部侍郎,再擢升为正二品的尚书,至少需要十二年。

  至于尚书入阁。

  则必须是翰林院出身,经过数次京察而稳健擢升,还要被皇帝信任,才能成为阁臣。

  若有这三则条例在,至少能少奋斗三年。

  更关键的是,若一些官员不抓住这次机会,无数地方官将会抢夺这个机会,甚至取代一些官员的位置。

  当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身在官场之人,没有人不想擢升,官做的越大越舒服,越能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一刻。

  许多官员都昂起脑袋,顿时有了动力。

  王国光又补充道:“此外,经陛下特许,我朝官员谁有良策,可令那些兼并田地的士绅配合地方官员,自愿将不法田地吐出来,即刻官升一级!”

  “诸位比地方官员提前知晓此事数日,望大家都珍惜这个机会,此策想出之时,便是全国丈田开始之时。”

  听到此话,官员们都皱起眉头。

  地方兼并者的反对与抵制,乃是全国丈田最难解决的问题。

  谁要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接下来的事情便都好办了。

  就在这时,马自强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今年四百位新科进士已观政近十个月,臣建议明年年初至少将三百人外放地方,担任县官,主理全国丈田之事,他们当下的热情甚高!”

  “好主意,如此,我们又减轻了全国丈田的一些阻力!”小万历满意地说道。

  这一刻。

  一些官员已看出,小万历、王国光、马自强三人明显是商量好的。

  此乃一个阳谋。

  小万历先对全国丈田之事定调,要求不宜延后。

  而后王国光提出对执行全国丈田优秀的官员进行特例擢升,提高官员们的积极性。

  最后马自强用“将三百名新科进士外放地方”之事,使得官员们产生危机感,他们若不积极,自有人会取代他们的位置。

  这一招,就像牧羊人将一群羊赶在一条笔直的胡同里,前面只有一个出口,后面还有许多小羊在追赶,这群陷入胡同的羊,只能卖力朝前跑。

  这一刻。

  谁再敢提反对明年年初便施行全国丈田,那就是与朝廷对着干,就是与自己的仕途过不去。

首节 上一节 272/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