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73节

  “今日常朝就到这里吧,临近年关,各个衙门较为清闲,朕希望诸位都认真想一想,即使是群策群议想出的,朕也有厚赏!”小万历说道。

  “臣遵命!”群臣拱手。

  ……

  片刻后。

  常朝散去,官员们各回衙门,开始思索策略。

  特例擢升的机会摆在每个人面前,接下来就看谁能抓住这个机会了。

  ……

  入夜。

  吕调阳宅邸,书房内。

  正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的吕兴周被吕调阳叫回了家。

  “明年初,至少有三百名新科进士会被外放为县官,你明日拟个文书,向申学士申请外放,且要求去未进行过丈田的偏远之地担任县官!”

  “啊?爹,孩儿是庶吉士啊!即使结业后不能留馆,也能前往六部任职,完全不用离京啊!”

  吕调阳微微撇嘴。

  “庶吉士结业后,你留在京中有何用?在翰林院抄抄写写?你若能像沈子珩那样,有担当日讲官的潜力,有为朝廷出谋划策的潜力,有直言上谏、敢于为了真理而得罪任何官员的潜力,爹定然愿意让你在京师呆着!”

  “当下的你,无一丝成为宰辅的潜力,最宜前往穷苦之地锻炼一番!”

  “可是……可是……孩儿若被外放到偏远之地,以后会不会就难有回京的机会了?”

  依照往常惯例,被派往偏远县乡任职的进士,都没有什么前景,若无大功,大概率十余年都会在偏远之地任职。

  但这次却不一样。

  全国丈田对所有新科进士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只要有能耐,擢升的速度甚至不亚于留馆。

  吕调阳见吕兴周面带犹豫之色,缓了缓道:“儿啊,当下的一众庶吉士,冯梦祯、汤显祖等人锋芒太盛,根本没有你表现的机会,你也不如他们,你留在京师,很难有发光发热的机会,不如外放历练,没准儿历练归来,脱胎换骨,也能拥有入阁的可能!”

  “另外,你如此申请,也能让朝堂百官看到我们父子一直都在响应朝廷的决策!”

  “是,父亲,孩儿愿意外放!”吕兴周面色认真地说道。

  往昔,也有部堂官令子外放。

  其目的是为了镀金,积累资历,以便更好地擢升。

  而吕调阳是让吕兴周前往县乡与兼并者肉搏。若成,受益无穷,若败,那其仕途注定就是平平淡淡了。

  ……

  翌日一大早。

  吕兴周便向掌翰林院事的申时行,申请外放到明年丈量田亩的偏远县乡。

  “不愧是吕阁老的公子,境界就是高!待吏部外放新科进士之时,我定将你报上去!”

  申时行夸赞了吕兴周一番后,立即将这个消息放了出去。

  顿时。

  翰林院的庶吉士,在各个衙门观政的新科进士,纷纷呈递申请外放文书,都称想去最苦最累最穷的地方。

  最后,这些文书全都送到了吏部。

  待吏部选任县乡官员时,将会提前考虑他们。

  新科进士们的这番作为无疑让京师内的诸多官员都焦虑起来。

  今年这些后浪很疯狂。

  他们若不使劲往前赶,早晚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

  内阁值房内。

  马自强与殷正茂在吕调阳面前,狠狠夸赞了吕兴周一番。

  因有他带头,才有了众新科进士主动申请外放的情况出现。

  吕调阳心中大喜,然面色平静地说道:“非吾儿之功,实乃今年这一届的进士觉悟颇高。往届许多进士,一旦被授官,心中想的都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今这一届进士们想的却都是: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存!”

  马自强轻捋胡须,点了点头。

  “我们定要好好保护这一届的进士们,为官三年内是最容易贪墨腐败之时,希望朝廷的改革氛围,能让他们挺过来,将地方的泥沼官场变成清水衙门!”

  ……

  与此同时。

  京师各个衙门的官员都忙碌着思索令兼并者配合朝廷丈田的良策。

  小万历的“特例擢升”之策非常成功。

  此次,不仅仅是六部、翰林院、都察院、大理寺等与新政关联较深的衙门官员思索策略。

  就连掌管祭祀礼乐的太常寺官员、掌膳食宴饮的光禄寺官员,还有掌礼仪的鸿胪寺官员、掌牧马的太仆寺官员,心中都提着劲,认真思考起来。

  但凡为官者,都想追求进步,都想更上一层楼。

  其中,最拼的还是翰林院的一众翰林官们。

  翰林官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本就有拟定国策之责。

  他们拥有着“擢升渠道最快”的特权,又博览奏疏,了解大明所有的新政策略,自然觉得责无旁贷,认为想出良策的应该是自己。

  沈一贯、王家屏、赵志牟等翰林官,直接住在了翰林院。

  一边扒史册,扒历朝历代改革之策,一边相互讨论。

  沈念并没有单独思考,也是与一众翰林官热情讨论,彼此互相提供思路。

  能将思路完善形成良策者,便是“即刻擢升”的幸运者。

  不过沈念没有熬夜,放衙便回家,他在熬夜缺觉的地方,难以认真思考。

  反而在家中泡着脚,陪着儿子说笑,抱着媳妇说悄悄话时,往往会有新奇的想法冒出来。

  一众翰林官中,最拼的就是翰林编修沈一贯。

  沈一贯夜夜忙碌到子时。

  他比沈念年龄大,资格老,而今沈念却比他高一级。

  若沈念成为侍讲学士,那他的许多文书都将交由沈念审查,沈念将成为他的顶头上司。

  这让向来高傲的沈一贯有些难以接受。

  故而,他几乎拼了命地参与讨论、阅读文书、思索策略,只想着良策出于自己之手,让所有官员都感觉到,他也有入阁之姿。

  ……

  眨眼间,到了腊月二十五日。

  天气阴冷,寒风刺骨,年味也越来越浓厚。

  此时,已有官员向朝廷呈递奏疏,提交自己想出的良策。

  有官员称,应出具条令,严打兼并土地者。

  “对隐田不足百亩者,罚米二十石;对隐田千亩以上者,除了追征赋税外,对官员革职、勋贵削爵,田产充公。”

  此策并没有获得小万历与内阁的认可。

  当下兼并田地者甚多,若如此严打,必出大乱。

  有人建议降低商赋换兼并之田,有人建议用军事力量直接镇压,还有人建议先将各省最大的兼并者重惩,杀鸡儆猴……

  这些策略,不是治标不治本,便是容易造成内乱。

  小万历一个都看不上。

  朝廷所需的良策,是刚柔并济,使得那些兼并田亩者不得不低头,而不是强硬地按着他们的头。

  暴力压制。

  换来的只能是他们更加隐蔽地伪造地契、煽动民变,甚至捏造其它事情,弹劾清丈的官员,使得清丈田亩无法进行。

  这些兼并田亩者,远远比一般的奸商刁民要狡猾,要更擅于用大明律保护自己。

  ……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八日。

  小万历与内阁依然没有收到令他们满意的策略。

  这一日。

  各个衙门的官员都已无须点卯上衙。

  有官员已然放弃思索,将精力放在准备年货与接下来的年假之上。

  还有官员则是一直在和自己较劲,若年前无人想出,他们大概率过不好这个年。

  此刻。

  沈念身穿布衣,带着阿吉在京师街头闲逛起来。

  在他眼里。

  很多良策,不在翰林院那一本本带着墨香气的的书册中,而藏在民间的街头巷尾中。

第190章 沈念六弄!罚钱,辱名,绝仕途

  腊月二十八,入夜。

  沈念在京师闲逛了近一日后,于正阳门大街南猪市口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馅馄饨,然后返回翰林院。

  他要动笔了!

  一众翰林官得知沈念入夜返衙后,便都猜出他要拟策。

  一个个的心情都紧张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73/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