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77节
他不在乎全国丈田如何行,只在乎首辅的位置上坐着的是谁。
“难道你们没有注意到近日来应天府的厂卫甚多吗?就在此刻,咱们西北方向的一条小船上,坐着的便极有可能是便衣锦衣卫!”
“你们若一直皱着眉头,让他们看出明显是言事而不是赏景的,他们很快就会汇禀陛下!”
听到此话,另外三人连忙挤出笑容,假装观景。
当下,小万历为了南直隶稳定,不会令他们致仕,但若他们反对立即丈田全国,使得张居正提前归朝,张居正一句话就能让他们致仕。
张四维缓了缓。
“我已经想好该如何做了!”
“首先,上元节后,我们便上奏表明态度,支持施行沈念所提的三策,口头支持即可,待清丈到我们头上,再视情况处理。如此,我们便不会被针对,陛下也找不到充足的理由使得张阁老回朝。”
“其次,咱们都动用关系,交待京师、南京、江南的文人士子,令他们撰写文章赞颂沈念,最好能将‘小阁老’这个帽子扣在沈念的脑袋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抑兼并之策可行,但沈念日后入阁,不行!”张四维语气坚定地说道。
目前,张四维最恨的就是沈念。
若非沈念举荐海瑞彻查张王两族,他不会从内阁阁臣变成在南京的礼部尚书。
若非沈念提出组建票拟司,张居正丁忧后,内阁无能臣可依,大概率是他入内阁代首辅职。
而今,一切都被沈念破坏掉了。
张四维没有能力推倒张居正。
然张居正一旦致仕,除沈念外,剩下的能入阁的官员,皆不如他。
所以他准备捧杀沈念,等待沈念犯错,从云团之上,掉入深渊。
在他心里,抑兼并三策可以施行,但沈念距离入阁越来越近,绝对不行。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捧杀,他已想好了对付沈念之法。
第193章 小阁老笔!人红是非多,钱塘沈家霸市
正月二十一日。
百官年假结束,京师各个衙门逐渐恢复正常。
自上元节后,便陆续有锦衣卫搜集的关于各个地方讨论《抑兼并三策》的话语传入京师。
小万历命通政使司将其整理成文,送各个衙门阅览。
有赞同声,也有反对声。
赞同者,以民间书生、底层百姓为主;反对者,主体则是一些士绅地主、地方豪强。
这全在小万历与内阁的意料之中。
而令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南京一众官员纷纷上奏支持抑兼并三策。
小万历本以为这些官员不发声便算支持,还特意派遣厂卫监视他们,以防有小动作,没想到这些名下兼并之田甚多的官员们如此听话。
另外,各地宗藩也都未发出抱怨之声。
这得益于小万历对武清伯的不留情以及去年对河南宗藩的态度。
其余反对者,理由五花八门。
有官员称:土地肥瘦不均、难以丈量,有地方官吏为考绩会将田埂、沟渠计入耕地面积,变相为百姓加税。
有边关将领称:边境田地复杂,丈量易激起边患,建议对边境贫瘠之田施以特例。
还有豪强地主哄骗百姓,称“丈量一次,百姓破产一次,寸土皆税,人人加税”,使得许多百姓在官衙闹事,生成民怨,将此政策污为苛政。
……
对此。
小万历命内阁将这些反对的理由全都记录起来,逐一解决。
该解释解释,该量刑量刑,该补充条例便补充条例,欲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都扼死在摇篮中。
那些哄骗煽动百姓的商贾豪强,将被加罪惩罚。
……
正月二十五日,在吏部的安排下。
三百零五名进士包括十二名庶吉士,皆被外放,安排在州县任职,或为知州、知县,或为县丞、主簿。
这些人,虽然经验少,但干劲十足,外加去年观政时被朝廷的各种新政改革之策熏陶,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他们必将是冲在“全国丈田与一条鞭法”政策最前方的一股巨大力量。
庶吉士中。
冯梦祯、汤显祖、吕兴周这三个完全有能力留馆的官员,皆申请外放,且自请前往贫困偏远之处。
这让小万历甚是感动。
当即写了一幅“恤民之官,方为国器”的大字,送到了翰林院庶常馆。
这些新晋官员的行为,将会影响到后续参加科举的许多学子。
小万历直接令吏部表态,称:唯才是举,不循资历,凡有突出实绩者,皆可特例擢升,而不以年资为衡。
……
正月二十八日。
小万历命内阁与翰林院诸官员将沈念的抑兼并三策又完善了一番。
此举意味着:全国丈田,抑兼并三策,已是年初必行之策,谁也不能阻止。
就在这时。
民间夸赞沈念的声音越来越多。
许多书生士子在讨论沈念时,直接将其唤作小阁老。
往昔,有人唤沈念为小阁老,乃是调侃。
而今,许多人都觉得沈念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二十八岁担任从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成为部堂官已是板上钉钉,而入阁,则也有八成以上概率。
还有文人在民间小报上称呼沈念是:虽无阁老之职,然有阁老之权。
若是一般官员被冠以这样的名头,绝对会被吓坏,然后迅速上奏请罪,以脱僭越之嫌。
但沈念根本不加理会。
他能感觉到,有人在暗中捧杀他。
这些人因“抑兼并三策”将沈念捧起来,日后此策若出问题,那沈念就是首罪。
另外,沈念感觉一些官员是因不想张居正提前归朝而支持此策。
沈念无畏这些流言。
当下的他,做官只秉持两点。
其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其二,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员。
……
二月初一,清晨。
皇极门下朝会。
小万历下旨昭告天下:“全国丈田,依照沈念所提的抑兼并三策,正式施行,限期两年。
根据河南、江西等地的丈田年限,官员们商量后,皆认为一年太短,三年太长,不设年限又会使得一些官员无限拖延,故而定为限期两年。
此旨意一出,京师外农庄的百姓一片欢腾。
京师周遭之田被兼并最多。
许多百姓被迫成为佃农,所得不够吃穿,而今若能平价买地,那他们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
二月初二,五更天。
三百零五名外放的进士,齐齐出京,踏上了赴任之路。
当日。
小万历还宣布:以都督同知王伟长女为皇后,遣英国公张溶、内阁次辅吕调阳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纳采问名,就是送聘礼,问女名。
在内阁的干预下,小万历的聘礼已不算过奢,但与一般人家相比,还是天壤之别(聘礼如下)。
此乃小万历大婚的第一步。
皇家的这一套成婚礼仪非常繁琐,需要祭告天地宗庙,宣读纳采制书、举行酒宴等。
纳采问名之后,紧接着便是纳吉纳征告期礼(即告知大婚之吉日),然后还有宣读册立皇后诏书、举行行合卺礼、谢恩礼等。
一系列流程走完,基本上要一个月。
这段时间,最忙的便是内廷、内阁与鸿胪寺。
……
二月初八,清晨,天气尤寒。
票拟司内,炭火通红,甚是温暖,沈念正持笔票拟。
新年初,往往是官员呈递奏疏最多的时候,外加全国丈田之策的施行,需要拟定的条例非常多。
一众票拟检详官都甚是忙碌。
而此刻。
在京师的民间街头,一张标题为“小阁老之威,杭州钱塘沈家霸市”的小报在百姓手里疯传。
很快,便传到了官衙之中。
此小报称:钱塘沈家(即沈念之家)倚仗沈念之势,家中产业聚文堂,欺行霸市,牟取暴利,使得整个钱塘售卖笔墨纸砚与书籍的店铺皆无生意可做。
另外,聚文堂公然将自家所制之笔取名为“小阁老笔”,并以三两银子一根的价值,售卖千余根,其实际价值不过五十文。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