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79节

  他这次的目的是:令沈念停职。

  此事涉及沈念名声外加民间议论声甚大,朝廷定然会派遣御史官调查,整套流程下来,不断拉扯,至少要两个月。

  而在朝堂没有张居正和沈念的情况下,张四维有诸多方式使得新政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吕调阳与马自强过于保守,殷正茂脾气大而票拟能力偏弱。

  一旦新政出现问题,当下除了张居正外,最有能力擎举新政改革之事的,便是张四维。

  此外。

  若三大阁臣违背法令,硬保沈念,张四维便让他的门生故旧弹劾三大阁臣包庇沈念,对其扣上“结党徇私”的帽子。

  这三人若失去公信力,被百官所质疑,张四维也将拥有重返内阁的机会。

  “沈念停职,吾必使得丈田乱;内阁包庇,吾必使得三阁臣遭百官围攻,老夫重返内阁有望也!”张四维喃喃说道,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

  二月初九,清晨,常朝朝会。

  文武百官依照常例都在午门前提前站好了队列。

  许多官员看到沈念仍在队列之中,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

  当下。

  民间满是讨论“沈家聚文堂”与“小阁老笔”的声音,沈念理应呈递奏疏,自请停职,然后在家中配合调查,等待结果。

  而非继续立于常朝之上。

  这时。

  数名科道言官都看向今日通政使司当值的左参议蔡珪。

  蔡珪手中抱着的数册奏疏,皆为稍后要进行宣读的奏疏。

  其中若无沈念自请停职之奏疏,稍后科道言官们便可继续弹劾沈念。

  蔡珪与众言官目光相对,立即便知晓对方想要问询什么。

  当即摇了摇头。

  大明官员涉嫌触犯法令,被官员弹劾。

  若是六七品小官,事情也不大,可不用呈递自请停职奏疏,自有所属上官处理。

  而像沈念这种从五品官,必须要呈递自请停职奏疏,不然就是违背常例、贪恋官位。

  除非。

  他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小万历批阅奏疏驳回弹劾。

  嘉靖年间,严嵩曾多次遭遇弹劾,嘉靖帝皆是在弹劾奏疏上批阅“朕自鉴之”驳回。

  但这次。

  小万历还未曾批阅礼科给事中林景和监察御史裴直呈递的弹劾沈念的奏疏。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站在最官员最前方,已知沈念未曾呈递自请停职的奏疏。

  他们笃定,依照沈念的睿智,不可能违背常例,让自己平白多一个罪过。

  他不呈奏疏,参与常朝,只有一种可能:他能即刻证明沈家之清白。

  三大阁臣都觉得此种可能有些不可思议。

  当下。

  沈家聚文堂在杭州府的垄断之名已传到京师,且被多名商人证实为真。

  聚文堂的生意做得如此大,占据杭州府文墨行近一半的规模,便足以令沈念背上垄断的罪名。

  而能有此等垄断,自然与沈念当下的地位难以分割开来。

  此外。

  售卖小阁老笔之事,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是沈家聚文堂内部人员所为。

  这令沈家人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垄断?

  僭越?

  依官势而谋暴利?

  总有一个罪名能扣在沈念的脑袋上。

  ……

  片刻后,文武百官来到皇极门下,左右站立。

  小万历坐于御座之上。

  他看到沈念仍在队列之中后,不由得皱起眉头。

  昨日,冯保向他汇禀,沈家聚文堂的生意占杭州府文墨行近乎一半规模的消息属实,且利润非常高。

  小万历听到此话,心中不由得有些不舒服。

  在他心里,沈念及沈念的父亲、岳父都是非常纯粹的。

  没想到这一家人竟然是冯保所言的:北方赚名,南方赚钱。

  若不是“小阁老笔”之事爆出,恐怕无人知晓沈家的买卖在杭州城的规模竟然如此之大。

  当下的小万历,还是想帮助沈念,因为沈念对当下的朝堂而言,不可或缺。

  但他又不知该如何帮沈念。

  少顷。

  待通政使司当值官左参议蔡珪宣读过官员们的奏疏,小万历与三大阁臣解决掉一些问题后。

  都察院监察御史裴直立即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

  “近日,民间有传言称沈侍讲(翰林学士称学士,侍讲学士兼六部侍郎称学士,若只是从五品侍讲学士,称侍讲或全称侍讲学士)家中产业涉嫌垄断,欺行霸市,沈家人行僭越之举,售卖小阁老笔,谋取暴利!”

  “依照我朝常例,臣等弹劾之后,沈侍讲应呈递停职奏疏,于家中待罪。然而沈侍讲却无视臣之弹劾,依旧站于常朝队列中,此番举动,有违臣子本分,臣建议应重惩!”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监察御史裴直说完后,足足有十余名科道言官站出来,表示附议。

  这些言官并非全都与沈念有仇。

  而是执行他们的职责,表态说出“臣附议”三个字,他们今年的考绩上便能多写一事。

  小万历坐直身子,看向沈念。

  “沈卿,此常例你并非不知,向朕与百官解释解释吧!”

  沈念大步出列,先是朝着小万历拱了拱手,然后道:“陛下,昨日臣在民间小报上看到此传闻后,甚是惊诧,但因臣对家中生意不甚熟悉,故而不知如何撰写停职奏疏。”

  “钱塘家中之事,如今是由臣之母亲在京师以书信掌控管理,臣回家后,便向母亲问询此事,母亲向臣尽道细节之后,已是三更天,臣听完后,认为若撰写停职奏疏,实乃对母不孝,故而斗胆在常朝解释!”

  “接着讲!”小万历道。

  而此刻,三大阁臣、申时行、王锡爵等人都仰起脑袋。

  他们知晓,转折点可能就要到来了。

  沈念缓了缓,从袖口拿出一份看着像是账本的书册。

  “陛下,我沈家聚文堂生意占杭州府文墨行近乎一半规模,属实。利润非常高,亦属实,然我家之利甚簿。”

  “此账册,乃是我母亲所记载的近三年来八家聚文堂的开支盈利,所得利润之用途,以及在臣入仕后,吾父与岳父组建尧东商行后,聚文堂的发展情况。陛下一览,便知我沈家既没有垄断,也没有欺行霸市,更不可能售卖高价笔!账册内的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检验,若有一字造假,臣愿以死谢罪!”

  当即。

  一名小宦官将账册呈递到小万历面前。

  小万历翻开账册,细看一番后,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拿起账册,看向一旁的小宦官。

  “令三位阁老与三法司主官阅览,检验真伪!”

  当即,小宦官将账册率先交到了吕调阳的手中,马自强与殷正茂一左一右,与吕调阳一起认真阅览起来。

  小万历看向沈念。

  “沈卿,你以此账册为依据,将沈家聚文堂经营之事具体讲于朕与百官!”

  “臣遵命!”

  沈念朝着小万历拱了拱手,然后道:“此账册有记载,万历二年秋,我沈家八家聚文堂的生意便占据了杭州府文墨行近乎七成的规模。”

  “当时,我还是一名从七品的翰林检讨,家中显然无法借吾之势。”

  “吾家主要售卖书籍、笔、墨、纸、砚。其中以书籍、纸笔最多。之所以吾家买卖兴旺,乃是因吾家书版精致稀缺,其质绝不逊于司礼监雕版,然价却在中等。”

  听到此话,冯保微微抬起头,司礼监刻书可谓当下官刻书版中的最佳。

  他没有见过沈家书。

  但笃定沈家书绝对不如司礼监刻书,不然早就在京师畅销了,怎么可能籍籍无名。

  “此外,吾家之纸笔,无一代做,皆冠以沈家纸笔之名。”

  “沈家书、沈家笔、沈家纸,之所以未曾畅销天下,但在杭州府仍占据一半份额,原因有二。”

  “其一,吾父吾母精力有限,所雇之伙计,多为杭州府内住民,故而未曾扩张,纸书笔墨皆都不售出杭州府外。若扩张,依照我父之言,凭其质,即使不能垄断南直隶的书墨行,也能垄断江南的书墨行!”

  “臣是否吹嘘,陛下派遣厂卫前往钱塘调查一番便知。”

  “其二,因臣进入仕途,吾父吾母担心吾家生意影响吾之仕途,故而便在万历三年春开始缩减规模,此账册上有明确记载。”

  “但是,因我家之纸工、雕工、刻工、撰写工等累计有七千余人,且在我家务工数年,吾父舍不得让他们丢去生计,故而便将吾家买卖占据杭州府文墨行一半份额之事,便固定了下来。”

  ……

首节 上一节 279/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