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8节
沈念想了想,据实回答道:“下官以为,《给驿条例》乃切中时弊之策,实施下去,对国朝有大裨益,可惜,反对者太多,使得良策寸步难行!”
听沈念这么一说,孔尚贤的脸色阴沉下来。
待沈念讲完,他看向沈念。
“沈检讨,我朝宽仁治国,对待官员恩德甚厚,你这种想法有些激进,建议你多读一读《论语》。”
“下午,我便不去国子监了,我准备在翰林院内写一份感恩奏疏,呈递陛下,感恩朝廷这些年来对孔家以及对诸多官员的厚恩。”
他此时提朝廷厚恩,显然是针对《给驿条例》。
反对此条例者,最大的不满,就是认为朝廷薄恩。
“衍圣公说得对。”沈念根本无心与他争辩。
反驳衍圣公之言,涉嫌侮辱孔老夫子,沈念听着,但不改就行。
……
而此刻。
张首辅大宅内。
吕调阳和张四维坐在前厅,等待着张居正醒来。
二人担心张居正会暴怒,故而准备在张居正面前说明情况。
约半个时辰后。
张居正醒了,其面色苍白,步履缓慢地来到前厅。
吕调阳将今日朝会之简报递给了张居正。
当张居正看到小万历说出那句“下不为例”后,当场就怒了。
“下……下不为例?此等罪行,怎能下不为例!”张居正瞪眼道。
“叔大,你莫急!这是常朝公议的结果,甘肃乃抵御鞑靼之地,万一引发甘肃巡抚侯东莱心中不满,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我们就追悔莫及了!”
“侯东莱不满?他若敢有一句抱怨,我立马撤了他!”
“咳咳……咳咳……”
由于张居正说话过猛,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张四维连忙为其拍打后背。
吕调阳缓缓道:“此条例不是不能行,但必须缓缓行之,惩罚力度要减弱,不然地方官员,怨声四起,必然生乱!”
“是啊!是啊!”张四维补充道。
唰!
张居正站起身来。
“重疾必须用猛药,一旦让步,再行此策,绝难施行!”
说罢,张居正就要朝前走去。
“叔大,你病还未好,此时不宜面圣,你再想一想,咱们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吕调阳拦住张居正道。
“是啊!是啊!”张四维补充道。
“哼!”
张居正冷哼一声,道:“谁说我要去面圣,我要回书房撰写辞呈!”
听到“辞呈”二字,吕调阳和张四维的双腿都是一软。
当下。
张居正若撂挑子,那大明的天至少塌一半。
唰!
张居正长袖一甩,将胡子朝着左侧一摆,朝着书房走去。
同时头也不回地说道:“送客!”
此次,张居正不仅是恼怒,而且有些寒心了。
第25章 挑个软柿子捏!沈念的第一道弹劾奏疏
七月十七日,一大早。
衍圣公孔尚贤将一封六百余字的《谢恩疏》呈递到通政司。
通政司检阅后,立即送阁。
内阁次辅吕调阳看过后,不由得皱起眉头。
放在往日。
这就是一篇引用孔圣人大量言论,感激皇家天恩、赞颂朝廷对官员不薄、黎民不薄的的官样文章。
依照惯例。
此类文章自然是要令各衙门传抄,然后公示天下,以展现皇恩浩荡,天下政通人和。
毕竟。
衍圣公,名义上是天下读书人的礼制道德领袖。
他的书面言论,往往被许多读书人奉为圭臬。
至少表面上奉为圭臬。
谁反驳他,那就是与孔老夫子过不去。
但当下。
在《给驿条例》惹得官员们高呼“朝廷恩薄”之时。
此谢恩疏。
无疑是促进废除《给驿条例》的一把利刃,会使得更多官员上奏恳请废除《给驿条例》。
吕调阳怎能不知孔尚贤的私念!
但他又细细一想。
此疏,有助朝廷顺势废除《给驿条例》。
据目前情况来看——
李太后、小万历、冯保、以及大多六部堂官都是倾向于废除《给驿条例》的。
吕调阳入阁后,一直秉持着“大局为重”的为官理念。
历来新政,都会造成天下动荡,他也怕大明乱了。
而今,针对侯东莱之子私用驿站之事,常朝公议过,小万历也下了旨意,条例已松了口子。
若再撤回,那就太有损皇权威仪了。
不如就坡下驴,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
今早,首辅府的门人来报,张居正病情加重,仍不能上朝,又请假了一日。
而张居正昨日所言的辞呈并未出现。
吕调阳与张居正共事多年,对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张居正做事向来谨慎稳重。
昨晚称递交辞呈,自然是气话,他绝不可能一气之下就撂挑子。
吕调阳想了想。
最后决定还是要征求一下李太后与小皇帝的意见。
……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偏殿。
李太后垂帘坐在里面的卧榻上,小万历手持毛笔,做着功课。
冯保伺候在一旁。
时而铺纸,时而研磨,时而倒茶,时而端点心。
吕调阳将衍圣公孔尚贤的《谢恩疏》呈递了上去。
片刻后。
李太后、小万历、冯保都通读了一遍。
“吕阁老,您如何想?”小万历问道。
吕调阳回答道:“臣以为,《给驿条例》造成的官怨太重,不如将这篇《谢恩疏》传抄公示,顺便将此条例的惩罚规定减弱一些,缓缓图之。”
“大伴,你呢?”小万历又问道。
冯保想了想,道:“臣也觉得该松一松,最近官场的怨气太大了!”
此条例使得冯保的收益骤降,也使得他那些宦官儿孙们叫苦不迭,他自然支持废除。
随后,小万历看向李太后。
张居正不在时,他自然要问询李太后的意见。
李太后微微点头,道:“不可废除但可减弱,厚赏衍圣公,以表态度吧!”
“另外,冯保,你午后代陛下看望一番张阁老,向他解释一下陛下为何轻惩侯巡抚之子!”
“臣遵命!”冯保回答道。
小万历补充道:“赏衍圣公徽砚一个,宣纸五刀。”
“是。”冯保躬身点头。
这一刻。
他突然觉得,大明朝的天原来也可以不是张居正,而是小皇帝朱翊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