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9节

  约一个时辰后。

  《谢恩疏》经由通政司书吏传抄,出现在各个衙门中。

  官员们都是聪明人。

  自然明白此疏在此时公示外加衍圣公受赏,意味着什么。

  有官员迅速上奏恳请废除《给驿条例》或减轻条例的惩罚力度。

  既然此乃皇帝心意。

  他们自然要积极拥护,拥护晚了,容易被称作跟风媚上。

  一些官员则保持沉默。

  支持张居正的官员也都没有言语。

  因为他们不知当下的张居正是如何想的。

  万一张首辅也选择妥协,他们却莽撞上谏,那就糟糕了。

  在很多官员眼里:任何一条新政策略,都没有好坏对错,最有话语权那位说是好的就是好的,说是对的就是对的,他们闭眼跟着走即可。

  站好队,跟对人,才是仕途顺畅的关键。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

  翰林院,检讨厅。

  沈念看到这篇《谢恩疏》后,越来越生气。

  心中喃喃道:嘴里全是道德,心里全是买卖,只顾私利,而无公心,算什么圣人之后!

  唰!

  沈念提笔蘸墨,准备力挺张居正,撰写他入仕以来的第一道弹劾奏疏。

  面对几乎一边倒的废弃《给驿条例》的声音,外加小皇帝点头,常朝公议决定的事情。

  沈念自然不能称常朝公议有错,小皇帝有错。

  他若这样写奏疏,枪扫一大片,受伤的反而是自己。

  当下,有一个软柿子可以捏。

  那就是衍圣公孔尚贤。

  对方以公谋私,道貌岸然,表里不一,又当又立。

  沈念弹劾他,有理有据,且可将此事闹大,让朝堂听到他的声音。

  随即,沈念又放下了毛笔。

  他准备先将海青天那篇批龙鳞的《治安疏》默背一遍,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一些杀气。

  ……

  在沈念奋笔疾书之时,张居正醒了。

  昨晚。

  他怒气冲冲地在书房撰写辞呈,写到一半,觉得自己过于莽撞,便停了笔。

  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黎民,受点委屈又何妨!

  张居正是一个做事特别严谨的人,向来先思后行。

  他很少冲动,很少感性做事。

  他一直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做的事情值不值得。

  比如《给驿条例》,张居正在数年前便在心中打草稿了。

  他决定明日一大早进宫与小万历再讲一讲利弊。

  哪曾想。

  他后半夜又发高烧,病情加重,一觉睡到了午后。

  他醒来后。

  很快就听说了《谢恩疏》传抄公示、衍圣公受赏,以及多名官员上奏恳请废除《给驿条例》的消息。

  张居正何等聪明,一下子便明白了小皇帝的想法。

  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张居正,顿时有了火气。

  小皇帝是摆明与他对着干了。

  若此条例都不能施行。

  那他心中那些还在酝酿,更将使得无数权贵暴跳如雷的新政策略,必将更难施行。

  他绝不能妥协。

  当即,张居正拖着病体,连胡须都顾不得梳理,便奔向了书房。

  这道辞呈,他写定了。

第26章 骂仗!翰林检讨沈念VS衍圣公孔尚贤

  午后,文华殿偏殿。

  小万历正在读书,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帘幕之后。

  李太后也听到了,不由得皱起眉头,站起身来。

  皇帝读书,殿内外是禁止有声音传出的。

  一声咳嗽都不行。

  这时。

  冯保满脸是汗地跑了进来,操着尖嗓子道:“陛下,张阁老请辞了!”

  “什么?”

  听到此话。

  李太后快步从帘幕后走出,然后与小皇帝一同看起了冯保递来的辞呈。

  “臣张居正请辞!”

  “臣蒙先帝圣恩,以执政之臣辅君,然臣至庸极劣,谬任抚绥,尸素经年,几无寸功。臣以中兴之主望君,然诚不足以动听,言不足以见信,今日百官怨愤,皆臣奉职无状所致……”

  “臣痛自责咎,知不能胜任,伏乞皇上将臣罢斥,还天下清,日月明,恢天地原有之度。”

  一言以蔽之:臣不干了!

  李太后和小万历不由得大惊失色。

  张居正可不像某些官员那样,假意请辞,实则为了讨恩赏。

  依照他的性格。

  递辞呈,那就是真有了请辞之心。

  李太后和小万历有时虽对张居正专权有所不满,但这娘儿俩心里非常明白。

  这些年,是张居为他们遮风挡雨。

  若无张居正,这对孤儿寡母能被文官集团欺负死。

  张居正若撂了挑子。

  大明就如同缺了一根擎天的柱子,立马就有倾倒之危。

  李太后深呼一口气,然后看向冯保。

  “张阁老请辞,你便拿着辞呈回来了?不知劝一劝,搞明白他为何请辞?”

  冯保一脸无奈。

  “小的……小的……根本没有见到张阁老,张府管家称其身体不舒服,正在休息,将此辞呈交给小的,便让小的回来了!”

  莫看张居正平时对冯保甚是客气。

  但真要不搭理他,冯保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冯保有此地位或者说能活得像个人,全靠借小万历的势。

  而在小万历身边。

  最重要的是李太后,其次是张居正,他最多排名第三。

  李太后缓了缓,又看向冯保。

  “立即命人将发往甘肃的奏疏追回来,另外,将此辞呈交给吕阁老,让他想办法。”

  李太后还是很睿智的。

  一旦那道“下不为例”的奏疏发到甘肃,再发旨撤回,那就是打朝廷的脸了。

  她必须留着后路。

  若真不得已需要妥协,她便妥协。

  ……

  内阁值房。

  哗啦!哗啦!

  吕调阳戴着水晶叆叇,翻阅奏章,写着票拟。

  今日之奏疏。

  大多都是主张废除《给驿条例》的。

  吕调阳批阅片刻后,感概道:“叔大一片公心,可惜太激进了,此事确实应缓缓图之啊!”

  就在这时。

首节 上一节 29/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