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324节
沈念差点儿就说出自己不相信“君权神授”了。
此话若在常朝讲出来,小万历对沈念再偏心,也至少要让他官降三级。
若吕调阳与马自强还在这里,沈念也不敢说,但面对如今这三位阁老,沈念却敢言。
曾经,张居正也曾拿日食、旱灾等天谴劝诫小万历,并拿着祖宗旧制压制小万历。
对帝王而言,君权神授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对臣子而言,君权神授也是约束君权的一种方式。
虚实真假,全靠怎么用。
听到此话的申时行,不由得不可思议地看向沈念,道:“子珩,慎言,莫学王安石那套三不畏之法!”
王安石的三不畏,即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畏。
这类主张放到现在,也是不被士大夫官员们所能容忍接受的。
沈念接着道:“迁祖陵、迁泗州之民,一劳永逸,日后再无此类忧患;若不迁,治河阻碍仍在,泗州可能年年水灾。我一直相信人定胜天,我们若是为天下百姓,为黄河安澜做此事,老天怎会降下天谴,新政,不就是做往昔而不能为的事情吗?我觉得我们应该大胆一些!”
这时。
殷正茂突然开口道:“我觉得子珩所言,甚是正确,水患为实,忌讳为虚,将祖陵迁至一方更好的吉壤,一定会保佑大明更加兴盛!”
张居正犹豫了片刻,看向沈念:“具体要如何做,我想听一听。”
沈念能如此说,自然已经想好了如何操作执行。
“接下来,张阁老与我说服陛下,殷阁老、吕阁老与李部堂去寻钦天监监正杨宏亮,让他准备迁陵的说辞,然后为陛下先祖再寻吉壤,只要我们说服了陛下,陛下就能说服两宫太后。陛下同意,两宫太后同意,钦天监又建议迁陵,谁还敢反对?”沈念一脸自信地说道。
“当然,此事的关键,还在于钦天监能否制造一个不可辩驳的天意。”沈念补充道。
申时行微微撇嘴。
“子珩,当下这个钦天监监正杨宏亮水平不行,上次预测日食,偏差竟然差了半日之久(多于一刻便是失误),实为庸才,然此类官职又是世袭,别人干不来,我们不能将关键之事放在他身上啊!”
殷正茂咧嘴一笑。
“汝默,你糊涂啊!子珩让我们寻他,不是听他判断能不能迁陵,而是让他必须找到迁陵而又不影响皇家龙气的说辞,他若实在找不出来,我们来编!”
“啊?这样也行?”申时行一脸惊诧,一旁的李幼孜也没想到能够这样做。
而张居正则是轻捋胡须,微微一笑。
这样的事情,内阁不是第一次干了,正如沈念所言,有些天意其实是人言,有些上天的警告,全是人编撰出来的。
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许多看似真实的事情其实全是假事。
……
半个时辰后。
五人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了文华殿与钦天监。
张居正与沈念向小万历汇禀,自然不会有一句虚言。
小万历不喜欢被骗,喜欢群臣都将他当做自己人的感觉。
不多时。
张居正与沈念便在小万历、冯保面前,将今日下午商讨的所有情况汇禀给了小万历。
二人建议小万历先派遣钦天监查看祖陵,然后依据地情天象汇禀要不要移明祖陵,待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寻迁陵之处。
小万历听完后,面露难色,上颌的牙齿咬着小嘴唇。
他思索片刻后,道:“移祖陵,朕从未想过,能不能只移泗州之民而不移祖陵?”
小万历说完后,自顾自地摇了摇头。
若移走了泗州之民而未曾移祖陵,一旦大水淹了祖陵,那就显得小万历更加不孝了,知道救百姓却让自家祖宗在水里泡着。
沈念见小万历犹豫不决,道:“陛下,此事若成,治河再无阻碍,也能让天下人看到朝廷治河的决心,日后,黄河安澜,漕运畅达,祖宗们在天有灵,必然会保佑陛下,一些方士所言的龙气泄露,不过是失败者为自己找的借口而已,自古明君皆不惧之!”
沈念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小万历的心坎上。
小万历抬头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挺起胸膛,道:“迁陵,是为避水患,是为河漕顺达,是为国泰民安,走向盛世,祖宗在天有灵,不但不会怪罪陛下,还一定会保佑陛下!”
此话无疑让小万历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好,那便依照元辅与沈卿之言去做,待钦天监出文之后,朕会说服两宫太后!”小万历非常认真地说道。
两宫太后信奉因果。
她们可能不相信张居正与沈念的迁陵理由,但若钦天监论断后,认定迁陵是福,她们便不会反对。
沈念离开文华殿中,心中甚是高兴。
此事比他想象中要顺利的多。
张居正非泥古信天命之人,他看似主张遵循祖制,其实心中的主张,与王安石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擅于伪装罢了。
……
而此刻,钦天监内。
殷正茂、申时行与李幼孜三人面色阴沉地坐在一处茶室中,一言不发。
钦天监监正杨宏亮笑意盈盈,不知该如何招待三人。
钦天监是个喜静的衙门,与各个衙门的交集又少。
平时少有官员来此。
而今,两位阁臣、一位工部尚书,黑着脸坐在这里,让杨宏亮心里有些发怵。
三人似乎是来找茬的。
殷正茂喝了两口茶后,说道:“杨监正,将负责帝陵风水勘定,能测定龙脉吉穴的钦天监官叫过来。”
“下官最擅于帝陵选址!”杨宏亮拱手道。
曾经,因钦天监乃是皇权神化的维护者,监内官都甚是傲慢。
但因近两年两次都算错日食月食,导致很多官员对他们不满,他们待人接物也变得客气起来。
殷正茂撇了杨宏亮一眼,继续道:“近日,朝野都在议论因治水而祖陵可能被淹之事,内阁有意禀报陛下,令钦天监查探一番,日后祖陵是否有沉水危机,迁陵是否可行,以及是否能找到更适宜祖陵的吉壤。”
“迁陵?”
杨宏亮大感意外,依照他所学所知,但凡迁陵,皆不应提倡。
申时行开口道:“杨监正,你好好想一想,若再解释天意有误,那朝廷可能就不得不将你们杨家人全换掉了?当下,圣意很重要!”
申时行故意将后面几个字咬得非常重,意思也很明显:听天意,不如听圣意。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待陛下的御旨下来,下官一定尽心做好此事,一定让陛下满意!”杨宏亮说道。
他将满意二字咬得非常重,来表明会顺圣意解释天意。
接下来,他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引经据典,自圆其说了。
殷正茂、申时行、李幼孜三人不由得相视一笑,顺利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有些事情,看似很难,其实并不复杂。
第224章 打样!文书处理大师沈子珩即将上线
十月十五日,近午时。
小万历连下三道御旨,处理治河争议。
第一道旨,命工部派遣特使前往泗州调查高家堰对泗州与祖陵的具体影响情况。
第二道旨,命钦天监前往泗州查看祖陵风水,若水淹祖陵的可能性较大,朝廷将考虑迁祖陵,迁泗州之民。
第三道旨,告知河漕总督潘季驯,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治河工程照旧,一切以民生为先。
这三道旨下达后,朝堂百官都感到甚是意外。
没想到小万历为了治理河漕,竟生出了迁祖陵、迁泗州之民的想法。
但目前在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
若祖陵被淹的可能性较大,若钦天监得出迁陵无损龙气的说法,官员们还真没有理由阻止迁陵,阻止迁泗州之民。
虽然这两件事施行都比较费劲,但相对于常年反复的治河救灾费用,还是非常划算的。
前两日上奏攻击潘季驯治河的官员。
有一大部分都是利益驱使,希望借此阻碍治河,来保障他们在河漕之事上继续谋取私利。
此举直接敲碎了他们的小算盘。
待泗州知州与乡贤士绅们知晓朝廷这三道旨意,估计有一部分人要哭爹喊娘了,他们不但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反而要为泗州之民的整体利益做出牺牲。
此事大概率会在年底才会调查出结果。
百官知晓小万历这番决定必然是内阁三大阁臣支持的,外加反对的理由不足,故而无人再提出异议。
……
十月十六日,清晨。
沈念身穿一袭崭新的、绣着孔雀补子的三品绯色官袍,在殷正茂的陪同下,来到了户部衙门。
自沈念在九月底擢升为正三品户部右侍郎后,仅在十月初三那日,在户部看了一下自己的办事厅,不到半个时辰就离开了。
因户部官员前期罢工了数日,恢复正常后都较为忙碌,殷正茂还未曾来得及向沈念引荐户部的官员。
不过,因沈念身在翰林,又担任了十个月的票拟检详官,对户部中层官员基本都了解,只是见到有些人,认不出脸罢了。
今日算得上沈念在户部正式就职。
接下来的每个月,沈念都会选择在下半月搬到户部办公,至于待多久,则取决于有多少政务需要处理。
……
片刻后,户部衙门前厅。
殷正茂将户部一众在衙的中高级官员和部分胥吏都聚集起来。
户部主责:管理人口土地,征调赋役税收,供给禄饷,总督仓厂,管理库藏。
常驻户部衙门之官主要是十三清吏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户部各类大库的提举、库使、以及一些负责日常事务的胥吏。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