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35节

  他希望沈念在仕途上能走得稳当,而非位极人臣。

  但他不知道的是——

  想要在如今的官场独善其身,保持清白,难如登天。

  ……

  就在这时。

  阿吉拿着两张帖子,快步走进前厅。

  “少爷,城南丝绸铺商人白弘德、您的钱塘同乡派伙计送来请帖,邀您明晚吃饭赏月,叙同乡之情。”

  “还有与你同年的举人崔复邀请您明晚前往集贤楼参加文人诗会,观月吟诗。”

  沈念微微皱眉。

  他根本就没见过这两人。

  二人突然投帖邀请,显然是听闻今日沈念在御前“讲书显圣”的事情了。

  他们看到了沈念仕途上的前景,故而欲与之结交。

  当下的官场,圈子泛滥。

  同乡的圈子、同年的圈子、同僚的圈子、姻亲的圈子、进士的圈子、文人墨客的圈子……

  一个圈子套着一个圈子,总有一个适合你。

  建圈子,本质上就是抱团取暖,找靠山,找队友。

  一旦入了圈子,便会有人请你办事,办了事就会得到酬谢,然后圈子会越来越大,大家互帮互助,最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此等情况,在官场之上最是严重。

  天下事之所以难办,就坏在这里。

  另外,圈子是贪腐的温床。

  今日同乡叙旧,他送你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

  你若收下,下次就是昂贵的茶叶,下下次就是金银珠宝,美人字画。

  总有一款适合你。

  明日的中秋节,京师内必然会上演各种圈子交际名场面。

  比如:两个马夫默契地将各自的马车,屁股对屁股,一场行贿受贿活动就完成了。

  比如:一名商人将一件贵重商品以市价两折的价格卖给某位官员的小舅子,然后再以高于市价两倍的价格买回来,一场钱权交易就结束了。

  比如:某个喝茶念诗的文人聚会,上半场是喝茶聊天,下半场就变成了醉卧美人膝的秘密狂欢。

  ……

  明初老朱在位时,贪赃六十两以上,一律枭首示众,剥皮揎草。

  但当下的世道是无礼不成事。

  官场新人大多困于京债,诸多科道言官化身敲诈达人,普通官员不以钱财打点,贿赂开道,仕途根本看不到光。

  沈念深知。

  当一束光照进黑暗里,是这束光有罪。

  现在还不是他一人单挑所有贪官的时候。

  莫说他,张居正都不敢查官员贪污。

  考成法,只是处置了懒庸之官;给驿条例,只是减少了官员的福利。

  若当下查官员贪墨,那就是要将大明朝的官场掀翻,全部换血。

  谁也付不起此等代价!

  此刻的沈念,庆幸自己家境殷实,能力出众,不用陷于圈子。

  他看向阿吉。

  “在帖子上分别写个“谢”字,全拒了吧,然后告诉他们我早已和妻子言定,明日外游,深夜才会回还。”

  “另外,若还有此类请帖,稍缓之后,也如此回复。”

  “好。”阿吉说道,当即便去回话了。

  回复这种请帖,很是讲究。

  写个“知”字,表示接受;若要婉拒,就打个“谢”字。

  正如沈念所料。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内,又有十余封请帖送来。

  请客吃饭的,谈诗论道的,看戏听书的,郊外远游的……

  应有尽有。

  甚至还有人称八月不行就九月,九月不行就十月,十月不行就冬月。

  沈念全部婉拒之。

  他若混圈子,那也混阁老们的圈子。

  ……

  翌日一大早。

  沈念一家租了一辆马车,直奔城外。

  好不容易休假一日。

  沈念决定带着顾月儿出去转转,吃吃斋饭,看看山水秋景。

第32章 天上掉馅饼,行贿新手段

  八月十五中秋日,清晨。

  天微凉。

  沈念、顾月儿坐在马车内,有说有笑,书童阿吉与丫鬟小桃坐在外面赶着马车奔向西郊。

  秋日之京师,满目青绿,渐转鹅黄,举目远眺,皆是胜景。

  昨日休息前。

  沈念便已与顾月儿商量好了出行计划。

  先去西郊高粱桥附近的娘娘庙求求子,再去香火旺盛的碧云寺吃吃斋饭,而后就找条热闹的街道胡同,逛一逛店铺,吃一吃小摊。

  待夜幕降临,便在月光下返程。

  ……

  大半个时辰后。

  沈念四人来到了娘娘庙。

  娘娘庙内供奉的乃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又叫做泰山娘娘。

  一旁还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

  来这里祭拜的人,夫妻较多,大多都是求子的。

  顾月儿甚是虔诚。

  拉着沈念在送子娘娘那里拜了许久,香火钱扔进了十几串。

  沈念与她都检查过身体。

  二人的身体都无恙,成亲近一年仍未生子,只能说明运气不好。

  拜完后。

  四人便不紧不慢地奔向了碧云寺。

  ……

  不得不说,碧云寺的斋饭就是香,沈念搭着素菜,足足吃了三碗大米饭。

  午后,吃罢斋饭。

  沈念四人便在寺庙后院闲逛着。

  因寺庙住宿便宜,很多书生学子、山人清客都住在这里。

  后院还有一些人摆着小摊,卖一些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衣服帽子之类的。

  俨然一个小集市。

  突然。

  沈念在一棵大杏树下的书摊停下脚步。

  他赫然发现书摊上竟摆放着几本宋版书。

  有语云:宋版之书,寸版寸金。

  宋版书,近于古本,用墨用纸讲究,外加很少出现错误,故而便成了无数读书人心中的艺术品。

  它的价值,几乎与宋代书画瓷器等同,艺术价值已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嘉靖时期,曾有一名叫做朱吉士的文人,尤爱宋时镂版,曾以一美婢换书,一时传为佳话。

  另外,沈念所知道的。

  在其还未中举前,苏州有位藏书家曾以每页二百两的价格购买了一个宋版珍本。

  当然,这个价格有些离谱,属于个例。

  必须是稀缺又精致的官刻本才有可能值这个价钱。

  但一般的宋版书籍,也至少值一两银子。

  要知。

  当下大明普通百姓的月收入是二两银子。

首节 上一节 35/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