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44节
沈念非常大方,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全数道出。
这些官员都是擅于总结之人,很快便将沈念的讲学之法形成了文字。
比如:《沈检讨讲学六法精义》、《沈检讨内书堂讲学秘法》《沈检讨御前讲史讲义》等等。
这些文章很快就流传到了世面上,并被诸多私塾先生、官学先生购买。
一些印刷作坊,靠卖这些文章,便赚得盆满钵满。
沈念在街头看到自己的讲学精义都有些发愣。
这些内容比他讲得都要好。
但真要达到沈念讲学的境界,没有三五年的静心钻研与讲学经验,根本做不到。
……
八月二十七日,文华殿日讲。
沈念轮值记录起居注而非担任日讲官。
小万历坐在御座上。
最开始还挺认真地听讲,但不多时眼睛就有些睁不开了。
脑袋不停朝下点,开始打瞌睡。
张居正立即注意到了这一点,走上前问道:“陛下,可是昨晚未曾休息好?”
唰!
小万历吓得一哆嗦,立即坐直了身体。
“元辅见谅,是……是朕跑神了,昨晚睡眠尚可。”
张居正见小万历精神不足,道:“陛下先去偏殿喝口茶吧,咱们稍后继续。”
“好!”小万历乖巧地点了点头。
就在小万历起身准备前往偏殿之时,一名小太监跑到李太后的身边低语了几句。
唰!
李太后骤然起身,然后突然从帘幕后走出,径直来到小万历的面前。
“啪!”
一本书籍摔在了御案之上。
此番动作,将连同张居正在内的一众日讲官都吓了一跳。
一国太后,日讲之上,对着小皇帝摔书。
这是有悖于礼法的。
而当小皇帝看到御案上的书籍后,顿时傻眼了。
砰!
李太后跪在小万历的面前,哭泣着说道:“请陛下立即到祖宗牌位前长跪,不然……不然我立即自缢、追随先帝!”
张居正有些懵,连忙走了过去。
他翻开那本书,定睛一看,脸色大变,然后从书内拽出一张撕掉的带画的书页。
沈念站在一旁,明显感觉张居正也是气得身体微微颤抖,脸色都铁青了。
不远处。
冯保见李太后落泪哭泣,张居正脸色铁青,连忙来到小万历面前,道:“陛下,去跪吧!”
小万历咬着嘴唇,快步朝外走去。
此刻。
未曾看到书名和那片书页的沈念与两侧的一众日讲官都是一脸懵,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竟引得李太后和张居正齐齐失态。
第38章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文华殿,御案前。
李太后缓缓站起,转身看向张居正。
“张阁老,此书乃是在皇帝枕下发现,是谁献给皇帝,我来查,但接下来如何教育皇帝,便交于张阁老与诸位日讲官了!”
“臣遵命!”张居正郑重说道,与一众日讲官躬身拱手。
随即,李太后便离开了。
一众日讲官围到御案前,负责君前记注的沈念也迅速凑过去,终于看清了书册的真容。
书名是:《武王讨伐平话》,一本最初刊行于元代的神魔话本。
撕去的那一页纸。
则是一幅名为“妲己化狐”的插图。
图上是一个身穿长裙、姿态甚是妖娆的女子,其后面还竖着九根毛茸茸的尾巴。
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等一众日讲官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类话本小说,在民间书摊近乎泛滥。
但绝不应出现在小万历的眼前。
此书悖逆儒家论理观念,佛教、道教、神怪色彩明显。
更是有大量展现妲己妖媚、纣王荒淫无度的露骨描写,不但文字细腻,还有栩栩如生的插画。
大明皇帝怎能翻阅此等低俗肮脏的书籍!
沈念则是长呼一口气,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
他还以为小万历看的是“那个”。
不过依照小万历的年龄,既然已翻阅起了这类街头闲书,距离偷偷看“那个”也就不远了。
张居正面色阴沉,轻捋长须。
“今年陛下被罚跪多次,再罚已难有惩戒之效,诸位都想一想,此事该如何解,接下来,咱们又该如何教?”
日讲官陈经邦率先开口道:“下官建议,自明日起,更改日讲书目,将《礼记》《大学衍义》《皇明祖训》作为重点,为陛下阐述修身与治国之关系、令其自省。”
“下官建议,应对献书者严惩,并对禁中严查,彻底断绝陛下阅读此类街头俗物的机会!”
“下官建议,应令陛下写罪己诏,此等劣行,必须立即禁止,让他感到可耻,不然以后从他的枕下,不知会翻出来什么书呢?”
“罪己诏?不妥!此事不能闹得如此严重,不然丢的是咱们这些日讲官的脸!”
……
日讲官们各抒己见,认真讨论起来。
沈念站在不远处,并未参与其中。
对待青少年学子出现这种情况,他是有经验的,但他不确定自己的方式,当下众日讲官能不能接受。
他安静地站着,只想做一个倾听者。
虽然沈念也是日讲官。
但他官职最低,今日做的又是君前记注的差事,冒然发言,略显不当。
眨眼间,一刻钟过去了。
张居正听着众日讲官的讨论,阴沉的脸色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众人所言,他也都想过,但皆不能解决此次的问题。
别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但张居正明显感觉到——
随着小万历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
有时看似乖巧。
实则是在人前表演,背后依旧我行我素。
这次藏的是民间闲书,下次没准儿还会做出更离谱的事情。
此次被发现,重惩他之后,小万历表面上是惭悔,实际上大概率会想出更隐蔽的方式藏书看书。
这才是张居正最担心的。
他不想耗费大量心力与小万历斗智斗勇,而是想有一种方式,能让小万历减少叛逆,不与他对着干。
当下。
他公务繁忙,不可能事无巨细。
李太后对小万历的掌控又非常有限,不然不可能此书都放在小万历的枕下了,才被发现。
至于冯保,他攀附的是小万历。
有时即使小万历做了出格之事,只要前者尽兴,他便睁一眼闭一只眼。
若出了差错,也不过是有名小太监出来顶罪罢了。
冯保为的是,日后小皇帝亲政掌权后,他依然受宠,依然能被厚待。
此外。
宫内的一些宦官、宫女、侍卫也明白这点儿,故而敢冒着风险投其所好。
这些情况,张居正都非常清楚。
……
片刻后,众日讲官商量出了两种解决思路。
其一,轻惩。
即在以后的经筵日讲上,加强小万历的礼法教育,令其经常自省,逐渐认识到错误。
其二,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