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57节

  说罢。

  沈尧山从怀里拿出一叠银票,放在桌子上。

  “给月儿的。”

  沈念微微撇嘴,他爹就这样,嘴上从不说对沈念好,但事事做的都是为了沈念。

  片刻后。

  沈尧山、沈念、顾月儿三人坐上马车,前往了沈尧山暂居的客栈。

  沈尧山非常保守,从不与儿媳共住一院。

  约半个时辰后。

  三人来到城东的悦福客栈楼上雅间。

  “李先生,这个便是犬子与儿媳,麻烦您为其瞧一瞧。”沈尧山非常客气地说道。

  沈念走进屋内,看到了这位李先生。

  身材精瘦,头发花白,皮肤偏黑,身穿一袭布衣长袍,年约六十岁,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老书生。

  “李先生好!”

  沈念客气地拱手,然后便坐下,待这位李大夫诊脉。

  李大夫先为沈念把了一下脉,五息后离手,然后又将手放在了顾月儿的手腕上。

  约三息后,李大夫眉头一挑,看向沈尧山。

  “沈掌柜,你是在消遣我?这明明已是喜脉了!”

  “喜脉?”

  沈尧山与沈念都是一愣,同时出声,顾月儿也面带惊讶。

  “应已两月有余,不会有错!”李大夫面色平静,将脉枕收回药箱。

  “李先生,真不会诊错?”

  “放肆!神医东壁先生怎会诊错?”沈尧山瞪眼看向沈念。

  “东壁先生?”沈念一愣,再次打量起面前之人,惊讶道:“你……你……你是神医李时珍先生?”

  李时珍微微点头。

  沈念顿时兴奋起来,又打量了一番后,不由得看向沈尧山。

  “爹,您……您怎么能结识李先生这样的神医?”沈念问道。

  沈尧山嘴巴一瞥。

  “山中相识,难道你爹就不配当李先生的朋友?”

  沈念掩嘴一笑,朝着李时珍拱手道:“晚辈沈念,参见李神医。”

  “沈念?你是那个写出国子监训诫稿的翰林检讨沈念?”李时珍问道。

  “正是晚辈!”

  “好啊!好啊!好啊!你那篇文章,亦是良方,我的药方能救人,你的药方可救世啊!”李时珍轻轻抚须,看向沈尧山。

  “沈掌柜,咱们认识近三年,你却不告知我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过分了!过分了!”

  沈尧山尴尬一笑。

  “我知先生不喜官场,便没多言,这臭小子,一般般吧!”

  “一般般”三个字比夸赞沈念是“文曲星下凡”更能彰显出沈尧山的自豪。

  此乃他的口头禅。

  这时,沈念想起了病在床上的小万历。

  “李先生,晚辈有个不情之请,近日皇帝偶感风寒,病情渐重,三日后便是郊祀大典,于家国苍生,干系甚大,能否请先生……”

  沈念知李时珍当年被“修玄修仙,爱吃仙丹”的嘉靖皇帝伤到了心,对皇家官家向来不喜,故而并未强求。

  若李时珍不愿意,他绝不会勉强。

  李时珍想了想。

  “我欠你父亲一个人情,本来是为你开药的,这个人情就落在你身上吧,你安排吧!”李时珍笑着说道。

  “多谢先生!”沈念重重拱手。

  ……

  片刻后。

  沈尧山与李时珍叙旧,沈念将顾月儿送回家后,便直奔礼部。

  虽然夜已深。

  但礼部尚书马自强必然还在忙碌着。

  若小万历不能亲至南郊,他必须做出一套备选方案,当下正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其实,沈念若去寻首辅张居正,可以更直接,使得张居正更器重他。

  但越级汇报,实乃官场大忌。

  虽然马自强可能不在乎这些,但一些爱嚼舌根子的言官,定然会讽刺沈念溜须谄上。

  当下的沈念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功,如何受赏更划算,他是真心希望小万历能够迅速康复。

第49章 沈检讨解局,李神医治病

  十一月初八,深夜。

  大明门东侧的礼部衙门,灯火通明,吵吵嚷嚷。

  衙门庭院内。

  负责郊祀祭品、官员宴席的光禄寺署正们、负责郊祀礼乐的太常寺寺丞、负责御前护卫和仪仗的锦衣卫千户们,还有礼部仪制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们。

  来回踱步,讨论着郊祀时,有小万历该如何安排,没有小万历又该如何安排。

  部堂前厅内。

  礼部尚书马自强、礼部左侍郎汪镗、右侍郎林士章,忙得焦头烂额。

  边翻礼书。

  边讨论着小万历没有出现的备选方案。

  不同于一般的礼仪活动,可推迟,皇帝可不亲至。

  冬至郊祀乃是大明今年最重要之事。

  若小万历因病未能去。

  车马仪仗、礼乐礼器、膳食标准、祭词、祝词等都需要修改。

  此等大礼祭,还不能乱改。

  要有经籍之言、祖宗之制支撑,事事都要有典。

  郊祀时,桌子上摆放的祭品,那都是大有讲究,都道出一大套祭祀之礼的。

  毫不夸张的讲,祭祀时迈错一条腿,那都是大罪。

  此刻的马自强,已想提前致仕。

  他今年九月底被擢升为礼部尚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冬至郊祀。

  本来朝堂没有一人比他更适合,然当下却出了此等意外。

  莫说是他。

  三位阁老齐在,都没法将小万历缺席的郊祀之礼做周全。

  一旦出错,马自强就会被一众言官弹劾。

  那些混不吝可不管这些,礼数有失,就是天大的罪过。

  受累的还有礼部左侍郎汪镗、右侍郎林士章,二人都恨不得也生一场大病,待冬至后再痊愈。

  这个差事太难做了!

  就在这时,沈念来到了礼部衙门。

  因马自强兼管翰林院,沈念就像进入自家衙门一样,直接走到了前厅。

  门口的书吏连忙朝着马自强禀报。

  “部堂大人,沈检讨来衙,称有要事禀报!”

  马自强一扭脸,便看到了门口站着的一脸笑容的沈念。

  “子珩,当下什么事情都没有郊祀大典重要,既然来了,便一起熬夜吧,老夫正缺个记录典制的帮手。”

  沈念快步走进衙门。

  “下官沈念,参见马部堂,参见汪侍郎、林侍郎!”沈念拱手道。

  三人都点了点头。

  沈念看向马自强,接着道:“部堂大人,下官找来一位神医,或许可治陛下之疾,能否汇禀张阁老,令神医明早进宫?”

  马自强轻捋胡须。

  “子珩,你还是太年轻!民间乡医怎能为陛下诊病?此乃大忌讳,圣母(李太后的尊称)与阁老都不会同意的。”

  “如果这位神医姓李名时珍字东璧呢?”沈念道。

  “你是说李神医?嘉靖年在太医院供职,当下云游四海、编撰药典的李时珍?”

  “是。”

  “你从哪里找到李神医的?”马自强走到沈念面前,心情激动地问道。

  于是乎。

  沈念便将父亲想抱孙子而为他寻医诊病,将李时珍今日接到京师的事情,有头有尾地告诉了马自强。

首节 上一节 57/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