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68节

  他气得嘴唇发颤,长须翘起,但细细一想,自己可能在百官心中就是这个形象。

  一个考成法,几乎将九成官员都得罪了。

  这种话,无人敢在他面前讲。

  “你也如此想?”

  张居正轻捋胡须,面如平湖,然心中甚是忐忑。

  他觉得沈念不敢点头。

  但又认为沈念摇头,极有可能非发自真心。

  沈念思索数息后,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然后还补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嗯。

  “砰!”

  张居正听到此话,身体一趔趄,腰撞在桌子上,只感觉脑子嗡嗡的。

  他自问甚是器重沈念。

  没想到在沈念心中竟然是这种形象。

  沈念连忙道:“阁老,大家皆如此认为,非大家之过,而是您造成了这种假象!”

  “我知您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希冀着以新政兴盛大明,几乎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您身上的担子有万钧重,但从未抱怨过!”

  “我觉得,您有时在强撑,将自己表现得无坚不摧太累了,您在执行新政上可以强势,但在其它方面,理应示弱。”

  “不知您是否发现,您被言官攻击时,无官员为您辩解,朝中不乏您的支持者,无人为您出言,是因大家认为您无所不能且陛下会为您撑腰。你是超乎法令之上的存在……”

  “这种认知,就是很多人觉得您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缘由。”

  “其实,您只是觉得定下的政策行之有效,有益于大明,您想更有效率的变法改革,故而便出言定下,不与任何人讨论,其他两位阁老在您面前也只是道一句:附议。”

  “如果我没猜错,您应该已经准备布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已在一些州府试行数年的一条鞭法了,此新法,将会得罪更多人,到时定然还会有无数反对者攻击您!”

  “你若倒下,所有的新政之策便都倒下了!”

  “阁老,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靠您一人,兴盛不了大明。”

  “我希望您示弱,是希望当您被言官谩骂,会有人站出来为您说话。”

  “我希望您轻惩,是觉得那些不懂您的官员当看到新政取得的成果后,会了解您的苦衷,会赞颂你的功绩,如此更有成就感!”

  “即使他们永远不懂,百年后,千年后,一定有人能懂得您为大明的付出,是您扛着大明朝在走!”

  “示弱,是为了您自保;轻惩,是为了让更多官员有机会了解您的付出,看到新政取得的功绩。”

  “至于当下的一些谩骂、不解,就任它去吧!”

  “不出所料,傅应祯被充军后,一定有百姓赞颂他,一定有百姓谩骂您,但那又如何呢?伤不了您皮毛,或许若干年后,他们会为当初的行为自责不已!”

  ……

  这一刻,张居正的眼眶有些发红。

  他没想到沈念竟如此了解他,没想到沈念能精准地道出他的不足。

  他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夙夜为公的辛劳,他为了复兴大明所作的牺牲,他对一条鞭法的谋划,以及他存在的问题……

  依照二人目前的关系,沈念说这番话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因为张居正的儿子都不敢如此说实话。

  沈念够胆,无惧得罪他,且相信他秉着一颗公心,一定会听劝。

  这一刻,二人的关系骤然拉近许多。

  沈念已不仅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伙伴,志同道合的伙伴。

  偌大的大明王朝,政事千头万绪,确实需要有人为他分担。

  老迈的吕调阳不行,对他唯命是从的张四维不行,但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沈一贯、沈念等,都是可以重点培养的。

  特别是沈念。

  张居正本以为他只是机灵一些,没想到心中有大智慧。

  沈念的所言所行,不是在追随他,而是在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这一刻。

  他豁然开朗,觉得身上的压力减少了许多。

  张居正看向沈念,问道:“子珩,你今日说出这番话,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千古留名?”

  沈念今日这番话,显然不是为了攀附张居正。

  沈念微微一笑。

  “高官厚禄不过浮云,千古留名或是骂名,我只是觉得,当下的大明太糟糕了,底层百姓的日子过得太糟糕了,若有能力,便应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过得幸福一些,我也不虚此生!”

  张居正轻捋胡须,心中喃喃道:同我者,子珩也!

第57章 日讲课卷王,沈一贯与王家屏

  腊月二十五日,近午时。

  户科给事中徐贞明、广东道御史李桢、陕西道御史乔岩、翰林院检讨赵用贤,毫发无损地从诏狱内走出。

  张居正命人送给他们八个字:若秉公心,诸事可言。

  这让四人有些懵。

  让诸多暗中观察此事的京师官员们都有些懵。

  依照张居正往昔的行事作风,这四人即使不被贬谪,也绝对会外放。

  这让官员们看到了张居正的底线:可以言,但不可乱言。

  沈念知后甚喜。

  他本以为即使轻惩也是外放为官,没想到竟未有丝毫惩戒。

  这说明——

  张居正在正确的事情上是听劝不拗的,是愿意妥协的,是想与一众志同道合的同僚兴盛大明的。

  此事就以“傅应祯发配定海卫充军终身”结束了。

  傅应祯的最大罪过是诋毁皇上,这点儿,谁也救不了他。

  ……

  腊月二十七日。

  百官呈递贺表庆贺岁暮大袷祭祀。

  腊月三十日,除夕。

  小万历前往太庙,行大袷礼,祭祀列祖列宗。

  除夕之后。

  大明的官员们将迎来一年之中最幸福的年假。

  自正旦到初五,官员们可以连歇五日。

  然后上衙五日后。

  正月十一日到正月二十日,放元宵假,可连歇十日。

  这对年法定假期只有十八天的大明官员而言,实乃久旱逢甘霖。

  一些官员为凑足二十日大长假甚至月假,或请省亲假、或请祭祖假、或请成亲假。

  这时,是最好批的。

  不过,京师官员正旦日还需参加大明最盛大的元旦大朝会以及正旦午宴。

  他们的假期在正旦下午才算开始。

  ……

  万历四年,正月初一。

  天微微亮。

  禁中内外,灯火通明,锦衣卫列队如林。

  鸿胪寺官员手持牙牌引导六部九卿、各省督辅、各国使臣,步入皇极殿。

  张居正身穿绯色蟒袍,站于文官之首,其他官员依照职位高低排列。

  站在临近门口处的沈念,强打着精神,不时拧一下大腿,才能保证上眼皮不会碰到下眼皮。

  昨晚守夜,他子时才睡,而今日,三更天便起来了。

  他周围的官员,精神状态也都大多一般,比往昔上衙要疲累多了,然却还要必须打起精神。

  稍倾。

  小万历身穿玄色衮服,走到御座前,稚嫩的小脸上微微泛红,显然有些紧张。

  从小就要穿上帝王衣裳,装出大人模样,端出帝王威严,确实难为他了!

  司礼监太监冯保站于一侧,如一只鹰隼般俯视着群臣。

  首先,是四夷入觐环节。

  蒙古鞑靼部使者献骏马,高呼:愿与大明永息兵戈!

  身穿蓝缎团领袍的朝鲜使臣献人参布匹,称与大明的关系是:如子事父!

  还有琉球、暹罗、安南、爪哇、满剌加等小国的使者,皆对大明送上祝福。

  小万历依照礼部和鸿胪寺事先拟好的说辞,逐个封赏。

  紧接着。

  大明首辅张居正大步走出,开始汇报大明去年一整年取得的成果。

  如:考成法施行后政令传达的效率明显提高;给驿条例为朝廷节省了多少开支;戚继光、李成梁等边将的胜利军报等等。

  听完张居正的汇报,给人一种“大明朝国泰民安、正值盛世”的感觉。

首节 上一节 68/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