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69节
最后,就是小万历对所有官员的夸奖以及新一年的寄语。
此稿来自翰林院,沈念亦有参与。
临近午时,小万历赐宴,百官们迎来了放松时刻。
教坊司的舞姬们开始表演,一众珍馐美食纷纷端上桌子。
群臣觥筹交错,吃喝交谈,寻沈念这位后起之秀喝酒闲叙之人甚多。
……
一个时辰后。
各个衙门的主官都已离去,就在沈念准备开溜回家,享受假期时。
翰林院修撰王家屏、翰林院编修沈一贯提着酒壶、端着酒杯来到沈念面前。
这二人,一个三十八岁,一个四十三岁,且比沈念官职高,皆是今年特例擢升的日讲官。
他们寻沈念喝酒,沈念自然不能端着。
三人闲聊了片刻后。
沈一贯凑在沈念耳边,道:“子珩,我与忠伯(王家屏的字)打算明早呈递奏疏,将陛下元月五日至十日的日讲课课业担起来,但我二人恐有些撑不起来,故而想邀请子珩贤弟与我们一起联名上奏,如何?”
经筵日讲官中,三人的官职最小。
若想特例擢升,为小万历讲课就必须积极主动一些。
他们称想带上沈念,其实是让沈念带上他们。
有沈念在,成功率至少能翻一倍。
王家屏笑着说道:“子珩,我已规划妥善,稍后咱们便回翰林院撰写奏疏,待内阁同意后,咱们初二、初三备课撰写讲义,初四交审,初五还能歇一日,甚是美哉,你看如何?”
听罢这番安排,沈念只想趁着微醺,揍二人一顿。
这还是人吗?
吭吭哧哧忙活一年,本可以休息的,却主动要求干活。
正旦五日假,就休息一日。
太拼了!
若小万历听到这两人大年初一都在筹划着为其备课,估计想赐二人诏狱五日游,外加鹤顶红。
沈念心中的规划是——
初二携妻逛庙会,初三携妻看杂剧,初四携妻听评书,初五大睡一天,享受夫妻静谧时光。
沈一贯见沈念没说话,不由得疑惑道:“莫非子珩贤弟不愿,想多休息几日?”
沈念还未开口。
王家屏便一脸正气地反驳道:“子唯兄,你太小瞧子珩了!子珩向来勤勉,将陛下课业看得如国事一般重要,他怎会偷懒?怎会选择虚度时日?”
“再说,当年太祖执政时,官员假期全年不过三日,我们如今已经幸福多了,完全可以在元宵日休息嘛!”
“子珩,是愚兄说错话了!”沈一贯朝着沈念郑重拱手,一脸认真。
此刻的沈念,张嘴都不知说什么。
这二人将其架到了道德高处。
他若反驳,就是懒政,就是虚度光阴,就不是二人心中那个闪着光的沈子珩。
“可以,我们现在就去写联名奏疏!”沈念说道。
沈念猜想这几日向他寄送拜帖的人会特别多,他正好可用此公事回绝。
另外,正旦假期抢日讲课,确实可让内阁大喜,可受小万历褒奖。
沈念也是想追求进步的。
至于他的原有规划,只能放到元宵节的十日假了。
亲爱的书友们,元宵节快乐哈!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财源滚滚,步步高升!
第58章 夜谈!谁人能救世? 国士还是国贼
大年初一,近黄昏。
王家屏、沈一贯、沈念三人将他们联名撰写的“主动请求轮值日讲”的奏疏,呈递到了通政司。
不到一个时辰,内阁就给了批复。
“准,上甚悦。”
沈念看到这四个字,完全能想到小万历心中如山洪暴发般的愤怒和又不得不夸赞三人的无奈。
过年,绝不会有一个正常的少年喜欢上课!
王家屏与沈一贯二人大喜。
当即就与沈念商讨起了这五日的讲义纲要。
因张居正提出要为小万历增加课业,今年的日讲课内容,自然要比去年的内容多一些。
三人商讨个大概,定下明日可睡个懒觉后再来,便各自回家了。
沈念回到沈宅后。
身心俱疲,吃过晚饭没多久,便睡下了。
……
大年初二,冬阳初升。
沈念不紧不慢地来到翰林院。
当看到王家屏与沈一贯撰写的讲义纲要进度时,就知二人定是天未亮就来了。
他们心中的“睡个懒觉”,大概就是五更天起床。
当即。
沈念也开始准备讲义纲要。
正所谓: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沈念虽来得晚,但速度快,不到午时便准备好了五日的讲义纲要。
而王家屏和沈一贯,还处在收尾阶段。
午后,三人将讲义纲要呈递给了翰林院侍读学士申时行。
他审核通过后,三人才能撰写完整的讲义,然后再交给申时行审核,申时行通过后再交张居正审核后,才算定稿。
小皇帝的教育,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如此。
一直忙到初四中午,才算将讲义定稿。
沈念回家后,阿吉将一份拜帖名单交给了沈念。
仅仅今日,便有十余人邀请沈念或赴宴郊游,或吟诗作赋,或畅谈乡谊。
沈念自然是全拒了。
他不爱参与此类饭局酒局老乡局。
他希望所有人都知晓他这个特点,不然一些乱七八糟的琐碎杂事,就能将他折腾得没有力气。
近黄昏。
沈念写了两个拜帖,命阿吉送了出去。
……
正月初五,入夜。
京师东,澄清坊,一座不知名小酒馆的二楼雅间。
沈念、王祖嫡与赵用贤三人坐在了一起。
王祖嫡与赵用贤收到沈念的拜帖后,都是颇感意外。
他们知晓。
自沈念担任日讲官后,虽与他们仍同屋办公、同等品级,但仕途前景已截然不同。
他们还知晓。
沈念不喜交际,年节多人邀其聚餐都被他婉拒。
二人与沈念在检讨厅相处的还算不错。
但私下,除了几次检讨厅聚餐外,私交只能算作一般。
今日沈念请他们喝酒吃饭,让他们觉得必然是有要事相商。
三人边吃边聊。
由于是同僚,共同话题较多,不多时便有说有笑,气氛甚是融洽。
这时。
沈念看向二人,笑问道:“汝师兄、胤昌兄,在你们眼中,何为国士?”
国士,那是士大夫官员的至高荣誉!
但凡是读书人。
几乎都幻想过自己变成可挽天倾的国士,救时救世。
赵用贤率先笑了。
读书人喝了酒,就爱聊这种文艺话题。
他端起酒杯,挺起胸膛,道:“民之圭臬,国之栋梁,德正乾坤,才安社稷。天下兴亡,百姓安危,皆可系于一身,功勋之大,足以光耀青史,是为国士!”
“纵观历朝历代,谁能称得上国士?”沈念问道。
王祖嫡想了想,回答道:“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是为国士;蜀汉丞相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次北伐,可歌可泣,是为国士;范文正先忧后乐,为国家计,为黎民计,为族人计,文武双全,是为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