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84节
沈念满心期待。
第69章 上架感言!
先上干货!
明日中午12点后,保底更新一万字。
之后,每日保底两更,保6望8冲冲9,更新时间尽量会稳定在晚上21:30左右。
一切求稳,不水不浪。
上架后,每增1000月票,加更一章,盟主打赏加更五章,当月结算(25号以后,次月5号前结算),长期有效。
……
接下来简单聊聊这本书。
修起居注这个视角。
其实是想在前期打造类似“唐杜甫之左拾遗,清梁启超之尚书房行走”这样御前言事的角色。
目前,主角主要是担任小万历与张居正的总辅助。
前期写的主角光环有些大,是为了他迅速朝上爬,参与更多决策。
中后期,张居正去世,小万历想要躺平后,就是挽天倾类的霸道总裁了。
……
本书参考的主要史料有:《万历起居注》《明神宗实录》《大明律》《明会要》。
万历起居注,真是一个字一个字掰开看的。
有些地方非常有趣,比如:官员失朝部分。
万历三年五月十六日,失朝官员二百八十三人,各罚俸一月;万历三年十二月,失朝者二百五十人,罚俸一到三月不等;万历五年闰八月初三,失朝者达五百八十七人,各夺俸禄一个月……
这还仅仅是当值礼官抽查到的记录,实际上的失朝情况应该更严重。
万历时的官员非常任性,随便惩,该不上朝就不上朝。
另外,晚明风气大乱,不稼不樯之民大增,呈衰世之象。
士庶敢于犯上,少凌长,贱凌长,青衿把持官府、滑棍凌辱簪缨等等,都有发生。
比如在嘉靖四十四年,南直隶太平府的军民因木料问题,聚众打进府堂,拆毁民房,最后官府的处理方式是:和解,隐下此事,令人匪夷所思。
我写的商人滑吏威胁底层官,士子娶商人之女为正妻,真的不是“无脑,白痴,啥都不懂”,这些在晚明都很正常。
另外,重点推荐几本书籍。
陈宝良先生的《明代社会生活史》,本书将晚明世风描述得甚是详细,可谓是大明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王天有先生的《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和方志远先生的《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看过这两本基本就了解明代官场官制了,相对于宋,明朝官职太易了解了。
韦庆远先生的《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此书墙裂推荐,史料详尽,在我眼里是写张居正的最好传记书。
还有看得比较多的。
如:《重写晚明史》《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万历传》《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万历朝鲜战争》《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明代内库与财政体质变迁研究》《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等等。
像《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1566》《金瓶梅》等大家可能比我还熟悉的书籍,就不再重点推荐了。
诸如起居注、翰林院日常的一些资料,基本来自知网的一些论文,我下载了有一百多篇,虽是走马观花,但都尽量去看,只要能查到的历史背景资料,我都不会虚构杜撰,以免有硬伤。
本书对我很重要,也一定会认真写,可能会写的慢一些,但不会断,欢迎诸位读者老爷批评指正!
……
最后,感谢一下我的责编好运大大,我的运营官火焰之星。
最后的最后,再推荐一本书哈!
老牌作者兴霸天的《大明神探1546》,侦探类型的历史文,文笔剧情皆属上乘,幼苗期,已可追。
第70章 人老奸马老滑!殷尚书的高光时刻
皇极门下。
一道道科道官们驳斥殷正茂“内外廷联合相扶”之策的声音过后。
小万历挺起胸膛,环视下方。
左右侧的小太监连忙伸手做出噤声动作。
待周围安静下来。
小万历看向殷正茂,高声道:“殷尚书,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万历也觉得此乃户部投机逃责之策。
除了对户部有利,无半分可取之处,虽然户部尚书辛劳,但在这个位置,就是这个命。
他当皇帝还时常感慨命运多舛呢!
然殷正茂毕竟是他钦点的户部尚书,他还是要问询一下缘由。
踏!踏!踏!
殷正茂昂首阔步走出,俨然走出了六部之首的气势。
“禀陛下,户部,国用出入之总司也,掌天下人口土田,征调赋役、管理税收、供给禄饷,总督仓场、管理外库库藏。”
“然近年来,黄册管理之权、苏杭两府织造渐归司礼监,京师仓场另设总督,山货土产征税、制陶冶炼、山场园林税费,皆归工部。”
“户部式微,入钱少而支用多,年年不足。”
“近来,军费开支、官员俸禄赏赐、灾荒救助之钱,节节攀升,户部经常捉襟见肘,拆东补西。然内库与工部常有盈余,朝廷不可独穷户部,内廷外廷相互补充,大明方可兴盛也!”
简单来讲——
内库、工部以及其他衙门,抢了本属于户部的多个肥差,使得户部收入降低,但户部的支用却一点没有减少。
殷正茂觉得不公,认为内外廷应当互助。
官员们听到此理由,大多不为所动。
仍觉得殷正茂在钻空子。
没有一个衙门的官员不觉得自己不委屈、不辛苦、没油水、少赏赐、擢升过慢的。
若内库与工部事事都与户部分摊费用,那是个人都能当户部尚书了。
也有一些官员倾向于此策施行。
因为许多衙门的支出费用都仰仗户部,户部没钱,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他们都保持沉默。
此话若是出自小万历或工部尚书郭朝宾之口,还能称之为联合帮扶。
从户部尚书殷正茂口里说出,只能称为:攀高枝儿或一厢情愿。
每到年底的户部,那真是小偷去了都落泪。
李太后、小万历和冯保更是不可能同意,因为此策将影响到皇家的生活品质。
殷正茂面带微笑,又朝前走了一步。
“诸位同僚称,内廷外廷之间,各司其职,无须联合相扶,我不认同,朝廷使用各个衙门如臂使指,怎能不协同,特别是在钱上,更应不分你我!”
“比如,陛下最迟再有两个月就要举行束发仪式,很快就需为其筹备大婚,难道内府完全可胜任,不需其他衙门协同?”
唰!唰!唰!
此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扭脸看向小万历,包括御座东南侧的沈念。
大家竟将这一茬忘了!
小万历束发成髻,乃成童之意,依照皇家惯例,该是为他筹备大婚,采买各类物品了。
皇帝大婚,筹备一年根本不算长,因为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
相对于仪式的繁琐。
寻找合适的皇后人选,倒是没那么困难。
当下,皇帝大婚,乃是举国之力办庆典,户部之用高于内府,高于任何一个衙门。
到时肯定要朝户部这个钱袋子里掏钱。
若“内外廷联合相扶”之策被否,就意味着内廷管内廷、外廷管外廷,到时户部还真有胆量拒绝采买或就是不出钱。
御座上。
小万历听到要为他筹备大婚,不由得羞涩一笑。
他对枕上之事,还很懵懂。
然他知一旦成亲,李太后在晚上就不会出现在他面前,故而兴奋。
……
这一刻。
情绪波动最大的乃是垂帘于后的李太后。
她在本月月初就开始命人准备小万历的束发仪式,另外也已经思索筹备皇帝大婚的事宜,并有了一些打算。
除了采买外。
小万历的寝宫乾清宫一定是要修一修的。
她打算趁着这个喜事,将两宫太后的慈庆宫和慈宁宫也修一修。
这些都需要钱,大量的钱!
户部虽然经常捉襟见肘,但毕竟供给着一国之需。
有进项,流水高。
转移腾挪,就能将钱移出来,把皇帝的大婚办得漂漂亮亮。
李太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