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37节

  “儿臣实在是学不来女工,却不如读书写字来得自在一些。”

  说话的乃是永宁公主朱尧媖,她年纪尚小,却也是眉色如黛,白皙如雪,琼鼻秀挺。

  便是这样的美人胚子,谁能够想到,她今后会下嫁给一个痨病鬼,随后终生不识得房事呢?

  “你贵为公主,一言一行皆是代表皇家颜面,若是不事女工,今后去了外头开府建牙,府中上下一干用度如何操持?”

  “儿臣.不愿出去”

  朱尧媖缩了缩脑袋,很是惧怕的样子。

  果不其然,李太后立即眉毛倒竖说道:“成何体统,你明年便到了出阁的年纪,相夫教子乃是应有之义!”

  “却不消说什么女工,你有着皇女身份,自有奴仆们相助。

  然皇家女子,本就该为天下女子表率,如今江南百姓受灾,天下少了丝绸布匹,数月后便快要入冬,届时布匹短缺,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遭难汝虽非是皇帝,无需肩负天下大任,但也该有个公主的样子.”

  李太后又是一阵教训。

  “从今日起,每日皆要来慈宁宫,与哀家一同纺织,若是有所懈怠,绝不轻饶。”

  朱尧媖噤若寒蝉的模样,只能乖巧地点点头。

  “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不从不行,她可不比哥哥万历,能够任性行事。

  若是不听,李太后便会差人将自己宫里头的话本小说,还有一干书籍全部收缴,却比杀了朱尧媖还要难受。

  教训完女儿,李太后这才朝着身旁的宫女吩咐说道。

  “那《万历新报》上头又写了何事,皇帝又干什么事情了,皆从实念诵而来,不得有半点错漏!”

  宫女生怕触了皇太后的霉头,不敢有一丝懈怠之意,连忙将报纸拿起念诵说道。

  “近日,仁厚圣明皇帝陛下再次莅临西山话剧院,对于话剧院的一干工作进行了悉心指导,特别是针对西山拍卖会的今后发展,提出了以下旨意”

  坐在一旁的永宁公主朱尧媖,趁此机会便停下手中的活计开始偷懒,听起报纸里头的内容。

  她小心翼翼观察着母亲的神情。

  果不其然,听到皇帝接连前去西山之后,李太后神色并不是很好看啊。

  皇帝哥哥却也是,行事这般大张旗鼓,赚银子便赚银子,你收敛一些,倒也没那么多的悠悠之口。

  现在去西山,比去妃子的寝殿还要频繁,甚至有人将状告到了慈宁宫这里

  念着念着,宫女感受到太后凌厉的目光,声音竟然越来越小。

  “念!如何不念了?皇帝在西山都做了什么,一干事情全部说来!”

  宫女吓得都快要哭出来,可却还是强忍着恐惧,继续念诵着。

  “皇帝陛下给予了西山拍卖会极大期望,接下来西山也将着力发展鉴宝拍卖等一干事宜,不辜负皇帝陛下的谆谆教诲下一步西山拍卖会将更加做大做强,为京城百姓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拍环境.”

  “.皇帝陛下对于西山相声社进行了专程访问,对于一些曲目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纠正和评价,皇帝陛下有旨意言明.”

  “哼~皇帝看起来非是去西山关心流民安危,乃是去西山寻乐子了吧?”

  这一声着实给宫女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说道:“奴婢不知,奴婢不知,还请太后娘娘恕罪~”

  眼见宫女被殃及池鱼,朱尧媖连忙出来打圆场,摆摆手说道。

  “不干你的事情,将报纸给本宫你便退下去吧~”

  “多谢公主殿下,多谢公主殿下,奴婢这便下去!”

  日常给皇太后念诵报纸,可是一个苦差事。

  皇帝近来不务正业,李太后一听内容便怒不可遏,难免会波及到念诵内容的宫女,前几日已然有好几人受了杖责。

  眼见着宫女匆忙离去,李太后也没有阻止的意思,气头终究是消了一些,脸上却露出一丝无奈说道。

  “皇帝长大了,终究不是往日听从哀家话的小孩子,这朝廷上下似也无人能够管教于他”

  前几年,李太后尚且能够以霍光换皇帝的典故来威胁。

  可这两年皇帝越发年长,难道她还要跟亲政多年的皇帝说“天下重器非尔一人能担之”,这样的话么?

  那无疑是给外人口舌,在给皇帝拆台了。

  朱尧媖有听说,这些日子以来,母后对于皇帝哥哥的管教。

  每次皆是左耳进右耳出。

  诸如让皇帝要勤政,莫要成日里沉迷玩乐,可皇帝转头又去寻郑淑嫔研究话本小说。

  又让皇帝莫要参与西山诸事,不该以皇帝之身,成日里在西山拍卖会流连,可皇帝还是我行我素。

  “母后,皇帝哥哥虽说时常放浪形骸了一些,可却也并非您所想得那番不堪。

  您看西山工坊初立,不就解决了数十万流民之生计

  皇帝哥哥总归是顾着朝政的,无非是行事方法有些不同罢了.”

  “西山或是解了流民之困,却也助长了奢靡之风.”

  李太后想着近来京城内的流言蜚语,不免有些感到疲倦了,悠悠然说道。

  “哀家的话,他皆是当作耳旁风,前日劝他勤勉政务,转头却又去了郑淑嫔那,这会儿又去西山,他倒是日理万机。

  如今唯有郑淑嫔和张士元的话管用,哀家说话不顶用了。”

  朱尧媖神色一僵,知道郑淑嫔还好,李太后多有敲打,唯独对于张士元一直不满,她笑着劝慰说道。

  “母后此言未免有些偏颇,张士元确实也荒唐了些,可总归还是有行好事,京城瘟疫一事,还有西山流民一事,藕煤总归却还是利国利民之举.”

  她又指了指身旁的煤油灯。

  “张士元天纵之才,所发明之物皆是有用的,母后先前日子身子不适,不还是仁民医馆的大夫医治完毕?”

  “你倒是对他很是了解?”

  朱尧媖脸上一阵尴尬:“儿臣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

  “罢了罢了~”

  李太后连连摇头,无可奈何的样子。

  “哀家却也管不了这许多,自从乾清宫回到慈宁宫,朝政之事已然与哀家无关了”

  后宫不得干政治,这是太祖传下来的铁律,几乎无人敢违背。

  除开是非常时期,诸如土木堡之变后的孙太后,皇帝被俘,朝廷上下群龙无首,便需要太后来坐镇支持郕王朱祁钰登基。

  从前,万历皇帝冲龄践阼,还需要她这个皇太后来主持大局,现如今,除非万历皇帝搞得天怒人怨,否则李太后还真没有干政的道理。

  “嗳——”

  李太后重重叹了一口气,想到前次老父李伟进宫觐见,请求她帮衬一下晋商。

  晋商与李家一脉相承,自然是要好好协助一番。

  李太后甚至将潞王都推了出去,可在藕煤事件之后,她便有些犹豫了。

  这些人做得太过火了,若任由他们争下去,怕是要引火上身。

  李太后不免发出一阵感慨:“那张士元实在是令人难以捉摸,亦正亦邪的模样,你说他坏,成日里坏人心术,你说他好,却也救人无数.”

  “儿臣观此人,心眼倒是不坏的,就是办事手段不同寻常一些。”

  听朱尧媖这话,李太后当即眯起眼睛,有些警惕地说道。

  “怎么?你见过此人?”

  “啊”朱尧媖脸上一阵潮红。“母后说的什么话,儿臣几乎未曾出过皇城,如何能够见过张士元.”

  “儿臣不过是读了些报纸,听闻了些传言罢了”

  “少看些报纸,多熟习女工才是正事。”

  朱尧媖身子打了个颤,连忙行礼乖巧说道。

  “儿臣遵旨。”

  “罢了。”

  李太后自织机上起身,挥了挥衣袖,似是沾染了满身的疲倦。

  “朝堂之事,自有大臣皇帝去忧心。”

  “母后能这样想,自然是好的。”

  朱尧媖心里头有些庆幸,恭敬行礼。

  可李太后却话锋一转说道:“朝堂之事可以不管,可后宫之事不得不管!”

  “母后说得是”朱尧媖也有些无奈,“景阳宫一事?”

第217章 西山女子纺织工坊成立?

  “还能是哪里?”李太后眉毛倒竖,“王女官怀有身孕已然有整整三月余,皇帝竟还想着刻意隐瞒,若非哀家看到,险些令皇家血脉蒙尘,此等罪过即便是皇帝也担不起!”

  这王女官,自然并非是后宫的王皇后。

  她原乃是慈宁宫的一名普通宫女,三个月前被万历皇帝意外遇见,胖皇帝见色起意便偷偷临幸。

  照着明朝皇宫惯例,皇帝临幸宫女,必要有内侍在旁记录,并且皇帝需赏赐信物,以为凭证。

  可万历皇帝穿上裤子不认人,甚至还刻意隐瞒此事,直到王女官肚子渐渐大起来,被李太后给看穿后,才终于真相大白。

  朱尧媖脸上一阵僵硬,其他东西能够开脱,这玩意儿还真没法帮朱翊钧开脱了。

  即便是她也觉得,皇帝此行实在是太不地道。

  “嗳~母后不是让皇帝哥哥给了王女官一个名分,回头选个吉日,册封个嫔妃”

  “那又有何用?哀家几次三番让皇帝前去景阳宫探望,对王女官腹中骨肉多加上心,可皇帝又是如何?简直是”

  李太后欲言又止的样子,若非皇帝成年,她非得骂上一句“逆子”不可。

  “哀家什么都可以不在意,皆是随着皇帝去了,可哀家最在意的乃是皇嗣,乃是皇孙!”

  皇家血脉有多么重要,李太后如何能够不清楚。

  她多年于宫中,见过太多皇子皇女夭折。

首节 上一节 237/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