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322节
“尔这旁门左道,岂不是与那贪官污吏,囤货居奇之粮商一般无二?”
张允修则是笑着说道:“爹爹,这天底下何谓道理?拳头大才是最大的道理,败者就算是再正人君子,也依旧是败者。
只要目的达到了,过程如何真的很重要么?”
张居正脸色又有些发红,他将手边已经凉透的碧螺春一饮而尽,又重新落子说道。
“旁门左道终究成不了气候,老夫这一条大龙,看看你如何破局。”
张允修却怡然自得的样子,说实话,他脑袋里头存的那些数据,加之检索处理数据的能力,让他跟个后世的人工智能也没啥区别了。
其他的不说,你让一个古人跟人工智能比下棋,那无异于壮汉跟三岁孩童对垒。
不出半个时辰,经过一系列长考之后,张居正的棋局撑不住,屁股也同样撑不住了。
他豁然起身,却还是佯装自然的样子,不愿意去看这已然被杀得残破不堪的大龙。
“咳咳~”张居正面色古怪的扭了扭腰,显然老毛病又犯了,脸上却十分严肃地说道。“老夫乏了,今日一招不慎,竟中了汝之奸计,先行休息,明日老夫再来好好与你切磋。”
看起来还是有点不服输。
张允修却丝毫不给面子地说道:“爹爹如此着急做甚?这棋局还未收官,不差这一会儿了。”
张居正紧绷着脸:“今日天气寒冷,老夫身子实在是有些不适。”
张允修露出一口白牙说道:“找两个下人,将这盘棋搬到书房里头,西山的藕煤炉子好用的很,无烟还防走水,放在书房里头正合适。
这盘棋,孩儿看起来还有诸多能够说道的地方。”
张允修蹬鼻子上脸了,张居正气得吹胡子瞪眼,却拿对方没有办法,逼急了他也能找出点不同来。
张居正指着棋盘上的东南角说道:“此棋尔虽然赢了,可这东南局势却已然糜烂,与整盘棋而言,尔虽然是赢了,可这东南糜烂如何能够补救?”
棋局终究是棋局,与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各地的局势而言。
在棋盘之上,一开始每一处落子皆是重要的,重要性趋近于平等。
可在现实却并非如此,这北直隶和南直隶可是大明的重中之重,若失了这两块,那赢了却也无异于输了。
张允修得了提醒,看向棋局上的情形,先是有些愣神,随后露出一丝笑来说道。
“爹爹想得太多了。”
说罢他在棋盘外落下一个棋子来,仿佛外头也有格线一般。
“这棋盘内颇有限制,可我等若是跳出棋盘外来,那这局势是否却完全不同了?”
张居正低头看着那棋盘外的棋子,这下子终于是哑口无言。
“江南!不能再等了!”
行走在南京城之中,殷正茂所见皆是一派衰败景象,不由得扼腕叹息。
他乘坐在马车之中,缓缓放下了帘子,对着身旁的幕僚说道。
“本月以来,单单是南京城之物价便又涨了三成,集市里头做买卖的人少了,街上行乞之人也多了,许多在工坊里头的百姓失了生计,也纷纷跑出来闹事。
城内的小贼,城外的强盗,还有海上的海寇。
这江南如今便像是一捆干柴,已然被烈日晒得干燥开裂。
若是真有点什么火星子,我等将皆是死无葬身之地!”
殷正茂向来是个直性子,军伍出身让他做事起来雷厉风行,却也让他越发急躁。
江南的糜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些江南士族世代在本地经营,上可通过科举入仕影响到朝廷,下到衙门官吏皆是宗族之人。
乡野百姓都受着江南大族们的挟持,稍有些不从之人,便会被周围人所共同唾弃。
世家大族们囤货居奇,若是不依附他们的,便只能忍受不断上涨的物价,若是依附他们的,则是可以享受到宗族内的平价米面粮油。
长此以往下去,百姓不会觉得世家大族们有错,反倒是觉得他们才是慈悲救民的大老爷,朝廷反倒是成了众矢之的。
张允修喜欢用阳谋,这一回江南士族用的也是阳谋,甚至是基于地方血脉关系的阳谋,简直是无懈可击。
身旁的幕僚从京城一路追随到南京,可谓是殷正茂心腹中的心腹,他也重重叹了。
“依照卑职来看,朝廷与江南士族对抗,本就是一招臭棋,京城里头多少大臣乃是出自江南之地?江南每年又给朝廷提供多少赋税?
朝廷要整顿江南,理应徐徐图之,这江南织造局与西山钱庄,算是动了士绅们的命根子,如何能够不反击?”
幕僚也出身书香门第,自然还是对士族有些同情,同时他也是从传统文人的角度分析。
“容卑职大胆,陛下与元辅先生此番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推行新政自然是必要的,可若是步子迈得太大,反倒是会起到反效果。
君不见西汉时王莽篡政,一番大刀阔斧的革新,适得其反,搞得天下大乱.”
说到这里,幕僚觉得自己可能有映射之嫌疑,连忙闭上了嘴巴。
“此话在老夫面前说说就成,万万不可乱说出去。”
殷正茂瞪着眼睛提醒说道。
外人唱衰没事,连你堂堂应天巡抚大人的幕僚都如此说,那是会引发百姓恐慌的。
“卑职该死~”
幕僚平日里脑袋还算是清楚,可一看到张家父子将矛头直接指向士族,心里头自然而然便生出无数反感。
殷正茂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眼睛里头有些混浊,不由得长叹说道。
“汝之想法,又何尝不是天下士人之想法呢?这天底下乃是皇帝的,可终究是要靠着士人一同治理的,如今皇帝要帮着他人一同对付起士人来。
那便是逼着这些人同仇敌忾。”
他话语里头都有些悲痛。
“这些日子以来,老夫并非没看到成效,那期货市场确实引得各地商贾纷至沓来,那江南织造局也确实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份营生。
可依旧是杯水车薪,这江南乃是江南人的江南,士绅们纠集一干亲友,跟商贾们攀亲带故,如何能够处理?”
幕僚听闻殷正茂这般说,脸上不免有些欣慰,他劝说道。
“如今之计,最为关键乃是由着大人上书,极力劝说陛下与元辅先生回心转意。
江南之事,适宜温和行事,徐徐图之才是啊~”
在幕僚的想法之中,江南的情况就应该回到从前“万历新政”改革的阶段。
说起来也是奇怪,从前这幕僚对于“万历新政”,颇有些微词,可如今觉得“万历新政”十分符合仁德之道,乃是治理天下的良方,这一前一后的转变,不可谓不大。
可殷正茂却不这么看,他摇摇头说道。
“此事莫要再提,老夫决计不会再上疏此事。”
“为何?”幕僚很是奇怪地说道。“大人可是怕陛下与元辅责怪?照着微臣看起来,倒是不必惧怕,我等将一干江南情形禀明,陈述好相关利弊,列举好相关实际,想来以陛下与元辅先生之圣明,定然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卑职可代为执笔,待到大人觉得”
他还想说下去,却被殷正茂给瞬间打断。
“不必如此。”殷正茂眼神里头似乎越发坚定起来,“老夫早便失了掰扯的心思,文绉绉的实在是不爽利。”
“大人的意思是?”幕僚被搞得一头雾水。
“嘿!”
殷正茂冷笑了一声说道。
“尔等书生意气,总是会耍一些阴谋诡计,可在我殷正茂看起来,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无非是谁拳头大听谁的。
叔大他瞻前顾后,士元小子也精于算计,倒不如听取老夫的。”
幕僚心里头有种不好的预感。
“大人,您这到底是.”
“嘿!”
殷正茂又笑了一声,眼睛里头透露出狠辣说道。
“照着老夫来看,事情已然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也别藏着掖着,江南之地有卫所众多,抽调出一万精兵出来,由着老夫统领。
不论是‘借贷法’还是‘一条鞭法’,有了这一万精兵镇守,还有谁敢不从?”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