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72节
“不单单是如此,最好是每日行三次,每次约莫半柱香的时间,缓慢增加频次,坚持个七到十日,便可见其成效”
说起来,在后世医学应对孕妇胎位不正,就有两种解决的办法,一个是“手术倒转法”,另外一个自然便是这“膝胸卧位”了。
手术倒转法流传已久,自古便有施行的先例,可在没有现代设备明确胎儿的情况下,施行此法无疑是在做一场豪赌。
而这“膝胸卧位”的办法,更加偏向于辅助,原理更加简单安全,相比较倒转法少了诸多风险,也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显然就更加合适了。
“我不明白。”
李时珍想了半天,却还是不得要领,为何妇人以那等动作,就能够让胎儿胎位发生转变?
张允修笑着说道:“这法子相较于东壁先生之倒转法,采用的乃是非侵入性的辅助手段,更加安全稳妥一些。”
“非侵入性.辅助手段?”
每一个字李时珍都听懂了,可组合起来却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见“药圣”也如此疑惑,张允修这才耐着性子解释说道。
“其中原理无非是以体位改变胎儿重心,从而形成自然翻转的效果
在膝胸卧位时,妇人腹部悬空,骨盆入口压力减轻,可给予胎儿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
这等辅助的办法,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令妇人肌肉放松,又可使胎儿更加容易调整位置.”
可他解释完之后,李时珍与杨济时二人依旧是大眼瞪小眼的模样。
张允修无奈,见到那张兰英已然回来,看向她说道。
“兰英啊,便由你来协助病患进行这‘膝胸卧位’的锻炼吧。
口说无凭,十日之后我们自然可见分晓。”
“啊”
张兰英惊呼了一声,没想到对方会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
李时珍与杨济时二人面面相觑。
确实如张允修所言,这“膝胸卧位”无非是让妇人每日坚持一些动作,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是否有用,过段时间便很快会有结果了。
李时珍叹了一口气。
若是换个人,跟他提什么以动作,能够令胎儿胎位倒转,他非得冲上去好好教训一番,斥责对方是“妖言惑众”。
可这是张允修提出的,那便就是大不相同了。
这位可是现代医学真正的奠基人
仁民医馆绝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都是张允修所提出并非把控方向的。
于现代医学理论上,他说的话就是权威。
从前,李时珍还有些顾虑,凭着自己的那套,可后来事实证明了。
张允修一直都是对的。
杨济时面色古怪的样子,却早已习惯张允修时不时提出一些,超越常识的构想。
他笑着看向张兰英说道:“张娘子,你也不必紧张,照着师尊所说的话做便是。”
张兰英狠狠地点点头,朝着几个人连连鞠躬。
“张先生,李先生,杨馆长,俺定然是竭尽全力!”
她眼睛里头渐渐闪烁出亮光来。
此后数日里,张允修几乎是足不出户,躲在仁民医馆的书房内,创作编撰《产科千金方》。
自古至今,子嗣绵延乃宗族根本,上至皇室宗亲、达官显贵,下至乡野百姓、寒门庶族,皆视传宗接代为头等大事。
那句“断子绝孙“的詈骂之所以广为流传,正是源于此根深蒂固的传承执念。
故而,这“妇产科”必定是大明医学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若仁民医馆能在这领域取得进展,那不单单是赚取到更多的银子,更加重要的是救回到无数的性命。
张允修这《产科千金方》,就是基于各种后世的妇产科常识和细节进行编写的。
他倒不奢求,女医们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后世的医疗水平。
可只要能够超过那群“经验主义”“用偏方迷信”的稳婆,便已然是善莫大焉了。
譬如大明眼下很是盛行的“产房秽气重”,要紧闭门窗、遮挡光线甚至禁止清洁产房等等。
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古代的医疗事故,皆是因为这种陋习和愚昧的观念。
稳婆们往往喜欢使用催产药物,亦或是直接对胎儿生拉硬拽等等。
不管是在医馆内的各类诊断,还是在产科之中,科学常识的普及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编撰之余,张允修还会时常为医馆女医们答疑解惑。
“先生,您所言创造无菌环境之理,小女尚有困惑“
“先生,胎位不正之医理,能否再详解一二.“
这些日子以来,张允修被六七十名女医们成日里追着提问,其求知若渴之态,比起从前医学院里头的大夫来更甚。
两辈子来,张允修被这么多女子疯狂“追求”,这还是头一遭。
可没有办法,为了能够培养出今后大明妇产科的骨干力量,他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特别是宫中怀有皇嗣,总不能让医馆内的男大夫,去给皇妃贵妃看妇产科吧?
即便是在后世,妇产科里头有男医生,也有不少病患感到不适,更不要说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明朝了。
这女医是必定要培养出来的。
今日,张允修的书房里头,又来了一名女医,她轻轻敲门,待到走到张允修面前,行礼完毕,这才怯生生地说道。
“先生,这会阴侧切之术,学生有些不明白.还望您能指教”
听闻此言,张允修不由得有些讶异,抬头看向对方。
这名讳刘婉儿的女医,相较于其他人脸上略显白净清秀,一看便出自书香门第。
可让张允修意外的,并非是她的样貌,而是她所问的问题。
第248章 医者仁心!膝胸卧位法的成效!
说起来,为了组建出仁民医馆的女医班底,张允修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张兰英这般,既能够识文断字,又能够抛头露面的女子,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
真要寻,唯有一个群体符合,那便是曾经出自书香门第,因为各种缘由家庭没落的寒门女子。
大明封建礼教严格,家境稍微殷实点的,都不会让家中女子出门,更不要说给形形色色的病人看病了。
故而,女医中的绝大一部分,皆是曾出自富贵人家或是书香门第的女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进入医馆反倒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好归属。
毕竟,若他们未被仁民医馆收录,幸运点的能寻个人家嫁作人妇,运气差点的,为了谋求生计,就唯有流入教坊司或青楼了。
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女医都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各个都盼着能如张兰英一般,拜入李时珍或是张允修门下。
可话说回来,这些女医们虽说能够读书识字,往日里读得却都是《女诫》《内训》《孝经》之类专供女子的典籍。
你让她们去照顾人,或许还可以,可让她们转变思维,去研究医理医术,实在还是有些困难。
这就更加显得,眼前这名刘婉儿的不俗之处。
其他人还在询问“消毒”“基础理论”这等简单的问题,可这刘婉儿竟一步登天,直接问起了最高难度的手术问题。
对此,张允修不由得皱起眉头,有些狐疑地看向对方说道。
“你也想学手术?”
刘婉儿有些局促,从怀里掏出一份手记,恭恭敬敬放在桌上说道。
“小女见东壁先生施行了几次,想来对于助产很有裨益,便想着学一学,能够为东壁先生帮上忙”
“不可好高骛远。”
张允修摇摇头,不由得提醒说道。
“若基础医理没有学好,贸然学习手术会出问题的,整个医馆也只有东壁先生敢操刀,因为他自民间有诸多经验,便连他也要慎之又慎”
嘴上这样说着,可他还是将那份手记端详起来。
这刘婉儿被说得有些害怕连找补说道。
“先生还请看看,这是小女平日所记,不知有否错漏,小女.小女非是有意好高骛远,仅仅是有些好奇先生若觉得不妥,小女便再回去潜心学习,再也不碰此道.”
她似乎生怕受到责备一般。
张允修眯起眼睛,觉得这个女官很是奇怪的样子。
可他还是将注意力放在手记之上,简单看了一下,竟还颇有些惊喜。
上头字体十分娟秀,对于手术的理解,也还算是深刻。
看得出来,乃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特别那一句“吾观医案病例有三,这侧切时机尤为重要,不可太早也不可过晚,唯宫缩之际为上.动作需果断,减少多次切割.”
更加让张允修感到惊艳,完全不像是成日读女诫之人,能够写得出来的,反倒像是经过很高明的系统性教学。
看完之后,张允修抬眼很是严肃地望向对方。
“此手记乃你亲笔所写?”
“这”刘婉儿眼神稍微有些闪躲,“确是小女所作。”
张允修打量着对方,倒是不急着验证,他将这手记收到书案上,点点头说道。
“此法干系重大,不可不细致研究,尔先行回去,过几日再与你答复吧。”
“先生.”
刘婉儿吓了一跳,似乎有些后悔将那手记给张允修了,可却又不敢要回来。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