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310节

  没有一呼百应,任何起义军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一时间,张居正看向身高已然有自己高的幼子,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只不过,这个影子相较于自己从前,更加懂得如何利用人心,更加懂得变通事故。

  此番似乎真能成事?

  自古以来王朝变革,成事者寥寥无几,似乎在这小子身上能够得到例外?

  心里头有这般想法,可张居正面上却还是提醒着说道。

  “莫要高兴的太早,底层百姓确实得了便利,可江南士族将你那销路一断,百姓们尚且能够偷偷出去售卖,你这江南织造局、西山钱庄又能卖到哪里去?

  长此以往下去,你在京城坑蒙拐骗的银子,照样也是杯水车薪!”

  坑蒙拐骗?

  张允修对于这个词语很是不满,凭本事赚来的银子,怎么能够叫骗呢!

  可他懒得跟老爹掰扯了,笑着摇摇头说道。

  “离了他张屠夫,我等便吃不了猪肉了?”

  张居正忍俊不禁,脑袋里头没想到这句俗语的出处,便觉得这臭小子又在编排自己呢。

  想着想着,手里头便有些痒了。

  “尔这是何意?”

  “有两个途径。”

  张允修没给老爹发作的机会,继续解释着说道。

  “其一乃是向内,孩儿设立那期货市场便是这个道理,以期货市场打破价格信息差,以报纸将其广泛传播,按照经济学无形大手的理论,自然会有无数商贾逐利,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江南之地。”

  “可是.”张居正显然不太认同,难道朝廷解决问题点办法,要靠那群唯利是图的商贾。

  商贾固然不是铁板一块,可他们是一丘之貉,若是让外地商贾参与到江南之事,不知是福还是祸。

  张允修却强势打断说道:“其二便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那便是拓宽海上渠道,佛郎机商人很喜欢我们的丝绸,南洋也是海上贸易的重要窗口,还有一个地方更为方便,倭国人可是一直缺棉布、生丝的。”

  “倭国?”

  张居正面露狐疑之色说道。

  “便是要陛下派戚元敬前往南洋,处置倭寇一事?”

  调配戚继光出海一事,他显然对此事是知晓的,却是没那么支持。

  眼神颇为凝重地说道。

  “陛下虽然已经应允,可老夫先前就有言,倭国乃是贫瘠之地,倭人乃是贫贱之人,这些素来不讲道义,你想与他们做生意,那是断然会吃亏的。”

  在明朝许多士大夫看起来,日本人那妥妥就是蛮夷,甚至还不如北方的鞑靼人。

  这些人身材矮小,身性好杀,没有什么道德观念。

  不过是弹丸小国,能做什么生意?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还桀骜不驯,难以控制。

  在张居正看来,偶尔跟倭国人有些贸易没问题。

  可你要认认真真跟他们做生意?无异于跟一群疯狗讲道理,那能够行得通么!

  张允修却不着急解释,笑着询问说道。

  “爹爹可知道一人。”

  “倭国之人?”张居正很是嫌弃的模样。

  “在倭国倒也算是个人物。”

  张允修发出一声感慨。

  “名为织田信长。”

第281章 对倭国的贸易战?此乃我大明疆土!

  就算是一群疯狗,可总归也该有个头头才是。

  这织田信长便是疯狗中的翘楚。

  张允修心里清楚,此事若不掰扯明白,老爹定然不会倾力支持。而与倭国的经贸往来,正是他开海方略的第一步,绝不能有半分马虎。

  他微笑说道:“爹爹可想听听这织田信长的来历?”

  “织田信长?”

  张居正紧紧皱起眉头,他脑袋里头思索着跟倭国的一干事务,却发现大明这些年少有跟倭国往来。

  主要还是,这些年大明将目光重新落在了北方的鞑靼人身上,对于隔海遥远的倭国,自然没什么兴趣。

  张允修则是详细解释:“倭国人如今还处于乱世,政权四分五裂,战乱不休,爹爹不知晓也正常。不过这个织田信长,爹爹想必会感兴趣。”

  “哦?”

  “这织田信长出生士族,自小便是行事乖张,可便是这样一个人,凭着火枪队和‘兵农分离’之策,一举成为了倭国最有权势之人.”

  “‘兵农分离’之策?”张居正似是提起了一些兴趣。

  张允修解释着说道:“若非要类比,倒有些像我隋唐之时的募兵制,士兵不再是府兵,乃是专门从军打战的。”

  张居正自是通晓这些,略一思忖,语气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这也能算是改革?”

  确实在大明朝这片卷王大区里头,这点谋略还真是太过浅显,可在如今的倭国那绝对是够用了。

  张允修料到老爹的反应,无奈摇摇头说道。

  “爹爹,此小国也,自然与我们有所不同。”

  张居正微微颔首:“老夫听闻,倭国自古便是纷乱不休,民间多是不服管教之辈。

  如今将军民截然分开,恰如始皇帝收天下之兵一般,集中力量,安定庶民,也算是个良策。”

  张居正口里不服管教之徒,怕不就是说的那些浪人和武士,一直以来侵扰大明的倭寇,很多便是从中而来。

  以他内阁首辅的眼界来分析倭国局势,句句都切中要害。

  张允修坐在桌案前,端起茶盏浅啜了一口。

  “爹爹有所不知,那织田信长虽占了近畿富庶之地,可处境也算不上好,四周皆是强敌,东边的武田信玄有,骑兵厉害非常;西边的毛利家扼守濑户内海,垄断了海上贸易;就连京都附近也有不少反对势力.”

  张居正抬了抬眼眸,瞬间品出了其中滋味,他颇为惊讶地说道。

  “臭小子,你还将手伸到倭国去了?想着阻止他一统?”

  他琢磨片刻,却觉得很是不妥,摇摇头。

  “倭国与我大明隔海相望,中间海域浪高风急,天气不定。元世祖之时,曾两次东征倭国,皆是因海上飓风而失败告终。”

  “错了。”

  张允修神色郑重地说道。

  “爹爹,我非但不阻止这织田信长,我甚至还要帮帮他。”

  “什么?”张居正嚯地一下起身,紧紧瞪着对方,以为张允修中了邪。

  好小子,倭寇之患才结束多久,便想着效仿江南士族,跟倭寇勾结了?

  “爹爹稍安勿躁。”张允修连忙解释着说道。“正如先前所言,这织田信长乃是外强中干,看起来势大,可背地里却是危机四伏。

  倭国岛上物资匮乏,缺少煤矿铁料,同时也对于我大明之丝绸、瓷器颇为热衷。

  最为关键是,这织田信长推行‘乐市乐座’,废除了各地的关卡税,府库收入反倒少了三成。

  他此番正缺乏一个契机,去赚取更多银子,若没有银子,他连底下的武士都发不起军饷。”

  张居正听闻此言,才缓缓坐下,眼神微动,却依旧疑虑:“你如何对倭国之事,这般了解?”

  张允修脸上表情一僵:“孩儿.自佛郎机传教士那里得知。”

  张居正有些无语,什么都是佛郎机传教士,可他并没有深究,则是提醒着说道。

  “这织田信长看起来狼子野心,若令他起事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张允修理所当然地摊开手:“所以,我们要跟他们做买卖。”

  “这是何道理?”

  张居正紧紧蹙眉,他眼神瞥向书案上的一摞书,里头有《经济学原理》,还有《国富论》等一干经济学相关书籍。

  他不免继续问道。

  “又是你那什么经济学的道理?”

  “春秋时期,管仲以经济学之道,控制了鲁、梁、代、楚等国,所谓买鹿制楚依旧是耳熟能详。”

  张允修笑着说道。

  “换在倭国身上同样是适用的,倭国人缺少一干物资,特别是这生丝布匹,倭国人种植棉花较少,且生丝一半以上需要自海外输入,我大明的丝织品和一干物资,在倭国都是抢手货。

  等掐住了他们的生计命脉,日后若要除这心腹大患,还不是易如反掌?”

  他此举不单单是为了给江南织造局打开销路,更加有一个深层原因。

  历史上万历三大征中的援朝抗倭,便是在十年之后,织田信长下属丰臣秀吉统一倭国后,对于扩张的野心,妄图征服朝鲜,再染指大明。

  此战打了整整六年,虽说大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可却也耗费将近两千万两白银,可以说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同样也有三大征的一部分原因。

  重来一次,张允修自然要在源头上,掐灭这倭国人野心崛起之路。

  可张居正不怎么看好,张允修说起来很简单,实际落实起来,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他眉头紧锁着说道:“倭国人反复无常,贸然与他们合作,恐怕你这谋划不成,反倒是人财两空。”

  从前,张居正并非没有注意到东边这个小国,可隔着一片海,显然没有北方敌人来得更加迫在眉睫。

  在他看来,与其费尽心力处置倭国,倒不如多花些心思,去细致经营蓟辽之地。

  最为关键的是,在张居正看来,跟倭国人合作显然不是什么很好的选择。

  可张允修自有另外一番道理。

  “此正是孩儿力主戚少保出山的原因。”

首节 上一节 310/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