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317节

  “朕这里是点头了,元辅先生那里,便由士元你去好好掰扯掰扯,力求要将朕的意思落实到位,你父子二人要多加勉励,朕定然不会亏待你们的。”

  近来,万历皇帝已经有些习惯了,不主动找张居正商量事情,毕竟以张居正那个倔脾气,又是要一番说教。

  相反,让张允修去跟张居正说道,那就是更好的选择。

  张允修牙尖嘴利,每每都能将他老爹说得哑口无言。

  万历皇帝又能达成目的,又省去被教训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你这是在为难微臣啊~”

  张允修苦着一张脸说道。

  “元辅先生乃是微臣之父,所谓子不言父过,陛下这是在逼着臣当逆子啊~”

  万历皇帝嘴都要笑歪了,拍了拍张允修的肩膀,颇为得意地说道。

  “士元,莫要辜负朕的期望,尔并非是一个人在斗争,乃是为了朕,为了大明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啊~”

  跟着张允修混久了,万历皇帝说话也变了味道。

  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无形之中,自己也将朝政大事的决定权,交给了张居正和张允修父子两人,他这个皇帝竟然成为了参与谈论的一份子。

  当然,此时此刻,万历皇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埋下了一个致命的“祸根”。

  “海上传来的消息,原我大明澎湖巡检司,如今已然成了空悬海外的孤岛,朝廷自清除倭寇之后,对于海疆越发缺乏重视,这澎湖巡检司的一干驻守俸禄,竟也受到克扣。”

  张允修专门提及了澎湖巡检司一事,他自知晓此事之后,便立即意识到重要性。

  澎湖巡检司乃是前往南洋必经之路,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曾多次染指此地,便是想着利用澎湖作为跳板,打开对大明的贸易通道。

  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人曾经占据,为都司沈有容所逼退,后到了天启二年,荷兰人又在此处设立据点被明军击退。

  历史上大明对于澎湖不太上心,主要还是因为不能够带来显著的利益,所以才会屡次被荷兰人钻空子。

  可如今,大明不论是出于守卫海疆,还是要发展海贸的目的,此处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

  听完张允修的描述之后,万历皇帝紧紧皱起了眉头,他显然有了怒意。

  对于皇帝来说,听闻自己治下疆土,竟已然糜烂至此,如何能够不生气?

  “狗一样的东西!”

  万历皇帝怒骂着说道。

  “若非是那些清流言官,若非是哪些江南士族,我大明海疆如何能糜烂至此?

  他们口口声声说什么海禁一开,便有倭寇、海寇勾结,便有佛郎机人虎视眈眈,可到头来,却是他们在监守自盗!

  他们口口声声说海贸会令民间‘逐利成风’,自己赚取的银钱却是最多的!

  还说什么海贸赚不了银子,偏偏江南临海之地,那群士绅豪族富可敌国!

  一干话皆是给他们说了,倒是成了朕的不是?”

  一直以来,文官集团的极度双标,已经令万历皇帝忍无可忍了。

  古人有言,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这些人倒是反过来,律已以宽,待人以严。

  天底下哪有这般的道理?

  从前万历皇帝被蒙在鼓里,倒还真的觉得是自己的不是,后来发现了,大明最大的蛀虫非是他这个皇帝,而是底下这一群群尸位素餐的士族大家!

  “陛下。”

  张允修拱拱手说道。

  “这江南士族固然是可恶的,可眼下最为要紧之事,乃是派兵守卫一方安宁,此地尤为险要,单单靠戚将军麾下几百人,万万是守不住的,乃是要靠着长期维护与持续投入。”

  万历皇帝眯起眼睛来,他握紧了拳头说道。

  “这澎湖一地,乃我大明固有疆土,不得任何人染指!”

第286章 倭人有奴性?千户大人这是陛下让你收的银子!

  皇帝的速度不可谓不快,第二日张居正便在文渊阁收到皇帝的旨意。

  万历皇帝很久没有主动参与到朝政之中了,当文渊阁的书吏收到之时,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张居正手里握着那一份旨意,眉头紧紧皱起来,他将旨意递给申时行说道。

  “汝默你看看吧。”

  申时行也正好奇,拿来一看顿时瞪大了自己的眼眸。

  这份旨意内容比以往更加明确,从前皇帝下达旨意,意思都会较为笼统。

  诸如简简单单六个字“整顿江南税赋”,转头便会转达至司礼监和文渊阁,由司礼监大致书写,再由内阁进行细化。

  最后成文之后,可能就会变成具体的“派某某官员巡视、核查某税种、限期三个月完成”等等。

  再呈现给皇帝朱批。

  可今日,万历皇帝描述的极为详细,针对澎湖一事做出了很是细致的部署。

  “着福建巡抚增设南路游击,于汛期前往澎湖驻守,再于海坛、南日、浯屿、铜山等海岛驻军中,各抽哨官一人,领坚船三只,汛期来时和澎湖水师一同出海巡逻.增设澎湖游击、把总和哨官,同时配备等量的船舰和兵士.”

  申时行猛地抬头,他从中品味到了一些风向。

  “陛下这是要重视再提开海禁一事?”

  申时行一知半解,可张居正对于有幼子的谋划门清,他眯起了眼睛,略微思量一番,最后开口说道。

  “拟定人选,润色细致一番,呈给司礼监吧。”

  “恩府!”申时行有些震惊,“此事若是贸然推行,必然引发天下议论,这新一轮的开海之争,怕是又要掀起。”

  隆庆之时,围绕开海禁一事,朝廷可以说是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才以“开月港”作为折中之策。

  “开海一事,老夫素来皆是支持的,治理天下讲究个轻重缓急,如今朝廷财政糜烂,靠着开海以裕财政,益处远远大于害处。”

  张居正笑着说道。

  隆庆时期,他也是支持开海的有力分子。

  “可是.”申时行忧心说道。“如今南北已然是混乱不堪,再起争端怕是”

  “不过是风向罢了。”张居正也不深入解释,“朝廷未曾明确要开海,仅仅是稳固海疆,并无什么大问题。”

  道理是这样,可朝廷要派兵前往远在最南端的澎湖诸岛,那意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申时行苦着脸,不知该从何处劝说。

  张居正却一脸释然,拍了拍申时行的肩膀劝慰说道。

  “咱们的陛下长大了,已然有了自己的考量,好不容易决心推行一次不算错误的政令,吾等为臣子的,如何能够泼冷水呢?”

  相比从前,张居正在跟皇帝相处这件事情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恩府,非是学生迂腐,实在是”

  申时行话还没有说完,却被张居正给打断了。

  “汝默放宽心,这天还塌不下来。”

  说完这句话,张居正很是悠哉悠哉的样子,朝着文渊阁后院踱步而去,一点也不像是从前那个,日理万机的内阁首辅大人。

  自嘉靖以来,将近五十年的抗倭战争,几乎已然将大规模的倭寇集团给彻底瓦解了。

  然而,由于大明朝廷一直以来的海禁政令,加之南洋与欧洲兴起极大贸易需求。

  丰厚的利润还使无数人趋之若鹜。

  历史上,自万历九年开始,大明海疆上势力便开始了野蛮生长,后来在这片海域的李旦、颜思齐、郑芝龙人等,也正是在万历中后期发迹的,他们的势力一度能够拥有数千艘船只。

  郑芝龙甚至还跟荷兰船队交手,并且取得了胜利。

  可见这段时期,乃是一个发展海上力量的巨大时机。

  戚继光起了个“大早”,在万历九年秋末冬初的这段时间里头,大明周边的海上力量可以说是异常薄弱。

  海寇是有,可也仅仅是三三两两不成气候。

  倭国人野心勃勃,然而国内尚且应接不暇。

  佛郎机人倒是有一战之力,可一来他们要仰仗跟大明的贸易,二来南洋毕竟距离欧洲有千里之遥,能够触及到的力量实在有限。

  这便让戚继光和手下戚家军如鱼得水了一般。

  这两百余名戚家军,本来就是挑选的海上好手,加上有大明最为先进的福船。

  还有西山工坊所改良的火药技术,千里镜的勘探,后勤补助也是充足无比,在大海上对上任何敌人,都像是大人揍小孩一般,几乎无一败绩。

  短短一个月下来,戚家军已然将这条航路走了好几遍,通过月港提供的消息,每每都是能够精准寻找到倭国人的船只。

  时而碰到一些海寇之类,戚继光也会顺手清除掉。

  起初吕宋的佛郎机人得到消息,还有些风声鹤唳,派遣船只前来查看。

  可到了后来,佛郎机人发现,这些“海贼王”并没有向着佛郎机的商船下手,独独对着倭国人的船只情有独钟。

  在佛郎机人的眼里,倭国人跟明国人没什么不同,无非后者更加强大,前者倒像是个附属国一般。

  他们自家人的争端,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佛郎机人自然没有什么心思去处理这伙儿海贼。

  甚至,倭国人为了航行安全,还会雇佣一些佛郎机人护卫安全。

  可就算是如此,每每还是会被戚继光给逮到。

  戚家军纪律向来严明,对待倭国商船只有一个宗旨,将武士和物资全部交出来,其余人皆是可以平安回去。

  在这一来一去之间,甚至有些倭国商人都习惯了,每每碰到戚继光,都会自觉停下船只,放下一切武器,等候这位大人的“检阅”。

  时而,倭国商人们卑躬屈膝,对于这位来自明国的“海贼”大人,一番请求之后,便可以得到大人的恩赐。

  拿走他们全部的货物,以船上一些来自明国的货物作为补偿。

  当然,这样的置换绝对说不得公平。

  可人就是折中的,你若是跟商贾们好好谈生意,他们或许会讨价还价,可你若是直接要他们性命,再跟他们做生意,他们便会感恩戴德了。

  靠近吕宋北部的笔架山岛。

  “尊敬的海贼大人,今后若有需,吾等必然竭力效劳!”

首节 上一节 317/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