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39节

  他贵为锦衣卫,可从来不敢伸手,首辅公子名号好听,可一个月俸禄不足三十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很多,可对于他来说着实不够用。

  现在,他还得养个香儿,花销更大了,难道要坐吃山空?

  报纸一个月已然赚了几千两银子?这药铺难道还会少么?

  一份干股就可能一个月几百两银子,由不得他不心动!

  他当即拉住张允修说道:“唉!别啊!五弟咱们再谈谈!我有钱!我现在便给你!他余象斗是什么东西?凭什么赚这个钱!”

  张允修撇了他一眼:“四哥可不能勉强,可别后悔。”

  四哥张简修摇头如拨浪鼓:“定然不会!我张简修一言九鼎!即便从马车上跳下去,也绝不反悔!”

  他咧开嘴笑着,拍了拍张允修的肩膀说道:“哥哥我怎会不信你呢?”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张简修当即开始解腰带。

  “你且等着,哥哥我这便将银票给你。”

  张允修惊了,眼睁睁看着四哥从裤裆里头,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银票,上头还散发着味儿呢。

  看起来,为了藏着这几张银票,四哥张简修是无所不用其极。

  “快快收下!”四哥张简修将银票递过来,显得十分热情。

  张允修立马后退,脸色僵硬说道:“那个.能不能换成银锭?”

  实在是有些嫌弃啊!

  四哥张简修面有难色:“我去何处给你寻银锭?这裤裆也兜不住啊!”

  正当二人扯皮之时,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喧闹的声音。

  “吁~”

  马匹发出长长的嘶鸣,马车顿时颠簸起来。

  四哥张简修有些不悦,对外头的车夫说道。

  “吴伯,怎么回事?”

  车夫赶忙解释说道:“少爷,外头有许多人在办事.马车似乎是过不去了.”

  “办事?”听车夫含糊其辞的样子,四哥张简修有些不满,当即掀开帘子朝着外头看去。

  不看不要紧,一看便觉得晦气。

  原来不知怎么的,出门还是艳阳高照的日头,行到这棋盘街的闹市,竟然变得阴云密布起来。

  大街上冷风瑟瑟,哪里还有往日棋盘街喧嚣的样子。

  一支又一支的送葬队伍在大街周围缓慢前行,满条大街之上,竟然几乎都是身穿缟素之人。

  他们手中高举招魂幡,眼神空洞,有些人面部红肿,不知是哭肿了还是害了什么病,时不时会有人咳嗽两声,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哭声。

  路过之人,无不是远远观望,根本不敢有多做停留。

  “晦气!”

  见此场景,四哥张简修骂了一声,又有些庆幸地说道。

  “好在,陛下吩咐午时到宫中觐见,不然今日非得迟到不可。”

  他对车夫说了一声:“掉头掉头,咱们从另外一条路走。”

  车夫赶忙掉转马头,准备换一条路前行。

  张允修不免生出好奇心说道:“今日皇历虽宜破土、安葬,可未免办丧礼的人也太多了吧?”

  提起这个,张简修有些无语地看了一眼幼弟说道:“这还得感谢你了,你办的那《万历新报》,给不少市井百姓行了方便,以往皇历价格贵得离谱,普通百姓哪能轻易买起。

  如今倒好,百姓们三天买上一份报纸,便可知一‘七曜日’的皇历。

  百姓们人手一份报纸,用上头皇历盘算家中要办的事儿,自然人便扎堆。”

  作为锦衣卫,张简修对于这些事情十分敏感。

  皇历对百姓是好东西,可对锦衣卫来说就头疼了,京城里头人员聚集,各类案件多了好几倍。

  若不是《万历新报》是张允修开的,后头还有皇帝站台,锦衣卫非得给他们找点麻烦。

  明朝没有“星期”的概念,这“七曜日”便是一星期的意思。

  张允修注意到这个细节,转而又皱眉说道:“可也不该这么多人,同时办丧事,我见这街上之人,多有病态之症,看起来更加是瘟疫肆虐。”

  情形着实有些夸张,放在仙侠世界里头,这大街上的景象,都该是魔头出世了。

  而张允修也注意到,这些人脸上的异常,根本不像是哭丧的。

  这时候,四哥张简修才想起来什么。

  “险些忘记了!”他一拍脑袋断言说道。“此乃大头瘟!”

  不等张允修询问,四哥张简修神色紧张,连忙吩咐车夫说道。

  “吴伯,立刻马上掉转马头,鞭子抡圆咯!咱们快些离开!”

  “少爷放心!”

  车夫得了吩咐,将马匹抽得嗷嗷直叫,比后世的牛马还要卖力。

  等到马车行驶过一段路程,张允修这才有机会询问,什么是“大头瘟”。

  “大头瘟你都不知道?”

  四哥张简修有些奇怪地看向幼弟。

第35章 从来如此便对吗?

  四哥张简修当即为幼弟介绍起来。

  “去岁各地爆发大头瘟,尤其是大同府、太原府,可谓是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

  得大头瘟之人,头面红肿热痛,最后窒息而亡

  咱们适才看到的那些人,看起来便是这症状!”

  说话间,四哥张简修便觉得浑身痒痒的,好像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已经缠上自己。

  锦衣卫平日里便要探查坊间异动,有无谋反叛乱,还有通缉朝廷要犯。

  四哥张简修接触的人多了,对这个大头瘟自然也是有所了解。

  经过四哥的描述,张允修有了概念,在脑袋里头简单搜寻了一下,算是明白了这个病到底是什么

  所谓大头瘟,便是后世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在中医称其是“热毒壅盛,上攻头面”。

  这种流行病比起普通流感要更加致命,而且会非常痛苦,患病者往往高烧不止,在面部肿痛和咽喉的一点点红肿下,呼吸渐渐困难,严重者窒息而亡。

  一时间,张允修的思维不由得有些发散。

  这些日子来,他接触的都是朝堂争端,可却忘记千千万万大明朝的百姓。

  实际上明朝灭亡的过程,就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天灾人祸,有明一代单单有记载的大型瘟疫,便有五十多次。

  旱灾、水灾、蝗灾、地震各种灾害合起来,竟然超过了一千余次,简直是耸人听闻。

  单单万历一朝,有记载的瘟疫便有:万历七年四月京师大疫、万历九年春隆平大疫、万历九年春雄县大疫,万历九年河间疾疫大作,死兦甚众

  在这个时代,应对各类瘟疫传染病并没有什么特效药,甚至也同样缺乏对于瘟疫传播途径的理解。

  百姓们一旦遇到瘟疫,有些银钱的尚且能够开些药,死马当活马医,没有银钱的普通老百姓,便只能够硬扛过去。

  “想什么呢?”见张允修在发呆,四哥张简修用手在他面前划拉了一下。

  回过神来的张允修询问说道:“朝廷不管么?便任由瘟疫在京师肆虐?”

  四哥张简修看傻子一样地说道:“朝廷管啊,如何不管了?朝廷自有法度赈灾,蠲免疫区赋税,施发一些米粥之类的,皆是处理疫病的办法。”

  “有用么?”

  “有用也没用,朝廷也有惠民药局,可害病的人太多了,官老爷都顾不上,何况是这些平民?

  运气好的熬过病去,还能抢到几口布施的米粥,运气不好的没熬过去,连来领布施的力气都没有”

  作为一名锦衣卫,四哥张简修对于民间的事情了解的十分细致,平常里头见过的苦命人太多,他也早已经习惯了。

  四哥张简修打开了话匣子,便又继续说下去,而张允修则是越听越沉默。

  “兴百姓苦也,亡百姓苦也,如今这年头四时不济,三月份里头岭南都会下雪,京师已经算得上是好了,去岁大同府下辖一个县府十室九空,怎一个惨字了得.这瘟疫熬过去了,也还是第一道槛,大灾配大疫,大疫配大灾,二者再配上人祸卖儿鬻女和人相食这是常有的事情.”

  伴随着张简修的讲述,张允修脑袋里头浮现出无数史料。

  嘉靖九年,南和县“大疫,民多死”;

  嘉靖三十三年,邢台县“疫瘧,人多死”;

  最为触目惊心的,要当属六十多年之后的崇祯十六年,当时京师对瘟疫记载为。

  “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籍,十室九空,甚至户丁死绝,无人收殓者。”

  一时间,任何对于才子佳人,权谋朱紫贵的幻想都破灭了。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这才是普通人在历史上的位置。

  与之比拟起来,后世网络上对于古人生活的推崇,借古讽今,简直是可笑至极。

  “五弟?五弟?张士元?”张简修感觉到幼弟的异样。“你在想什么呢?”

  他明白幼弟的感受,当即安慰说道。

  “你年纪尚小,从前我听闻此类消息,也觉得触目惊心,可久了便习惯了,这个世道死的人还少么?

  不单单是瘟疫,你去边镇上看看,受到鞑子劫掠而被屠的村子还少么?沿海诸地村庄受倭寇侵扰,动辄也是一个村子之人被屠戮殆尽。

  咱们帮不了他们,也帮不起他们,过好自己比起什么都好。

  朝堂之事事,让爹爹这种人来烦便好了。”

  四哥张简修说得很对,可正是因为太对了,才让张允修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越发沉默。

  生怕幼弟魔怔了,张简修继续安慰说道:“你读书比我厉害,引经据典在爹爹面前尚且能够不怯,应该知道史书上皆是如此,平头草民不过是匆匆过客,连名字都不曾留下,此事古今便是如此。”

  张简修再次强调了一下这句话。

首节 上一节 39/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