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47节

  游七不由得疑惑:“那老爷你还”

  张居正眼神里透露着失望说道:“我非恼他私藏银子,我恼得是他私藏银子还被人骗去,被人骗去了却还没出息的找我告状!

  我张居正如何能够有这么窝囊的儿子?”

  张居正从胸中呼出一口郁气。

  今日的责骂,并非是因为张简修藏了三千两银子,也不是因为他狎妓。

  而是怒其不争!

  正是因为这种情绪,白日里张允修的那番话,才会让张居正如此在意。

  他开始第一次怀疑。

  难道自己的教导.真的错了?

  “说起来,士元.”张居正的眸子像是点了漆一般,盯着灯笼里头的火光,怔怔出神。

  “这个孩子总是令人意外啊,从前”

  游七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便听着张居正放着牢骚,感慨着幼子身上的不凡,又感慨着自己这些年教育的得失。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游七才一个人出了书房。

  等到书房里头,重新剩下张居正一个人。

  张居正又瞥见书案角落的一个小册子。

  《帝鉴图说》。

  这是隆庆六年,张居正为小皇帝制作的蒙学读物。

  他骨节分明的手指拂过沾染灰尘的书页,脑袋里头回想到张允修白日里的那句话。

  “即便是野草,也需得光照,方能朝着正道生长啊!”

  不由得喃喃自语地说道。

  “便连皇帝.也是如此么?”

第43章 瘟神

  张允修可不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在老爹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他近来忙得很。

  一大早便朝着“新明书坊”而去。

  第四期报纸即将出版了,每一期报纸出刊之前,张允修都有去书坊视察一番的习惯。

  马车哒哒哒地在街道上穿行,明朝官员都喜欢坐轿子,可张允修不习惯有四五个人在外头抬着自己。

  况且,比起马车来说,轿子的速度要慢上太多了。

  出内城,自崇文门到通惠河码头,道路在明朝时期还算是平坦。

  这段路在如今,乃是京城连接内外的重要通道,也是惠河码头货物入内城的主干道。

  可即便是如此,坐在车厢里头的张允修,还是被颠得七荤八素。

  明朝时期出行马车,主要以二轮马车为主,四轮马车稳定,可正式的悬挂和轮轴系统还没有被发明。

  四轮马车在道路上,无疑会有体积过大,转向不灵活的问题,一遇到狭窄弯道,便瞬间抓瞎了。

  眼见快到工坊,张允修也不坐马车了,干脆从上头下来,自己步行前往工坊。

  他回头看了一眼摇摇晃晃的马车,在心里头发誓,一定要在五年之内,搞出条国道,和一辆带着悬挂和轮轴的四轮马车!

  通惠河乃是连接京师和通州的重要漕运通道,有了大量漕船和商船来往于此,通惠河沿岸周边自然也商铺林立起来。

  平日里,码头周边的店铺热闹繁华,粮店、布店、茶叶店应有尽有。

  可近来,街道上倒是冷清了许多,路上的行人皆是行色匆匆。

  时不时会有人向张允修投来异样的目光。

  这位公子哥见穿着,便是大户人家,只不过脸上包着一块白布,将口鼻给捂住,光天化日之下,竟像个江洋大盗一般。

  也便是他衣着不俗,不然巡街的捕快,非得将他拦下盘问一番不可。

  张允修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如今城内瘟疫横行,自己的特效药也还未制作完成。

  即便是身为穿越者,他也不会觉得自己是百毒不侵,该有的防护一定要有的。

  至于其他人的目光?

  他张允修在乎么?这些人背地里蛐蛐,只要不被他听到就无所谓,可要是被他听到了,一个顶一个的打断狗腿!

  快行到“新明书坊”的时候,张允修忽的停下了脚步。

  他注意到,书坊周边有不少坊厢,许多百姓的大门上都挂起了“平安符”,黄色的镇邪灵符上头歪歪扭扭,隐隐约约可见“敕”字。

  对于不少家境贫寒的百姓来说,感染瘟疫之后,根本无力去寻医问药,唯一的努力,便是花上十几文钱买个符咒。

  至于这十几文钱,也同样是抠出来的。

  “呔!天地自然秽炁分散.”

  忽的,一家高门大户门外,传来声怒喝。

  张允修目光被吸引,发现竟然是个黄袍道士,手中拿着桃木剑,一脸神神叨叨的样子,围着桌案上的纸扎人,一边转圈,一边念诵咒语。

  祭台上,摆满了瓜果、糕点等贡品,正对着的大门前,有十几名身着绫罗之人,虔诚跪拜。

  看起来像是出资办法事的主人。

  不单单是这十几人,似乎是听闻了有大户办法事,许多周边的百姓也都聚集过来。

  他们大都身穿麻布衣服,面有菜色。

  可比起大户主人来,这些百姓要更加虔诚,犹如沙丁鱼一般聚集在一起,朝着中间的道士顶礼膜拜。

  “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却听道士一声暴吓,桃木剑便挑起了代表疫鬼的纸人,将其拦腰斩断,一股脑投入到火盆之中。

  “仙家保佑,驱逐瘟神~”

  紧接着百姓们便开始不停地磕头,几百人聚集在一起,声势可以说是极为浩荡。

  可讽刺的是,这些百姓或许还不知道,他们祈求神灵祛除瘟疫,却会很大概率,因此而染上瘟疫。

  世间事情,便就是如此荒诞不经。

  张允修皱了皱眉头,他很想上去踹翻祭台,告诉这些百姓,这样做毫无作用。

  可最终还是忍住了。

  张允修吐出一口气,远远地便看到“新明书坊”鲜红的牌子,快步走去。

  新明书坊今日格外热闹。

  即便是在瘟疫横行的当下,书坊里头仍旧挤着不少人,他们手里挥舞着银票,将余象斗围得水泄不通。

  “余坊主,凭什么单单给他赵睿生意,不给我们生意?怎么的,你们与瑞锦丝行还有关系不成?”

  “余坊主你该不会收了赵睿好处吧?如此大的胆子,若是让张大人知道了,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余坊主,下一期的报纸我们香茗居要定了,不就是两千两白银么?我出了!”

  诋毁的、谩骂的、恳求的、哭闹的。

  余象斗算是将商人嘴脸的多样性,看得一清二楚了。

  虽然他从前也是商人,可也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

  余象斗双手抱胸冷笑着说道。

  “各位说我余象斗偏袒赵睿,可当初新明书坊召集各位来,各位可不是这个态度。

  当初这‘广告’的价码一出,各位可都是哭穷嫌贵的。

  怎么着,如今又有银子了?”

  余象斗这话一出,商贾们顿时炸了,他们闹将起来。

  “余坊主你怎可如此说话?”

  “此话实在伤人,余坊主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么?”

  可余象斗还是岿然不惧的样子,扫视这群大腹便便的商贾。

  “若各位觉得我余某人,说话不好听,新明书坊大门没关着,各位想走现在便可以走了!”

  此一时彼一时!余象斗可不惧怕商贾的威胁。

  一时间,这十几名商贾竟然安静下来了,他们面面相觑,根本没有人想要离开的意思。

  “好了!”

  人群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头走了出来,他怒视着商贾们说道。

  “尔等如何与余坊主说话的?这新明书坊,乃是朝廷认可的买卖,你们有天大的胆子,竟敢揶揄?”

  他一说话,商贾们顿时安静下来,显然老头是商贾们的头头。

  余象斗一下子便认出了来人,眯了眯眼睛说道:“王东家别来无恙啊?”

  上一回,张允修组织的商会,便是这个王东家带头反对,以至于商贾们纷纷不愿出银子。

  好在有瑞锦丝行的赵睿肯慷慨解囊,不然张允修等人还真补不上窟窿。

  这回他倒是大变样?

  却见那王东家恭恭敬敬的样子,对着余象斗深深一揖。

  “倒是失礼了,小老儿名讳王世顺,忝为京城徽商会馆馆主,今日下辖东家们多有冒犯,还请余坊主原谅。”

  “哼!”余象斗撇过头去说道。“京城的会馆多了去了,我稀罕你们一个?”

  可王世顺却一点也不恼继续说道:“小老儿知道坊主还在气头上,可咱们终究是做生意的,大家伙儿出来赚银子,如何能够意气用事?张大人来了,恐怕也不会觉得坊主做得对吧?”

  余象斗看不惯这些人的做派,从前张允修也有吩咐,这些人若是来,便不要给他们好脸色。

  余象斗冷笑说道:“即便张大人来了,尔等也没有机会了。”

首节 上一节 47/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