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68节
万历皇帝有些讶异:“这便是你那对照组?”
“正是。”张允修摇头晃脑地解释说道。“这仁民医馆乃是采用现代疗法,所入医馆之病人,以轻症、中症、重症隔离治疗.采用大蒜素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病人于医馆内佩戴口罩,分属不同院落,防护隔离。”
他指着另外一处医馆说道。
“这万民医馆则与京师中大部分医馆一般,采用乃是传统煎药之办法。”
“二者对照比较?”万历皇帝也不笨,当即琢磨出其中用意。
“正是。”张允修侃侃而谈地说道。“有对照才可看出区别,皆是投入同样之钱财,所聘请之大夫也大同小异。
这几日下来,于万民医馆接诊之百姓,接受传统医学治疗,其治愈率不足十分之一。
然而,于仁民医馆接受治疗之百姓,治愈率却足足有十分之六!”
实际上,情形并不如他说得那么轻松。
一开始,还没有咸宜坊百姓根本不相信什么“隔离治疗”,更不要说服用腥臭的大蒜酱治病,简直是闻所未闻。
甚至百姓觉得,那张允修乃是妖魔转世,开设这医馆是为练就“巫术”,专门抓取寻常百姓为炼药之材。
正因为此,采取“现代医学”的仁民医馆,一开始才门可罗雀。
然而,仁民医馆收费要更便宜,还是会有不少穷苦百姓光顾。
可久而久之,便有人惊奇的发现,于仁民医馆接受治疗之人,非但没有就此人间蒸发,反倒是能够快速痊愈。
比起所谓妖魔作祟和巫术,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命都没有了,还怕什么妖魔?
百姓们或许愚昧,可并不傻,纷纷用脚投票,一开始仅仅是几个尝试的,后续越来越多,发展到最后,这仁民医馆竟然成了咸宜坊百姓的首选!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先前奉命前去两处医馆调查的张诚,急匆匆地回来了。
他捂着口鼻,十分狼狈的模样,脸上像是吃了苦瓜一般。
回来之时,他看向张允修的眼里都是怨愤。
万历皇帝一心想了解百姓的想法,可皇帝乃千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自然只能由他代劳。
工坊里头防护面罩仅有两副,岂能轮上他这个贴身太监?
圣命难违,却又不得与医馆里头患病百姓打听。
瞧见对方急匆匆地跑过来,在距离不足十米的位置,张允修赶忙提醒说道。
“张公公,你站在那边说话就好了。”
万历皇帝也瞬间反应过来,连忙吩咐张诚说道:“张伴伴,你便站在那里说话,以免将病菌给传过来。”
甚至还退开两步,像是躲避瘟神一般。
张诚一听,脸上肌肉抽动了一下,哪里敢有半分违抗的意思。
皇帝乃是万金之躯,真因为他感染了瘟疫,十个张诚也不够赎罪的。
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张允修,又将这仇给记下,这才跟皇帝禀告说道。
“回禀陛下,奴前去二家医馆问询百姓”
第67章 请先生救京城百姓!
“确如张士元所言。”
叹了一口气,张诚很想给对方使些绊子,可事实摆在眼前。
他想要颠倒黑白,真以为皇帝是傻子么?
于是,张诚便如实将他在医馆内打听的话语,一五一十讲述给皇帝听。
“我等初见医馆,总觉得十分怪异,不像是正经医馆,反倒是像巫医.”
“可又如何呢?这里价格公道,只要能证明家中困苦,十文钱便可看一人.”
“十文钱买一条命,即便是是巫医我们也认了”
张诚将这些话讲得绘声绘色,甚至还有些肢体动作,声情并茂。
而归根结底,所有百姓的话语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医馆很奇怪,可它能够救命!
没有什么比,亲耳听到百姓言论,更加能够说明事实的情况。
万历皇帝也在时刻关注医馆情况,远远见到百姓不断涌入仁民医馆,而万民医馆却门可罗雀,一切便呼之欲出了。
他不再有任何疑窦,甚至神情有些激动,佩戴的鸟嘴不断上下晃荡,朝向张允修说道。
“士元果然没有骗朕!大蒜素一出,我大明再无瘟疫之患也!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壮举!”
一时间,伴随着激动的话语,皇帝仿若看到,百年之后,史书中所记载的片段。
“万历九年,京师大疫,帝施仁德,寻神药大蒜素,获救者十之有六,古今帝王鲜能及.”
刹那间,他嘴角勾勒出一个难以抑制的弧度,双眼都快要眯在一起。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没什么比起这个要更加令人愉悦的了。
即便是隔着面罩,张诚也能够看出皇帝的欢喜,赶忙伏首跪拜说道:“恭喜陛下,此福泽万民之神药,功在社稷.”
正当万历皇帝沉浸于圣君美梦中。
张允修却是叹了一口气。
万历皇帝有些奇怪,这个张允修一直想让自己相信大蒜素的作用,可自己相信了,他怎么反倒不太高兴的样子。
张允修则是摇摇头说道:“陛下,此大蒜素虽好,可若想要解决京城疫病,还得从长计议。”
古人并没有耐药性,大蒜素自然是有着极强的消炎效果。
可归根结底它不是“大头瘟”的特效药,单单一个大蒜素可解瘟疫困局?那是天方夜谭。
想了想,万历皇帝恢复了一些理智,话里却还是带着激动。
“士元你有什么困难,但说无妨,朕定然鼎力协助!”
偷偷瞟了皇帝一眼,张允修当即不客气起来,悉数起解决瘟疫的困难。
“首先便是银子,陛下别看我这制药工坊和医馆办得风生水起,可都是处处要银子的,想要将继续办下去,没有银子可不成。
咱们就说这工坊,微臣买下花了将近三千两银子,此乃皇城以西重要地段,加上两家医馆便要五千两银子
医馆对于贫苦百姓只收取低微诊金,算上医馆内大夫和杂役帮工月钱,还有各类医药费用,一个月一万两银子都打不住”
张允修还没有计算大蒜素原料,还有实验器材的各项费用。
他这番话有些夸大,却基本上属实。
一番折腾下来,张允修四处坑蒙拐骗的将近两万两银子,几乎快要花光了。
“银子?”
万历皇帝吓了一跳,没有想到竟然要这么多钱?
“陛下!若想要救百姓,缺少银子可不成,大蒜素想要大批量生产,还有布施百姓,一个月没有一万两是打不住的!”张允修痛心疾首地说道。
“这”
一开始万历皇帝还是犹豫不决,可一想到那史书上的记载,心里头便止不住地热了起来。
他一咬牙一跺脚说道:“万民受灾,朕岂有坐视不管之理,这个钱朕出了!”
这些年来,受万历新政之裨益,内帑还真的有一些存银,出个几万两银子还是能够办到的。
张允修没想到万历皇帝会如此痛快,当即快马加鞭地说道。
“后续微臣将把两家医馆合并为一家,皆采用现代疗法治疗,大夫也是奇缺的,城中许多大夫都不愿来微臣这.”
名声不好就是这点坏处,京城内的大夫一听是张允修开的医馆,纷纷避之不及,有钱都请不到人。
没有人,即便这大蒜素再厉害,现代医学再强,也是无济于事。
“缺人?”
万历皇帝皱眉沉吟一阵,为了实现那个“明君”梦,他自是有求必应,一拍脑袋说道。
“这也简单,太医院上下有个一百余人,除开院使、院判,还有几名为太后诊治之御医,朕可以任你挑选御医、吏目、医士五十余人!远远够用了吧?”
前次杨济时拿地龙屎治病之后,万历皇帝显然是耿耿于怀,心中起了疑窦,皇帝回去一翻弘治至隆庆年间的起居注,看到里头太医院为皇室诊治的案例,顿时被吓坏了。
太医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特别是那弘治年间的刘文泰,简直是庸医中的庸医!
若是不趁早换了,等着他们也将自己给治死么?
“太医院?”张允修一脸嫌弃。
那表情好像在说,陛下你不能什么垃圾都丢给我啊!
可转念一想,明朝太医院虽劣迹斑斑,可也算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比之民间的大夫还是要好上许多。
就比如杨济时,这老头儿迂腐了点,可性子不坏,脑子也好用。
于是张允修点点头说道:“微臣想着,这些御医都有些迂腐了,可并非是不可造之才,请陛下准许成将他们培养一番,再入仁民医馆,才能够事半功倍。”
“培养?”万历皇帝面色古怪。
张允修理所应当地说道:“这是自然,在微臣的培养之下,如今杨御医已然改邪归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实验研究事业之中。”
“杨御医?”万历皇帝脑袋里头,顿时想象出张允修鞭挞杨济时的画面,一时间不免有些担心。
“你没有欺辱于他吧?”
张允修很是不满地样子:“陛下怎么不信任于我呢?我张允修是良善之人,怎会随意欺辱人呢?陛下不可坏我名声,不信咱们去找杨济时对峙!”
即便是这样说,可万历皇帝看向张允修,却依旧是一脸狐疑。
二人随即回到了仁民制药一厂。
可张允修刚想要寻杨济时出来“作证”,却不想四处都寻不到这老头。
没办法,只能去实验室之中,找到仍旧醉心研究的袁宗道。
他穿着白色大褂,看到张允修怒气冲冲的模样,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脖子。
“杨御医昨日便没来了,他上回还在担心自家医馆之事,许是脱不开身吧?”
听闻此言,张允修气得暴跳如雷:“这个迂腐的老头子,哪家医馆比得上大蒜素来得重要?狗一样的东西,误了我的事,他担待得起么?我张允修的班都敢翘!我要打断他的狗腿!”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