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112节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也是巧了,今早刚好和四娘提起你,你就来了。”

  他身边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身穿鹅黄对襟百褶裙,外罩素锦暗花褙子,黑丫丫的秀发上一朵珠花,眉心一点梅花钿。

  这小姑娘眉目如画,肌肤赛雪,竟是个难得的美人胚子。

  她穿着一双精致无比的绣花鞋,约莫三寸。

  三寸金莲!

  庄廷谏又笑着对她说道:“四娘,这就是爹说的朱寅,年仅九岁就取字稚虎。”

  宁采薇闻言,顿时心中一凛,星眸微眯的看向庄家女郎。

  那庄家女郎恰恰也看了过来。

  两个小姑娘的目光甫一接触,难以言说的意味就悄然生出…

  PS:晚上盟主加更,还有合一的大章节。晚上见!

第92章 大事件

  宁采薇是个很敏感的人,她听到庄县丞的话,再察觉到庄氏女有点诡谲的眼神,哪里还看不出其中微妙?

  庄县丞在打小老虎的主意,想当小老虎的岳父?

  那不是挖自己的墙角,抢夺自己的核心项目么?

  可是他凭什么?就凭这个三寸金莲的女儿?

  难怪对小老虎这么喜欢,原来转着这个心思!

  没错,这个庄四娘的确长相极佳,漂亮的像个小仙女,就算和自己比,也只差一点而已。

  可惜,她裹脚了。

  就这双畸形的小蹄子,她就输定了。

  哪怕自己什么都不做,她也必输无疑。若是她没有裹脚,那才真的是个劲敌。

  可宁采薇是个很重视项目风险的人。

  她忽然想到,如果小老虎被时代同化呢?

  会不会有一天,他和明朝男子一样,也以三寸金莲为美,嫌弃自己一双“大脚”?

  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战术上不能藐视敌人!

  小心驶得万年船。要是小老虎真成了别人的女婿…

  想到这里,宁采薇就暗自咬牙。

  宁采薇在打量庄氏女的同时,庄姝也在不着痕迹的观察宁采薇。

  爹爹说,朱寅是个天生早慧的神童,将来或许大有出息。又和自己年纪相仿,长相气质也是出类拔萃,谢家宝树一般。

  今日见了他,果不其然,看着很顺眼,确乎大有眼缘。

  似乎,配得上她庄四娘子。

  只是这随他一起来的女郎,又是谁家女儿?难道就是爹爹说的,朱寅的童养媳么?

  呵呵,长相的确极为出色,像个玉人一般,比起自己也不差多少。

  可惜——

  可惜她居然没有缠足,竟是一双大脚!

  白瞎了一张脸蛋。

  这南京内外,莫说那些家世清贵的少年,就是粗鄙不堪的贩夫走卒、商贾军汉,也少有不嫌弃大脚女子的。

  就这一双六寸天足,怕是给大户人家当小妾,都会遭人嫌弃。

  童养媳?她根本配不上朱寅。

  庄姝想到这里,目光玩味的扫了一眼宁采薇的“大脚”,欺霜赛雪的小脸上,流露出淡淡的自信矜贵。

  庄廷谏见到女儿的神色,就知道这个冰雪聪明、自视甚高的爱女,对朱寅很有好感。

  如今风气相对开放,抛头露脸的女子很多。加上女儿才十岁,朱寅也才九岁,于男女大防也没甚打紧。

  否则,他大可让女儿避入后堂。

  “稚虎啊,这就是我家四女,小字庄姝,今年十岁。”庄廷谏抚须笑道,对朱寅越看越满意。

  这不,连闺名芳龄都主动交代了。

  “四娘,还不见过客人?”

  庄姝站在右边,小大人般的肃容敛祍,然后对朱寅盈盈一个万福,清稚软糯的说道:

  “奴家见过朱世兄,世兄万福。”

  古代十岁女子,一般很懂事了。

  等到庄姝行礼毕,朱寅叉手行礼道:“小可见过四娘子,此厢有礼了。”

  庄姝等朱寅答完礼,又行拱手礼道:“世兄请。”

  整个过程,女先行礼,男再答礼,女再还礼。而且男左女右。

  也就是说,女子前后行两次礼,男子中间只行一次礼。

  这便是侠拜。

  宁采薇看到这等礼节,腹诽不已。

  古代女子的地位,是真的卑微啊。

  之后,宁采薇也和庄姝同时见礼,互通姓名。

  如此,三个孩子也算认识了。

  朱寅也不拐弯抹角,他取出那个定瓷笔洗,轻轻放在案上,笑道:

  “知道叔父风雅清逸,想来此物也能聊表心意。侄儿思量中秋快到了,这只笔洗色泽月白,犹如圆月,寓意团圆,也是个好兆头。”

  这就是送礼词的高明之处。

  将笔洗和明月、团圆绑在一起。对方就“难以”拒绝了,也就能“勉为其难”收下。

  否则,不就是不吉利?

  “你啊。”庄廷谏呵呵笑道,“痴儿小小年纪,何须如此。”

  他拿过定瓷笔洗,不由点头道:“宣和年间的北定,煞是可爱。稚虎啊,有心了。”

  这个笔洗他很喜欢,当即欣然收下。

  他为官并不贪婪,但也绝非海瑞那种清廉自守之人。

  他信奉的是中庸之道,水至清则无鱼。凡事有度,便是为官之道。

  能为朝廷、百姓做些事,再能为家族谋取一些好处,不偏不倚,公私两全,便能问心无愧了。

  庄廷谏受了朱寅的笔洗,当即解下腰间一块玉佩,递给朱寅道:“这块玉佩,我戴了五年,便送与你吧。”

  朱寅赶紧伸手接过,“长者赐,不敢辞。孩儿就收下了。”

  此时此刻,他也有点犯难了。

  因为他察觉到,这便宜叔父,居然隐隐有点拉郎配的意思。

  可是想让自己当他女婿?

  早知道他有年纪相仿的女儿,就不该表现的那么神童啊。

  唉,为了找靠山,将自己也陷入尴尬之地了。

  庄廷谏让朱寅坐下,肃然说道:

  “你明年十岁,可有打算呐?虽然你还小,可是这科场大业,关系男儿前程,家族兴旺,宜早不宜晚,切不可等闲视之。”

  朱寅欠欠身子道:“叔父所言极是。孩儿明年,就参加县式,争取十二岁之前,求取秀才功名。”

  庄廷谏抚须颔首,“你三岁开蒙。以你的天分,十二岁之前中秀才,虽非难事,但也不能板上钉钉。”

  “国朝定鼎以来,在秀才这一关,卡到十六七岁的俊才屡见不鲜。甚至二十岁仍未考中秀才的聪明人,也不乏其人。”

  “秀才要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每一关都是竞争激烈,岂能自信三关连捷?”

  “一旦错过三年一次的乡试,又等三年,那就先机尽失了。”

  “这并非最好的法子。”

  朱寅心中凛然,忽然想到周进和孔乙己,皓首穷经都没有考中秀才,到老还是童生。

  他赶紧说道:“还请叔父指点。”

  庄廷谏道:“国朝科举大典,无非秀才、举人、进士三出身。”

  “秀才功名最大的用处,就是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可若是你花钱捐纳例监,进入南雍(南京国子监)读书,虽然没有秀才功名,却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如此一来,你就能尽早参加乡试。你如能今年就捐入国子监,明年秋闱,就有机会谋取乡试资格啊。”

  “例监虽然没有秀才体面,也不算真正的功名,但只要花钱,就能得到浮票,参加乡试。”

  “等于是,你能提前三年参加乡试。虽然你太年幼,考中举人的可能很小,但你熟悉了乡试,三年后再考就多半能中!”

  朱寅顿时心中一动。

  按照庄廷谏的法子,他岂不是有可能成为十岁的举人,十一岁的进士?

  大明最年轻的举人,之前是杨廷和。

  老杨是十岁中秀才,十二岁中举人。

  自己明年若是考中举人,那就是十岁的举人,打破了杨廷和的记录。

  立刻就会…名满天下!

  朱寅顿时有点激动了。

  “叔父,花钱捐个监生,就能参加乡试,这么容易?”朱寅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1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