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125节

  但见上面的名称,有鼓凳、交椅、箱笼、门帘、炭炉、琵琶、琴瑟、猪崽儿、大鹅、羊羔…

  商贩飞快的转动转盘,花钱参加游戏的顾客投壶一般投箭,投到哪个区域,就领取哪个区域内的货品。

  这种情况下,靠的就是运气,而不是技术。所以算是赌博。

  宁采薇兴致勃勃的驻足观看。她清颜如画,气度出尘,人群中十分引人注目。

  可等到看见她裙下的一双六寸天足,众人顿时目光异样,神色惋惜。

  那些原本心思猥琐的人,此时也倒了胃口一般,懒得再看宁采薇第二眼了。

  而周围的女子们,却是露出或多或少的自信之色,似乎在宁采薇面前高人一等似的。

  甚至有人从她身边过,故意提起裙摆,露出一双粽子般的小脚。

  好嘛,显摆呢这是。

  宁采薇简直哭笑不得。

  她也浑不在意,对朱寅说到:“要么咱们也玩儿一下关扑?”

  朱寅点点头,当下宁采薇花了二十七个铜钱,买了三支投箭。

  投的当然是小货品。

  “中!”宁采薇瞄准转盘,一箭投出,却从转盘边擦过。

  啥也没有。

  宁采薇第二次想都没有,直接投箭,射中了转盘,这扇形区域里的东西是一包灌藕。

  “哎呀小娘子!你好运气!发财发财!”商贩翘着大拇指,“祝贺祝贺!中秋圆满!”

  说完他就笑容可掬的拿起那包灌藕,递给宁采薇。

  “这可是蜜藕坊的灌藕,往往开店到中午,就卖光了。”

  宁采薇接过这包大概一斤中的灌藕,塞到朱寅手里,又投出第三箭。

  落空。

  三投只中一次。等于是花了二十七个铜钱,买了一斤蜜藕坊的灌藕。

  灌藕而已,最多值二十文钱吧。

  肯定是亏了。

  庄姝掩口笑道:“采薇你还喜欢关扑?呵呵。”

  唐蓉也是神色玩味的一笑。

  正在这时,忽然广场更深处传来一阵喝彩,随即一个高亢洪亮的声音道: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讲到,那曹孟德和刘皇叔,煮酒论英雄,问天下谁是英雄!”

  “皇叔说了几位人物,曹操都是不以为然。各位看官,可知曹操欲出何言?”

  PS:今天就到这啦,求书评哦。蟹蟹,晚安,养书的请给个自动订阅吖。

第99章 赋诗者

  原来,那是一个说书人。

  周围围了很多听众。

  就在朱寅以为他要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那说书人却道:

  “曹操说,还请各位看官打赏几个铜子…”

  接着,就有两个孩子,端着碗从看官中走过。

  朱寅等人一笑也掏出几个铜钱,扔进碗里。

  听了一会儿说书,几人就往里走。

  夫子庙的大照壁建于万历三年,长达三十三丈,高达三丈,为天下照壁之最。

  照壁后面的半圆水池,就是孔庙特有的泮池了。这泮池之水,清波幽邃,乃是引进的秦淮河水。

  庙前广场的东西大石柱上,写着“文武大臣至此下马”。后面又是一座柏木大牌坊。

  牌坊之后,就是柩星门。

  柩星门形如华表,六柱三门。中门乃是天子入庙祭孔的专用通道,官民禁用,平时封闭不开。

  所以朱寅等游人,只能从左右侧门进入。

  还好,看到广场上的日晷,此时是辰时六刻(八点半),时间尚早,没到人流高峰期,进门很容易。

  听庄姝说,到了夜幕上灯之时,摩肩擦踵,进门都要排队。

  但见柩星门两边是两座大牌坊,一座上题“德配天地”,另一座上题“道冠古今”。

  柩星门之后,就是雄伟庄严的孔庙殿宇了。

  进了柩星门,前面又是三道门。最中间最高大的是大成门,也就是戟门。

  大成门前有四块古碑,乃是南朝遗物。

  朱寅等人从东侧的持敬门进入,沿着石阶下了丹墀,两边都是长长的廊庑,里面供奉着孔门七十二贤的牌位,香烟缭绕,香客如织。

  那一座座牌位,就像寺庙里的一座座神像,供人上香礼拜。

  廊庑之内,还依次摆放着各种祭器、礼器。

  孔庙孔庙,不愧是座庙。

  孔庙除了孔子之外,其他享受祭祀的人分为配享、配祀、从祀三等。

  东西两个廊庑之内,都是第三等的从祀者。

  朱寅等人在东庑转了一会儿,看着一个个历史上熟悉的孔门名字。

  忽然在第五十八牌位处,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牌位:先儒王子。

  先儒王子,不就是王阳明的尊号么?

  他姓王,便尊称“王子”。

  朱寅知道,历史上王阳明在万历十二年,和同为心学大儒的陈献章,一起从祀孔庙,成为先贤。

  也就是三年前。

  所以王子的灵牌还比较新。旁边的白沙先生陈献章,灵牌也比较新。

  王阳明更上首的灵牌,是宋朝陆九渊。

  三位心学宗师的灵牌,被人很有心的摆在一起。

  明朝四位从祀孔庙、享受祭祀的大儒,薛瑄、王阳明、陈献章、胡居仁,其中就有两位是心学大儒。

  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在万历初年,心学还算是显学。

  只是后来东林党对心学大肆篡改、利用,成为晚明政治的工具,被玩坏的心学才彻底没落。

  结果墙里开花墙外香,心学被日本继承,成为日本近古以来的哲学利器。

  唐蓉亲自给王阳明的牌位上香,语气感慨的说道:

  “家祖(唐顺之)最是崇敬阳明先生,以徒孙自居。”

  “可惜家祖故去已久,没有看到王子的灵牌进入孔庙。”

  “三年前,朝廷下诏王子从祀孔庙,家父还专门在祭祖时祭告家祖,告慰家祖之灵。”

  庄姝肃然道:“我爹也尊奉阳明先生,我也上一柱香吧。”

  她话刚落音,却听一人说道:

  “王门之说,一条路径事上磨,人人皆可成圣贤。若真能人人致良知,还要礼教何用?我等读书又有何用?可见想当然耳。”

  “王学若用来修炼自身,还算有可取之处。可若是以此教化苍生、普渡万民,那便是缘木求鱼,唐肆求马了。”

  朱寅等人回头一看,只见几个身穿襕衫的年轻士子,正有点轻佻的看着王阳明的灵牌。

  另一个士子笑道:“佛门说人人都可成佛,王门说人人都可成圣。为何佛门昌盛,而王门没落呢?”

  第三人摇头道:“简单。信佛者外求,易也。致良知内求,难也。况且世人只为利往,成了圣贤又有何用?”

  “嗯,说到底还是异端邪说,于事无补。王阳明能从祀大庙,免不了时议所讥。”

  朱寅闻言很是无语。

  都说书生狂傲,总算见识到了。

  王阳明没有资格从祀孔庙,难道朱熹就有资格配祀孔庙么?

  但这几人显然是朱学门徒,诽谤心学也不奇怪。

  都是儒家一脉,理学形而下,心学形而上。几乎是两个极端。

  理学在宋朝有其进步意义。但到了晚明就不同了。

  如果晚明时期心学取代理学会怎么样?

  朱寅忽然觉得,华夏的思想信仰问题,或许不是有儒教。

  也有可能是……儒教还没有达到信仰的高度,孔子不够神化?

  太世俗了,太功利了,就难以救治人心?

  这也是儒家最无奈的事情:既要入世,又要避世,在矛盾中纠结千年。

  倘若儒教强化“智”和“勇”,斩出腐儒和保守主义的毒害,蜕变升华,浴火重生,是不是就能成为人间正教?

  以人为本的儒教,才是后世的王道啊。

  改良后的儒教,打着人文主义的大旗,完全能和十字教、某某教分庭抗礼!

  这也是王守仁、李赟、王夫之等孜孜以求,想要解决的问题。

  可惜,他们都没有成功。

  唐蓉和庄姝正说家中长辈尊奉心学,结果就有人当场非议心学。若是她们忍气吞声,那就是不孝之举。

  “几位相公,可是府学的高才?”唐蓉语气冷清的说道,完全没有行礼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125/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