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124节

  “咯咯…”几个姐姐一起嫣然回首,看着被她们香气熏到的陌生男童,团扇遮面,笑声如铃。

  这些女子因为大多是小脚,穿的也多是精致美观的绣花鞋。

  爱炫富的女子,还穿着缀着珍珠的珠履,盈盈走来脚下生辉。

  还有女子穿着叫“晚下”的高底鞋,袅袅婷婷的步态优美。

  也有女子脚踝带着脚铃,叮铃脆响,悦耳动人。

  朱寅发现,周围女子的步伐都很小,多是猫步和蹀躞小步,走起路来摇曳生姿,仪态闲适。

  她们腰间佩戴香囊、荷包,胸前掖着锦帕,手持团扇、宫扇,甚至抱着狸猫、白兔。

  相比她们,宁采薇等三个小姑娘因为年纪小,反而简单多了。

  像丁红缨这种带刀的游客…别说女子,就是男子都没有。

  只有巡逻的巡捕和官兵,才会带刀。

  所以丁红缨迈着一双大脚,挎着一把倭刀的侠女打扮,引得很多人好奇的看过来,神色探究,如看稀奇。

  搞得向来性子洒脱的丁红缨都有点不自信了,她胆子本来很野,可是握着倭刀的手都出汗了。

  目光如刀啊。

  梅赫是女真人,虽然换了汉服,戴着帽子,可他背着弓箭,也足以引人注目了。

  哪里来的土鳖啊?一看就像没见过世面的山中猎人,来逛庙会还要携弓带箭?

  笑死人了。

  相比花枝招展、美不胜收的女子,男子们也不遑多让。

  朱寅只有三个字形容:竞风流。

  男子大多穿靴子,也多是锦锻为面、描金绣彩。

  很多人穿的还是官员才能穿的高筒靴,里面有夹层,可以放置书信、纸笔、名帖等物。

  穿云履、素履的反而少了。

  朱寅不禁有点感慨。

  国初律法森严,衣帽鞋履无不入法。商人颜锁柱因为贩卖靴子被斩首,家人流放云南。

  现在市民都穿着华丽的靴子。可见人性是禁制不住的。

  男子们也有簪花敷粉的,打扮的何郎一般。

  佩戴香囊的十有七八,穿红着绿也十有七八,手摇折扇的十有二三,多是士人。手持拂尘的也不少见,多不是道士,还是士人。

  还有带着假胡须的,花花绿绿。

  还有男子头上和靴子上扎着长长的红色飘带,走起来蹁跹飞舞。

  和女子爱抱着狸猫奴、玉兔不同,有些男子却是身后跟着小厮,带着蟋蟀罐、蝈蝈笼子、鹌鹑笼子、斗鸡笼子。

  此处其实还在“步行街”,还没有正式进入夫子庙呢。

  就这么热闹了啊。

  但朱寅有个讨厌的职业习惯。

  凡是人多的地方,他一定会观察周围有没有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隐患、危险分子。

  于是朱寅爬上路边的一座石灯台,站上去举头四望。

  西边是夫子庙的高墙,倒是看不到什么,只有高大巍峨的庙宇。可是东边府学之内的高台上,却有几个人站在上面,俯瞰人群。

  那几人穿着士子的襕衫,可在朱寅看来,却有点别扭。

  读书人的儒服有点不同,宽袍大袖,款式典雅,只有读书人才能穿出那种气质。

  可高台上的几人穿着儒服,却没有那种书卷气,很古怪的感觉。

  好像手没地方放。

  他们的眼神,也不像是登高望远的读书人那样潇洒闲适,反而有点阴郁。

  实际上,这几人在别人看来没什么。

  可是在老牌间谍朱寅看来,却足以引起他的注意了。

  他跳下灯台,一边随着人流往前走,一般看似无意的留意高台上的几个儒生。

  直到快到夫子庙东大门时,他终于捕捉到一个细微的动作。

  高台上其中一个儒生,在转身下台之际,习惯性的在胸口做了个划十字的动作。

  认识这种动作的人极少。而且那人的动作并不明显。

  可他万万没想到,下面的街道人群之中,有个孩子捕捉到了自己神秘而细微的动作。

  朱寅心中一个咯噔。

  这是地下教会的漏网之鱼吧?

  他们要干什么?报复?

  今天中秋,夫子庙可是人山人海啊。

  就算他们想报复,又能干什么?

  他们根本没有武力。

  武力…不对!

  武力为何就不能是火器?甚至火药?

  朱寅联想到这里,顿时开始推理。

  假如他自己是耶稣会的狂热分子,地下教会的漏网之鱼,如果要报复南京当局,会怎么做?

  制造恐怖事件,是最好的报复。

  一旦南京出了恐怖袭击,死伤惨重,那么从田义到海瑞,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要罢官下狱。

  整个参与大案的南京高层,都要换一遍!

  那么最好的破坏方案,就是引爆夫子庙。

  就像几十年之后,有人引爆王恭厂的火药,制造天启大爆炸一样。

  后世研究,天启大爆炸可能是耶稣会的策划。虽然证据不足,但起码不能排除耶稣会的可能。

  它有嫌疑。

  若是如此,那现在策划夫子庙大爆炸呢?

  如果是他自己执行这个计划,那么最好的动手时间,就是中秋夜。

  现在是上午,人还不够多。

  白天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也不方便动手。

  火药从何而来,对他们而言其实很简单。如何将火药偷偷埋在夫子庙,也不是没有办法。

  技术和操纵上,完全可以实现的,不难。

  至于黑火药的威力…如果火药量足够,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也足以造成重大杀伤。

  王恭厂爆炸死伤惨重,就是因为那里是火药作坊,储备了大量的火药。但如果没有人为引爆,也不能造成那种灾难。

  当然,这一切都是朱寅的猜测和联想。

  没有证据和线索支持。

  可是对于情报人员来说,从来都是在推测和猜想中开展工作。等有了证据才动,那有屁用啊。

  任何可能发生的灾难,都要有预防手段。

  宁愿猜错,不能大意!

  朱寅此时又发现,高台上疑似儒生的人,眼睛注视的方向,就在大成殿一带。

  那里是夫子庙的核心建筑群,晚上肯定是人最多的地方。

  朱寅想到这里,那几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又一起下了高台。

  不一时,高台上又上来几个儒生。这一次,就像是真正的儒生了,神色姿态在朱寅看来,明显和之前几人不同。

  朱寅没有把心中的猜测告诉宁采薇。毕竟这只是他的想象。

  就算他现在禀告官府示警,也只能打草惊蛇。

  没有证据的事情。

  他只能暗自观察那几个可疑的儒生。他们一定会进来。

  他需要在大成殿附近观察,借着人流掩护,寻找埋葬炸药的痕迹和线索。

  若是完全没有线索,就是自己疑心生暗鬼,想多了。

  ……

  朱寅思索间,众人就一起进入了夫子庙。

  首先就看到广场外面的斗战区。

  有斗蟋蟀,斗鸡、斗鹌鹑,喝彩连连,很多人都在围着下注。

  “斗这斗那,就是没有斗牛。”朱寅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

  中国古代本也斗牛。每次斗牛赛事,民间武士就自告奋勇徒手搏牛,一直延续到唐代,宋朝就绝迹了,明朝更是没有。

  唐之后的汉人,和宋之前的汉人,好像换血了一般,不像是同族了。

  过了斗战区,一群人围着一溜商贩,正在用转盘玩儿关扑。

  关扑类似赌博游戏了。不但赌小商品,甚至赌田宅、奴婢、车马、店面等。

  明初,明太祖曾经严禁关扑。如今这游戏早就死灰复燃。

  但见商贩面前是一个个大转盘,上面的扇形区域中,放着各种小货品。

  有糖糕、灌藕、瓷碗、螺钿器物、打马象棋、逍遥巾、手帕、香囊、香胰子、发簪、剪刀、泥人,狼头帽、铜镜…

  大件货品也有,但东西不上转盘。转盘的扇形区域上,写着各种大件货品的名称,以名代物。

首节 上一节 124/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