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207节

  朱寅无奈,暗道此人行事果然不拘常法。

  他只能硬着头皮拿起中书君,沉吟一下说道:

  “那我就献丑了,就送先生一首新诗吧。”

  当下拿出吃奶的架势,全神贯注的写道:

  稽山镜水出鸿儒,

  江东才气寂然枯。

  千年大月凝辉化,

  偏何沧海遗此珠。

  写完之后,朱寅忐忑不安的看着徐渭,如同小学生仰视师长检查作业。

  之前的普信,化为乌有。

  徐渭凝目一看,神色认真,居然露出赞赏之意。

  “稚虎,你的书道,已经登堂入室了,我十岁之时,不比你强。”

  “你这首诗虽然浅白无奇,可你毕竟年幼,写出此诗也属难得,尤其是诗中诚意,我已具之。”

  “稚虎握瑾怀瑜,你的字和诗,当得起神童二字。”

  朱寅的诗他是喜欢的,喜欢的是诗中的共情之心。

  他徐渭不是千年明珠。可朝廷如沧海,却是遗落了自己。

  朱寅松了口气,“先生谬赞,真是让我汗颜,又莫名欢喜。”

  得到徐渭的赞誉,让朱寅竟然有点受宠若惊,心中重新充满了自信。

  唐蓉、庄姝、宁清尘听到徐渭肯定朱寅,不禁对朱寅的才能有了更多的认识。

  之前还是低估了。

  徐渭看着年仅十岁、风华初露的朱寅,不禁暗叹一声。

  他很喜欢这个倾盖如故的忘年小友。

  稚虎才十岁,观其相貌不像夭折之人,应该还能活好几十年。

  可是以他对天下局势的判断,大明几十年内必然大乱。

  徐渭对朝廷早就失望透顶。

  越是聪明绝顶之人,就看的越清楚,也就越绝望。

  太清醒了,真是痛苦啊。

  他知道,大明已到迟暮之年,病入膏肓。

  以大明如今民生、吏治、军备之弊,将来不是亡于黄巾之乱,就会重蹈两宋覆辙。

  不会有其他结果。

  稚虎,很可能会遭遇到将来的天下大乱。到时乱世一到,不知道多少人会死于刀兵。

  除非,出现一位略不世出的大英雄,力挽狂澜,在乱世来临之前崛起,革故鼎新,洗刷天下。

  哪怕因此改朝换代,也胜过将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啊。

  可是,何其难也,何其难也。

  “先生,你怎么了?”朱寅问道,他发现徐渭的神色有点呆滞。

  徐渭收回思绪,眸光苍然的说道:“快要下雨了。”

  朱寅抬头一看,只见天边不知何时,已经墨色如染。

  看样子,一个时辰之内,应该就会下雨了。

  秋雨一下,就是冷雨连绵啊。

  “我们快回去吧。”朱寅站起来,“先生,请跟我一起走吧。我有马车,可以替先生遮风挡雨。”

  徐渭犹豫一会儿,点头道:“好。”

  ………

  秋风萧瑟,烟雨氤氲。

  淅淅沥沥的秋雨漫天飘洒,路上的行人卷着裤腿,要么打着油纸伞,要么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马车中,徐渭和朱寅聊着当年的事情,时不时畅意大笑。

  朱寅就像是他的知音,仿佛是前世故人,让他极其欣慰。

  秋水打在车璧上,滴滴答答,外面风雨如晦,车中却毫无淋漓之苦。

  他不禁想起朱寅之前的一句话:“先生,我会替你遮风挡雨。”

  朱寅也对徐渭说起自己的事,大多数事没有隐瞒。

  当然关于岱山军和努尔哈赤的事,他还没有告诉徐渭。

  既然要笼络徐渭,就要让他看到自己的潜力。

  徐渭这种人,是不会反对造反的。

  朱寅甚至怀疑,徐渭巴不得造反。

  徐渭听到朱寅说的这些事,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会,徐渭忽然问道:“稚虎,你的志向到底是什么?”

  朱寅很有保留的道:“匡正天下,济世救民。”

  这八个字,就看怎么解读了。

  张居正这种人,也是匡正天下。就算说出去,也说不上犯忌。

  徐渭却想了很多。他想到了张居正,却又想到了超越张居正的可能。

  真的可能吗?

  年幼,也是一个可怕的优势啊。

  如果稚虎真能明年中举,那就是十一岁的举人,比杨廷和还要小一岁。

  如果稚虎十二岁考中进士,那就是数百来年纪最小的进士!

  顶着这个名头,他会天下皆知,成为大明朝的祥瑞。

  以他的聪明,若是精心谋划,有可能二十多岁成为朝廷重臣。

  若再能掌握兵权…那?

  突然,徐渭想起,朱寅姓朱!

  朱,可是大明国姓。

  朱寅的朱,为什么不可以是?

  小娘生,这个破朝廷的臭规矩,早就该改改了!

  霎时间,徐渭心中有个被封印很久的东西被解封,再也无法压制。

  他忽然想起了黑衣宰相,姚广孝!

  PS:这周末一直在加班,不能多更,明天反而能多更些,晚上还有写文书,只能到这了。徐渭为何会想到姚广孝?蟹蟹,晚安。

第138章 《夏神纪》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明成祖。

  徐渭想到了胡宗宪,想到了戚继光,俞大猷。

  这三人都是人杰,可惜又都是朝廷的死忠。

  这三人没有一人能够,也没有一人愿意,做出超越张居正的事业,开启真正的大同盛世。

  这些年,他观察过很多人。要么蝇营狗苟,要么一心为官,要么平庸无能,要么循规蹈矩,要么私心自用。

  李成梁、杨应龙他都试探过,虽然有实力有野心,却绝非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可是今日,这个刚刚认识的稚子,居然让他有种“奇货可居”之感。

  他有种直觉,朱寅很可能,就是他想找的那种人!

  朱寅不仅天资卓绝,宅心仁厚。更重要的是与众不同,心中没有对朝廷的敬畏,却有凌云壮志,天下苍生。

  而且小小年纪就韬略不凡。善于笼络人心,运筹谋划,借势借力。该出手时,又对敌人毫不留情,绝无妇人之仁。

  从南洋回江宁不过数月,就白手起家般打下一份家业,取代王氏成为本乡豪门。

  破获耶稣会的阴谋,结交海瑞和田义,入学国子监,扳倒王家兄弟…

  如此年幼就有这种心智手段,可谓天纵奇才了。

  他相信朱寅没有撒谎,这些事都是真的。

  他还发现,朱寅的拇指有老茧,肯定经常练习弓箭,说明其人尚武,不偏废武道,将来绝非文弱书生。

  这就是千古大英雄之姿!

  若是再点燃这孩子的野心,他将来很有可能超越张居正啊。

  徐渭越想越是期待,早已经冷却的热血,此刻似乎再次被唤醒了。

  他很想知道,朱寅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

  这场秋雨一下,便是没完没了。

  朱寅体恤工匠,干脆给他们放假,工地上暂时停工。

  可是朱寅自己就悲催了,他是学生啊。

  小啊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风雨狂。

  江南的凄风苦雨之中,朱寅每天早上卯时四刻,带着护卫兰察和书童康熙,进城上课。

首节 上一节 207/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