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215节

  徐渭坐下来,一双幽邃的眼眸意味深长,缓缓说:

  “你八股时文不比王瑞芳差,诗词策略等更是胜他一筹。按理说,他绝无必胜把握。可他为何如此自信?”

  “你想想,他能怎么做,乡试赌约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让你必输?”

  朱寅忽然明白了,“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不能考试!我要是连考试名额都拿不到,他哪怕考不中也是赢了,因为总算参加考试了。”

  “先生的意思是,他想让我拿不到考试名额?”

  徐渭点头,神色笃定,“这是最卑鄙的一招,也最好用。既然考场上没有必胜把握,那就干脆让你丧失考试资格。”

  “你虽然是庄知县保荐的监生,看似能谋到考试资格,因为江宁县本就有很多考试名额,江宁县匀一个名额给你轻而易举,就是知县一句话。可是…”

  “可是如果庄知县变卦呢?庄知县如果变卦,你就没有考试名额,国子监名额本就紧张,总不会给你十岁监生名额。”

  朱寅脸色有点凝重,“如果他们依靠家世,对庄知县施压,庄知县或许真会变卦。”

  徐渭摇头,“你对官场不太了解。庄知县乃是父母官,半个南京城都是江宁县管,王瑞芳等人怎么能施压?那是犯了忌讳,只会引起庄廷谏的逆反。”

  “若要改变庄知县的主意,只能拉拢庄知县,让庄知县自己愿意放弃你。”

  “当然,这第一个法子。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在你获得名额拿到考试浮票后,突然在临考前,指使人揭发你。”

  “我当年就吃过这亏。考试前被人诬陷,结果剥夺考试资格。这种招数十分恶毒,虽然有风险,却也有用。”

  “这两种法子,都能让你无法考试。但后一种法子有风险,还是第一种法子更好。所以我猜,他们应该先找庄廷谏。”

  朱寅冷笑:“他们若是找庄知县,坏我名额,我立刻就会知道。”

  徐渭在书房中踱步几圈,皱眉道:“菊社…考试名额…王世贞…”

  “稚虎,王瑞芳成立菊社,或许为了争夺南雍的乡试考试名额。但究竟怎么做,做到哪一步,我还猜不到。”

  “你先别急,等到宣社成立后,看看他们的态度。”

  (上一章的穆社,容易令人想起穆教,所以改成了宣社。宣者,圣善闻周也。宣社,甚美也。)

  ……

  朱寅离开徐渭的小院,心中明晰了很多。

  和徐渭一番商谈后,他对王瑞芳和菊社的计划,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方无论怎么做,多半是围绕“乡试名额”这个核心利益来做文章。

  可王瑞芳和菊社后面站着一个个簪缨世家,还有王世贞、董其昌这些人幕后指点。

  那里幼稚了?根本就是个庞然大物!一定程度上,甚至能代表南直士族集团。

  徐渭猜测,王世贞等人可能会借助“小儿科”的菊社,借助晚辈后生们,做一件他们早就想做的事。

  输了,大不了是小儿辈任性不懂事。

  会是什么呢?

  这个集团一旦知道田义是自己的靠山,甚至有能力将田义提前调回北京。

  他们有这个能力。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做而已。

  就算不将田义提前调回北京,历史上田义在南京也只能待两年了,不能一直罩着自己。

  自己一旦输了,可能根本没有参加乡试的机会,就会被扼杀,成为第二个神童徐渭。

  他还没有做官,就感觉到官场的险恶,感觉到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

  朱寅回到书房,第一件事就是拟定宣社的社规。

  他拿着笔,皱眉思索。小黑趴在他脚下,似睡非睡。

  宁清尘憋了一天,看着朱寅凝重的神色,忍不住有点心疼的说道:

  “我们为什么非要考科举鸭?我们在海岛上有兵,为何不直接拿下南洋一块地,发展工商业,训练军队,到时直接打回来造反。难道不比和这些小人勾心斗角痛快?”

  她奶声奶气,呆萌的小脸却一板正经。

  朱寅摸摸宁清尘的小脑袋,“你傻鸭。现在南洋能有多少汉人移民?这点人口还很分散,能练出多少汉兵?”

  “我们总不能训练异族,来攻打大明吧?那和华夏叛逆有何区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族是不能作为基本盘的。”

  宁清尘想了想,“我们不能移民出海吗?”

  朱寅摇头:“华夏人安土重迁,不到活不下去,怎么会背井离乡?别说离开大明了。你看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去南洋?”

  “再说,人口都在官府和世家缙绅手里,我们怎么移民?除非像海盗那样掠夺人口。就算能干,咱们也不能那么干呐。”

  “退一万步,就算我们在海外有了大军,打回明朝,那不也是汉人内战,会打多久?死多少同胞?胡人会不会南下?就算打赢了,国家会付出多大代价?”

  “所以鸭,我们只能考科举,有了官位,才能掌握权势和兵权,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政权。就算最后还要打仗,烈度、范围、时间也有限,代价小的多。”

  宁清尘张张小嘴,最终低下头,弱弱说道:

  “可官场险恶,你能斗得过他们吗?你要出了事,我和姐姐怎么办鸭?我们会不会像王家那样,被抄家灭族?”

  “这段时间,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能一直平安吗?”

  朱寅放下笔,抱起婴儿,“清尘,我们来到这个时代,就有可能被时代吞噬,成为祭品。”

  “我无法保证什么,我只能竭尽所能,让你们自由愉快的活着。”

  “我也很弱小,也只是一株小草,我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成为大树,能一直为你们遮风挡雨。”

  “我只能保证,但凡我不死,就不让别人伤害到你们。可万一我没了,那就靠你们自己啦。”

  “呜呜呜…”宁清尘忍不住哭起来,她抱住朱寅的脖子,“小老虎…你不要说这些…”

  小黑站起来,看着哭泣的宁清尘,眸中似乎有泪光闪烁。

  朱寅一手抱着宁清尘,一手摸着小黑的头,清稚的小脸上,不禁有点空茫悲凉…

  ………

  乌衣巷,庄宅。

  庄姝从莫愁湖回来,刚进入仪门,就见到奴仆们看到自己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庄姝冰雪聪明,立刻就明白了。

  她直入内庭,来到父亲的书房。

  庄廷谏一身燕居道袍,正在画一副乳虎图。乳虎跃然而出,快要收笔了,只是还没有画上眼睛。

  庄姝已经心平气和。她静静站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画画。

  须臾,庄廷谏端详着没有眼睛的乳虎,忽然将画笔交给女儿。

  庄姝也不说话,她微笑着接过画笔,画上乳虎的眼睛。

  画虎点睛!

  她画技已经入门,被点上眼睛的乳虎顿时憨态可掬,野趣十足。

  “好。”庄廷谏说了一个字,“你都知道了?”

  庄姝看着父亲,“只知道有人来提亲了,我没问他们。”

  庄廷点点头,“是王家。”

  “哪个王家?”

  “太仓王家!”

  PS:七千字大章献上。蟹蟹,晚安。谁能猜出庄氏父女的态度?

第142章 孝陵对

  庄廷谏坐下来,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微笑道:

  “冰人来说的,是太仓王氏王世贞之孙,王瑞芳,年仅十三,南雍监生,有神童之名。被誉为谢家宝树,青骢俊骥。”

  “四娘,太仓王氏乃江东巨室,王瑞芳据说也是读书种子,家世清贵,前途远大。”

  “我常州庄氏虽也是大族,可比起太仓王氏还是相形见绌。王家聘你为嫡孙正妻,也算我家高攀了。”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你的终身大事,爹让你自己定夺。你意下如何?”

  庄姝给父亲斟茶,神色有点刚强,下巴上的美人沟更加明显了些,说道:

  “我庄氏也不差,谈何高攀?王氏虽然显赫,可王世贞若是一死,哪有如今声势?王世贞还能活几年?”

  “说什么神童,王瑞芳再神童,比得上当年的徐渭,比得上如今的朱寅?考不上举人进士,管他什么神童、仙童,就什么都不是,顽童、凡童而已。”

  “若是王瑞芳能考中,那朱寅就更能考中。若是朱寅都考不中,王瑞芳就更考不中。”

  “他若是考不中,那就只是王世贞之孙,又何足道哉?难不成王世贞会护他一辈子?”

  她笑指画上的乳虎,“孩儿还是喜欢父亲画的小老虎,生气勃勃,虎气不俗。”

  庄廷谏毫不意外,抚须微笑:“你既如此说,也免得爹劝你。那就回了王家吧。”

  说完就呼唤书童,传管家来见。

  不一时,管家进来,行礼道:“老爷有何吩咐?”

  庄廷谏道:“你回了刘婆子,告诉她,王家的好意心领了。但小女蒲柳之姿,望秋而落,不堪配对王孙公子,实难高攀。此事还是作罢。”

  “是,老爷。”管家领命,心中也大感意外。

  原以为这门亲事,老爷和四娘子是必然答应的。

  谁知直接痛快回绝了。

  就是他都觉得可惜。王家嫡孙啊,听说还是个神童。四娘子若是嫁过去,就是王氏孙辈的当家娘子。

  等到管家退下,庄姝问道:“此事,会不会影响爹爹仕途?毕竟爹还是署理知县。”

  庄廷谏微微一笑:“我常州也是江东士林望郡,文脉深厚,唐、庄、吴、周、沈,同气连枝,相互守望,他王氏又能如何?”

  “老夫乃京县知县,因公擢升,简在帝心。没有罪名,他们动不了我。”

  “王氏欲和我庄氏联姻,也有拉拢常州士族之意。南直士族望郡,姑苏、常州、松江、徽州四郡而已。苏松向来同气连枝,常州自成一派,徽州也自成一派。”

  “苏松两郡,意欲将常州也纳入一派,执士林之牛耳,企图挟制舆论,对抗北方。”

  “可是如今,首辅申时行是苏州人,次辅王锡爵也是苏州人,朝臣半为苏松士人,陛下能放心?”

  “若是苏松常徽四郡士人同气连枝,必然会引人侧目,绝非好事。”

首节 上一节 215/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