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218节

  说完将墨迹未干的《宣社规章》递给宁清尘看。

  宁清尘看了看,小脸一片认真。

  “你这个入社条件,没有性别限制,没有身份限制,就是女人也可以,不是读书人也可以…”

  “而且一旦加入宣社,不管加入几个社,都要以宣社为主,必须先参加宣社举行的雅集…”

  “还有,宣社的社员,恪守仁、义、礼、智、信、忠、勇、孝、悌,致力于扶危助弱、弘扬正气、诛邪卫道、致君尧舜、公心谋国…”

  “嗯,很有迷惑性,也很有指向性,起码能骗过皇帝大臣。可是这个规章,简直就是后世政党的东西,会有人参加?那些追求高雅,只喜欢诗社、琴社的读书人,会参加吗?”

  朱寅道:“宁缺毋滥,那种人不参加更好,我也不在意。宣社是我们的基本盘和人才库,加入条件比较严格,组织纪律也比较严密…”

  《宣社规章》不但有明确的八字真言,二十字宣言,还规定了加入的条件。

  内部机构非常简单。有职务的只有九人。

  社主之下,就是平级的左右社理,左右社监,春夏秋冬四使者。

  其中管公账支出的秋使,是专门留给小媳妇的。

  九人以下,都是没有职务的社员。所以宣社其实没有层级机构设置。

  于是,宁清尘不解的问道:“为什么没有机构组织?这怎么日常管理?”

  但很快她就明白了,“你是怕引人侧目,遭到忌惮?”

  朱寅点头:“不错。我很想设置层级机构,但是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不设。”

  “暂时不设置,宣社就看似松散,和一般会社没有太大差别。可一旦设置了各种管理机构,那性质就有点严重了。容易被人抓到把柄。”

  “等到以后机会成熟了,我们有了一定的实力打底,再改组宣社,设置机构不迟。”

  宁清尘举起小手:“朱社主,我要加入宣社!可以给我一个社理的位置吗?左右社理,刚好我和姐姐来当。”

  朱寅:“………”

  想了想,他拉着女婴的手,耐心的哄道:“等你长大了,就是社主都能当,何况社理?可是你现在太小啦。”

  “咯咯。”宁清尘笑了,“真的鸭?那我要快快长大。”

  “唉,姐这有趣的灵魂,何时能冲破幼小身体的束缚鸭。”

  朱寅摸摸她软嘟嘟的小脸,笑道:“快了快了。”

  朱寅拿着《宣社规章》去找徐渭,徐渭没想到这规章的格调如此高。

  可是到底徐渭高明,他把二十字宣言改动了一下,将其中的“扶危助弱”改成了知行合一。

  这一改,整个宣言的意味就变了。

  一下子和心学联系起来,火药味顿时淡化了很多。

  “好!”朱寅不禁赞叹。

  “先生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啊。心学信徒本就是实干之才最多,实在和我宣社宗旨异曲同工,这四字一改,宣社就能吸纳心学之才了啊。”

  和徐渭相处越多,朱寅就越了解徐渭的大才。

  徐渭笑道:“你这‘扶危助弱’四字,乃是仁人爱物,悲悯苍生之念,最是难得可贵。可惜…”

  “可惜这四字也不能公然宣扬,否则就有蛊惑人心、替天行道之嫌。有人听这四字,难保不想到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梁山好汉。若是借此攻讦宣社,就是麻烦。”

  朱寅点头:“如今改成知行合一、弘扬正气、诛邪卫道、致君尧舜、公心谋国这二十字,就挑不出把柄了。”

  “先生,就请出任宣社左社理之职,如何?”

  朱寅很是满意,日本明治维新,华夏心学思想功不可没。

  徐渭抚须,“可。”

  于是,徐渭就成为宣社的左社理。

  ………

  商阳等四人全部同意《规章》,当即加入宣社。

  商阳为左社监,莫韶为右社监,何必为管辖雅集、聚会的春使,韩尚管辖对外联谊、招募社员的夏使,宁采薇为管辖财权的秋使。

  右社理暂缺,管辖印刷出版和宣传的冬使暂缺。

  宣社一成立,立刻张贴通告,吸引各堂监生加入。

  可是众人得知社主是年仅十岁的朱寅,哪怕朱寅是神童,他们也不愿意加入。

  宣社的八字真言和二十字宣言,也让他们觉得严苛另类,不禁都望而却步。

  直到下午,朱寅的结社通告都张贴半天了,仍然应者寥寥。

  王瑞芳和董释等人得知,不禁嗤笑不已。

  “哈哈哈!朱稚虎也拾人牙慧,学人结社。可是他这个宣社,如今只有七八个人!真是令人喷饭!”

  “西施效颦,邯郸学步,徒惹人笑耳。”

  也不怪他们耻笑。菊社成立当天,就有三十多个社员。

  如今不到十天,社菊已经有两三百人!

  声势和人数,已经能和成立多年的老牌大社分庭抗礼。

  而且菊社的背景势力,就是老牌大社也难以匹敌。

  谁都知道,用不了太久,菊社就会成为南雍第一大社,甚至将来有可能成为南直第一大社!

  而已成南雍大社的社主,居然是年仅十三的王瑞芳。

  随着菊社强势崛起,原本因为神童名头被朱寅夺走而光环不再的王瑞芳,再次风头大盛,神童之名再次加持,而且更胜往昔。

  朱寅的名声,一下子就被压了下去。

  在菊社成员的刻意打压下,朱寅神童的形象被冠以“小儿科”、“诗词小道”、“雕虫小技”,各种虚化、淡化、矮化。

  菊社的宗旨是王瑞芳的一首诗:

  风花雪月清雅事,

  琴棋书画太平时。

  庙堂江湖君子在,

  家国天下同道知。

  这首诗朗朗上口,说的非常明白,菊社就是既要纵情风雅,又要议论政治、关心国事的会社。

  比宣社的八字真言、二十字宣言清雅多了。

  快要散学时,只有三个人加入宣社,这三人是顾起元和他的两个同窗好友。

  顾起元是赵婵儿丈夫,他加入宣社,不仅是捧场,也因为比较认同宣社的理念。

  朱寅当即请顾起元担任右社理。

  于是,加上不在现场的徐渭和宁采薇,宣社只有十个人。

  成为国子监人数最少的小会社。

  王瑞芳等人更是百般挖苦。

  可是朱寅一点也不急。他很清楚,国子监中有不少心学信徒,这些人正在观望。

  也有心学的会社,但组织很涣散。

  他们一旦发现宣社符合他们的理念,他们就会加入。

  而且国子监有很多顾起元这样的寒门秀才,他们天生和菊社那帮人尿不到一起,天生就是宣社的潜在力量。

  只要宣社的理念宣传到位,他们很多人都会加入!

  朱寅估计,最多三个月的发酵,宣社就会迎来爆发式发展。

  散学后,朱寅又请所有社员到酒楼吃饭,聊表庆祝。

  宣社就这么仓促的草草成立了。

  ………

  大半个月过去。

  时间一晃就到了十一月底。朱家占地百亩的工坊,终于拔地而起,全面竣工。

  这段时日,朱寅白天带着清尘上课,晚上给学员培训。

  或参加宣社的聚会,或去看看沈一贯、田义、庄廷谏,或管理情报网,或巡查三个庄园和八个药园,熟悉庄园佃农和药园药农。

  当然,每天早上,也要练习骑射、戚家武术。

  每天安排的满满当当,十分充实。

  就是他的八股时文,也在反复破题和沈一贯的指点下,进步明显。

  月底考试,老师明确考评,时文有进步,更加“圆润温良”,已经有些火候。

  到了腊月初一,朱寅终于请假了。

  和采薇约定好的时间快要到了。

  当初和采薇约定,腊月初八在舟山聚首,再一起携舰队攻打西班牙的征明基地伊特岛!

  快三个月不见采薇,朱寅很是想念。

  腊月初一,朱寅带着宁采薇等人,以南下探亲为名,坐船走运河,直下浙江。

  打算到了运河的终点杭州,再坐船到宁波,花钱收买巡海巡检和海防卫所,雇船出海。

  ………

  朱寅南下之际,宁采薇也带着两艘大江船,带着二十多人,五千斤晒干的奶粉,顺着珠江直下沧海。

  再次过广州湾,宁采薇心情又自不同。

  之前雇了一艘船,只有十几个随从。

  这次是两艘大船,多了十个岑冰秀赠送的僮奴武士。

  宁采薇穿着一身僮家云罗彩裙,身上银饰璀璨,像个僮家贵族的小姐。

  宁采薇站在甲板上,看着珠江北岸繁华如烟的广州城,双瞳如剪。

首节 上一节 218/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