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261节
秦商贩卖木材给朝廷建造宫殿,动辄价值百万两白银。晋商对蒙古和后金走私,一单百万两的生意也算不得稀奇。
但对于张、刘两家来说,三十万两一单的生意就是了不得的大手笔了,之前都不敢想。
可是暴利之下,他们怎么可能不干?冒点风险,当一次掮客,转手就是二十万两的利润。二十万的利润啊,你居然不干?
没道理!
所以大半个月前,有个南洋海商找到张世勋,说希望购买进贡给皇帝的贡缎。
最少要一万匹贡缎,一百匹极其昂贵的缂丝锦绣、一百匹同样昂贵的松江大绒。
如果张家能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再额外收购价值二十万两的织物。
这单生意很大,可转手就是二十万的利润!
张世勋听到海商这个条件,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张家的走私货物,本来就以绸缎棉布为主,偶尔也勾结制造局和印染局、神帛堂,倒卖一点最好的贡物,讨好海商。
可是这么年来,张家最大的出海生意也就是几万两银子一单。
三十万两一单实在是有些吓人了。张家银库,也只有十几万两的现银啊。
可是这么大的利润不干,那不是傻么?
而且那海商十分痛快,表示只要货物装船,就付两万的定金。那海商说,洋人有的是银子,给钱最大方,只要货好!
张世勋仅仅考虑了两天,就答应干了。
说到底就是走私,张家都走私多少回了。无非这一次数量格外大而已,怕甚么?
但为了分摊风险,他找了刘家一起干。
于是,张家和刘家动用了在织造局和印染局的老关系,要求倒卖御用贡缎一万匹,缂丝一百匹,大绒一百匹。
银子一到,织造局和印染局的主管太监,当即答应了。
说起来,南京两局倒卖御用贡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本来应该进贡给宫里的御用织物,每年起码有一半被倒卖。
那么缺口怎么补上?不能只交宫里一半吧。
那皇上还不砍了他们的脑袋。
好办啊。再廉价收购民间作坊的织物,冒充贡缎,补足缺额即可。
如此一来,差价也赚了,缺额也补了。
但这两种织物的质量,当然是有差距的。交上去不怕露馅么?
不怕。
因为每年交上去的贡缎,根本就用不完。光是江南几大局,每年就上交四万多匹贡缎啊,皇上用的完?
大多数最后还是赏赐用了,或者“陈旧了”贱卖掉,或者“库房失火”烧毁了。
只要保证宫中的主子们用最好的织物,问题也就掩盖住了,没人较真。
所以这一次,南京两局那伙太监仍然照常一般,有恃无恐的倒卖了大批贡缎给张刘两家。
反正是老主顾了。无非这次要的特别多罢了,有甚打紧?
哼,虽然田义和两局不对付,一直在找两局的把柄,可他这个流水官儿般的守备,哪里摸的清坐地虎般的两局?
张刘两家拿到贡缎装船,那海商看到贡缎,仔细检查之后,当即付了两万定金。
两家又装了自己的货,但还不够。
又收别人的货,都是南京本地相熟的豪绅大户。
这才凑齐了三十万两白银的货物,全部装船。
海商要求,货物送到崇明岛的高头沙交割即可,不需要出海太远。
张刘两家更是放心了,货物只送到崇明岛高头沙,出海数十里即可,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如今的崇明虽然远不如舟山、濠境、登州,却也算一个走私据点。
宁采薇继续说道:“关键还是勾结织造局太监,挪用御用贡缎的事情。这个消息到时放出去,那些货主都会上门要货,也没人敢借钱给两家。”
“通知下去,让张刘两家立刻开船出海,七日之内,我要听到海船被劫的消息。”
康熙多少有点担心,“采薇娘子,张刘两家这次把护卫私兵都压上了,共有三百多人护船,船上还有火器。万一咱们劫货失败,让他们把货带回来了,那咱们的两万定金就打水漂了。”
宁采薇冷笑道:“三百多家兵又如何?大不了打一仗,最多增加点伤亡,靖海军是海上精锐,只要他们到了海上,那就是靖海军的鱼肉。劫了价值三十万的货,还心疼两万定金?”
“不出意外,红袖一定会带回好消息。”
被宁采薇派出去通知靖海军的负责人,就是丁红缨。
康熙道:“采薇娘子,这么大的事,是不是要和主公商量商量?”
宁采薇摇头:“不要打扰他,大考在即他不能分心。录事寮(虎牙)的人要都动起来,此事我们来做就是了,成败我们担着就是。”
“是!”康熙笑道,“等到两家走私出海的货被劫,倒卖贡缎的消息传出,他们就不仅仅是亏钱的事了,还要吃官司。”
宁采薇又道:“你再散布消息,就说朱家愿意借贷给青桥里的佃户,利息每年只要一成!用劳力抵押!”
“每户最多可以借贷三十两。无力偿还,就可以做工抵偿。他们在朱家借的银子,就可以偿还刘、张两家的高利贷了。”
如今的佃户大多都欠债。债务和高利贷,是豪强控制他们的重要手段。
宁采薇这就是釜底抽薪了。这是从人力资源入手,启动并购项目。往往这种并购属于强行、恶意的并购。
宁采薇这是从资金流、信誉度、官司、人力资源四管齐下,先让张刘两家从优质资产沦为劣质资产,再挖人力,最后搞到破产清算。
康熙跟着朱寅一年了,学了很多东西,也参与了不少计划,感觉很是痛快。可此时跟着宁采薇做事,感觉又不一样。
采薇娘子做事,好像更喜欢用到银子。和主公的法子,很有些不同。
宁采薇还有一些话没有说。
南京两局的掌印太监,是当今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鲸的人,对田义一直阳奉阴违。
便宜姑父最难插手的地方,就是南京织造局和南京印染局。
这一次,通过倒卖宫缎、违禁走私之事,还能让便宜姑父找到借口,解决两局掌印太监,将两局的人事权拿到手里。
一箭三雕!
她现在要银子有银子,要后台有后台,要武力有武力,就算张家家主是按察使,也无法阻止张家败落!
宁采薇又道:“还有,你找到已死产婆孙婆子的侄儿,告诉他们,他们的姑母一家人,是被张世勋派人放火烧死的。”
“去年夏天,张世勋的小妾难产而死,一尸两命。张世勋迁怒孙婆子,夜里派人烧其屋,一家死于大火。这件事你是知道的吧?”
康熙点头道:“知道。还是俺的线人告诉俺,俺汇报给主公的。”
“采薇娘子的意思俺懂了,送银子给他们,让他们告张世勋纵火杀人。送多少银子?”
宁采薇冷笑:“先给他们十两,指点他们去找巡按御史乔壁星告状。只要乔御史接了状子,就再付他们三十两银子!”
康熙领命道:“采薇娘子放心,俺不会让他们知道,让他们告状的是俺们。”
等到康熙离开,宁采薇又唤来了顾红袖。
“红袖,宁寅银行,可以成立了。”
………
六月初九,是个好日子。
黄道吉日,利于远涉江海。
张、刘两家的走私船队,终于扬帆启程。
张世勋和刘元初神采奕奕,一起在庙中上香,祈祷去崇明的船平安无事,交货之后换回来几十万的白银。
这是两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
张世勋在东山寺抽了可问财禄的观音签,竟然抽了一支上签,乃是第十四签《子牙弃官》,签诗却是:
“宛如仙鹤出樊笼,脱得樊笼路路通…”
签解是:“任意无虞,路有亨通,随心自如,逍遥如人。”
“…求财-合;交易-合;行人-见;田蚕-秋利;山坟-吉…”
张世勋看了,哈哈大笑道:“天意如此,吾无忧矣!”
刘元初也笑道:“好!是《子牙弃官》,好兆头!”
可是这天下午,张世勋就接到一个恶心不已的消息。
宁大脚居然宣布放贷给青桥佃户,一年只要一成利息!
而且不要任何抵押,搞了个什么劳力抵押,还不起银子就做工偿还。
真是岂有此理!
得到消息的刘元初,也怒不可遏,大骂竖子可恨。
朱寅这是仗着有庄廷谏撑腰,仗着南雍神童的名头,要作死了!
之前宁大脚大肆招募本地年轻男女进厂做工,已经严重影响到本地安定。
如今又低息放贷,收买人心,蛊惑百姓,唯恐本乡不乱!
朱稚虎无耻小儿,其心可诛!宁大脚淫贱材料,卑鄙下流。
损人不利己,故意坏规矩!
接下来更让张世勋和刘元初恼怒的是,他们的佃户听到宁大脚低息放贷的消息,再也不顾两家的警告,纷纷去向宁大脚借贷,企图偿还欠自己的高利贷!
听说宁大脚搞了个宁寅银行,用狗屁银行向佃户们借贷。
每户最多居然能借三十两本金!偿还期限长达五年!
张世勋和刘元初,第一次遇见如此棘手的问题。
阳谋!这是小毒虎和宁大脚的阳谋!
可是眼下他们的私兵都护送走私船离开了,两家暂时没有了武力,也不好强行阻止佃户去借贷。
两人商量之后,一边派人带着厚礼去见应天知府,一边一起去朱家,打算和朱家谈判,也算缓兵之计。
然而两人万万没想到,他们屈尊降贵的第一次来朱家,递上名帖之后,随后名帖居然被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