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27节
这也是恩荣宴的规矩了。
因为进士们连日考试着实辛苦,都绷的很紧。如果恩荣宴还要遵循宴会礼仪,那就未免不近人情。
若是敬酒,那这恩荣宴就不用吃了。
所以嘉靖之后,恩荣宴的氛围越发轻松,宴会礼仪弃之不用。
本来,朱寅作为状元,要代表新科进士一一敬酒。申时行发了话不用敬酒,朱寅倒是省了很多事情。
他仔细观察申时行这个大名鼎鼎的明朝首辅,发现申时行的心思也完全不在筵席上,而是有些心不在焉。
礼部尚书等人也都是有点心不在焉。他们不止一次看向朱寅,目光都大有深意。
虽然申时行平易近人,笑容和蔼,可宴会上仍然弥漫着一种上位者的官威,气氛十分压抑,众人都是谨小慎微,无法真正放开。
这些老相公,可是首辅、礼部尚书啊。
有这些大佬在此,大家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恐出了岔子留下不好印象,谁能真的轻松下来?
很快,各张席位上就摆满了菜品。但却分为三等,各有不同。
朱寅是状元,用的是上等酒席,而且独自一席。却是:
“果子五盘,宝妆茶食五盘,凤鸭一只,小馒头一碟,大馒头一分,小银锭笑靥二碟(油炸面),棒子骨二块,羊背皮一个,花头二个,汤五品,菜四色,添换羊肉一碟,酒七钟。”
这是定制,都是有规定的。
第二等和第三等的席面,有一小半的菜品和第一等不同,品种也没有第一等丰富。
加上朱寅又是独自一席,他的酒菜比其他进士丰富的多。别说他一个人,就是两个朱寅,那也吃不完。
可是在朱寅看来,要说这恩荣宴有多豪奢,却又不见得。
新科进士中,大半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平时锦衣玉食的人。对于这恩荣宴,他们其实不以为然。
太普通了。
这一桌酒菜,有二两银子么?肯定没有。
他们自己平时请客,随便一桌席就能花个七八两,都是寻常事,不算大手大脚。
朱寅见了,也不由撇撇嘴。
明朝皇帝,对臣子实在是小气啊。这种小气不仅仅体现在俸禄,也体现在宴会上。
堂堂恩荣宴,算是国宴了,还没有乡试的鹿鸣宴丰富。
乡试鹿鸣宴,还有山水八珍,还有海参、鱼翅这等硬菜、大菜。一桌没有七八两银子置办不下来。
甚至这恩荣宴,都未必比得上富裕州县中秀才的酒宴。
朱寅很是无语。
不是说一定要奢侈,他对饮食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种酒菜已经是奢侈了。
可这是吃的问题么?
三年一次的恩荣宴,代表天子和朝廷的体面,这么普通像话么?
制定这种标准的恩荣宴,可能是为了提倡节俭之风,彰显国家抑制奢靡的态度。
可问题是,很多新科进士都是豪族出身,人家平时山珍海味,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看到这种酒宴,会作何感想?
再说,你皇帝在宫里奢侈无度,一年光皇帝的伙食费就是十三万两。然后三年一次的恩荣宴,招待几百个新科进士,只花一千两银子?
你像话么你?
果然,朱寅抬眼一看,只见很多出身富贵的进士,都是面露冷笑,已有轻慢之意了。
礼官唱道举杯,很多人都不积极。而是盯着堂前的歌舞。
有一说一,恩荣宴的酒菜很一般,可是宴会上的宴乐歌舞水平极高。
口福免了,眼福和耳福却是不小。
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都被歌舞吸引了。
只有郝运来这种出身小农的寒家进士,对这酒席还算满意。
朱寅的心思也不在歌舞上,还是在他第一份题本上。
明朝的新科进士是可以上疏的。别说他已经是翰林侍讲了,上疏当然更没有问题。
众位大佬只是走个过场,他们只喝了几杯酒,意思一下,很快就会离开。
只有等到大佬们离开,进士们才能无拘无束的相互酬酢。
申时行等人喝了几杯酒,刚要起身离开,一个清稚的声音忽然说道:
“大纳言(通政使),翰林侍讲朱寅,因弹劾郑国瑞、郑国望兄弟豢养蒙古武士、走私出关等不法之事,有本上奏!请大纳言进承御前!”
众进士悚然一惊,一起循声看去,却见神童状元朱寅,正捧着题本,义正辞严的满是决绝之色。
郑国望一张俊美的脸蛋,立刻阴云密布!
PS:今天太忙,就到这里了。蟹蟹,晚安,新年快乐!
第205章 陛下在耍心眼!
朱寅在恩荣宴上发难,当然是和商阳等人商量之后,深思熟虑的反击。
因为皇帝已经怠政废朝。从万历十七年开始就极少上朝,很少露面。
上朝的机会很少,朝廷官员齐聚一堂的场合自然也就很少。
朱寅也就很难借助朝会当众发难。
他如果走常规法子将奏本递交通政司,再通过通政司递交给皇帝,那么皇帝完全可以在郑氏影响下,留中不发!
如此一来,他的题本就是石沉大海。朝臣不知道此事,他自己反而暴露了意图。
那么他就一下子陷入最危险的境地。郑氏会在朝臣反应过来之前,对他动手。
之前,不止一个朝臣弹劾郑氏族人骄横不法。可都被皇帝留中,最后冷处理的不了了之。
所以,当众弹劾,让尽可能多的官员知道这件事,才是朱寅的反击机会。
而今日的恩荣宴,就是最好的的机会。
宴会上有三百多个新科进士,很多人还是一腔热血。还有一百多个朝臣,首辅、礼部尚书等大佬也在。
刚好大纳言(通政使)也在宴会上。大纳言职责所在,没有理由拒收他的奏本。
好几百人济济一堂,一旦发难就能点爆舆论,朝野瞩目。
大纳言只能当众收下题本,按制度送入宫中。
朝野瞩目之下,皇帝还怎么留中、扣压他的奏本?当然只能走程序了。
这是看似胆大冒险,其实有惊无险的一招。
也是朱寅的无奈之举。
从他入京开始,郑氏就不择手段的谋害他这个神童,之前还利用锦衣卫,如今更是策划让他当驸马,断他前程。
当了驸马,就不能再当文官、握实权。政治生命被宣告死亡。
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不考虑仕途,也绝对不能辜负宁采薇。
万万不能当驸马!
可大明朝只要不同宗,同姓也可为婚。他又没有超过十六岁,还没有娶妻成亲,按制符合驸马条件。
万历这种任性的皇帝,要真是听了郑氏的枕头风,很可能下旨赐婚。
群臣强烈反对废长立幼,那是因为关系国本。可难道还能强烈反对招神童为驸马?这又不是国本。
真要一道赐婚圣旨下来,朱寅固然可以抗旨不遵,硬扛着不当驸马,可是仕途肯定完蛋了。
随便找个罪名下狱,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真想杀他,也没人能救他。
所以,必须在万历被郑氏说服下旨之前,抢先反击郑氏,甘为马前卒公然反对郑氏,将事情闹大,获取整个文官集团的支持。
那么事情就会变为国本之争。
这种情况下,皇帝再敢赐婚让他当驸马,就必须和整个文官集团打擂台,会遭到朝臣们的集体反对。而郑氏和朝臣的矛盾,会公开爆发。
他将成为文臣集团的一片逆鳞,动他就是针对整个文官集团。
万历和郑贵妃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再招他为驸马。
这个道理,在场官员们立刻就想通了。
就是申时行都有点意外,没想到朱寅年仅十二,手段就如此老辣。
谁也没有想到,神童状元会在琼林宴上,当场向通政使递本,当众明言要弹劾郑氏。
在一片祥和的恩荣宴上这么干,前所未有啊。
十二岁的连中三元前所未有,可神童状元此举也是前所未有。
新科进士们一脸惊愕,大佬们却神色精彩。
果然是连中三元的神童,上道,太上道了!
申时行还算矜持,礼部尚书于慎行却是面露微笑。
于大宗伯极力反对万历废长立幼,多次要求万历立朱常洛为太子,早定国本。
万历喜爱朱常洵,一心废长立幼,对于慎行深恶痛绝,甚至停发所有礼部官员的俸禄。
此时,于慎行等人对朱寅十分满意。
神童没有令人失望,终于出手了。
郑国望短暂的震惊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朱寅为何在恩荣宴上突然发难。
朱寅用心之险恶,出招之诡谲,真是妖童!
通政使一脸肃穆的接过朱寅的题本,朗声说道:
“转呈题本,乃通政司职责所在,本官不敢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