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33节
“惟愿殿下贵体安康!福寿安宁!”
朱常洛展开双臂,弯腰垂首道:“诸位长者免礼!常洛铭记在心!”
很多人见到朱常洛的风范,不禁对朱常洛好感大升。八成以上的朝臣都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此时看到朱常洛不卑不亢,有礼有节,都是十分欣慰,支持皇长子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太子…哦不,是皇长子,真有贤君之姿啊。将来若能继位大统,一定是皇明之福。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朱寅教导的好。对朱寅的评价也更上一层楼。
朱稚虎年仅十五,已有名臣之风、能臣之才。千古清官循吏,莫能先也。
朱寅眼见学生按照自己的吩咐,趁此良机大大收了一大波好感,这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自己为学生涨声势的计划,超过预期的完成了。常洛这几年进步很大,今日配合的很完美啊。
首先,常洛成功的在群臣面前亮了相,不但让群臣都认识了他,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还彰显出皇长子的气度和风范。
如此一来,大多数本就支持常洛的大臣,就会更加坚定、更加有力的支持他。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事,常洛会成为朝野高度关注的存在,他在宫中的处境会被群臣盯着,皇帝和郑贵妃就算对他下手也难了。
除非皇帝有魄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百官决裂,清洗整个朝堂。否则的话,皇帝已经没有办法对长子下手了。
朱寅这一招,类似吕后和张良支持孝惠的计策,请出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孝惠站台,阻止高帝废太子。
果然,高帝见到商山四皓支持太子,只能遗憾的对戚夫人哀叹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横绝四海,可当奈何…”
虽然洛儿还不是太子,王恭妃更非吕后,可万历的魄力和手腕也远不如高帝。大明群臣代表的民意,也远超商山四皓。
这就是朱寅的“挟百官以制天子”!
今日之事,等于为自己的学生穿了一件盔甲,处境将大为好转。
然而朱常洛的想法却又是一番景象。
虽然他知道先生为他好,可是被先生教导了几年,他懂得了很多道理,知道了外面的广阔天地,也更厌恶当皇帝的冷漠父皇。
所以,虽然他今日赢得了群臣的好感,可是他…不想当太子!
真的。
他不想当什么太子,更不想成为父皇那样的人,当大明的皇帝!
他只想像一个普通的富家子弟那样,在外面广阔的世界,无拘无束的活着,自由自在的活着。
那是他越来越大的执念!
他讨厌这囚笼般的皇宫!讨厌这一堵堵挡住视线的高大宫墙。
可是,他又不能告诉先生。先生教导他这么多,对他这么好,先生想把他培养成为一代明君。
他怎么能让先生失望?如果自己对先生说,自己不想当太子,先生一定会伤心的啊。
或许是心中没有争夺储位的欲望,朱常洛的神色更加淡定了,看在群臣眼中,对他的评价更好了。
皇长子殿下如此年少,居然如此从容啊。
善哉!
朱常洵此时也忘记了哭泣,更没有再为高寀说话,只是畏惧的低着小脑袋,小脸发白。
“罢了。”朱常洛温和的说道,“三弟知错就好,为兄是为了你好,并无恶意。”
朱常洵身子一颤,可怜巴巴的“嗯”了一声。
他没有想到,这个长兄原来这么厉害,这么多大臣都礼敬他。
田义这才拿出内相的身份,肃然说道:
“高寀,你还不谢过皇长子殿下的恩典?真想被治罪,或者去南京守陵么?”
高寀身子颤抖的如同寒冬腊月的鹌鹑,挣扎着爬起来,狼狈万分的跪在朱常洛面前,哭丧着脸道:
“奴婢高寀,谢殿下恩典…”
他当然不会真的感谢朱常洛,可是心中再也没有对朱常洛的轻慢之心。
朱常洛小大人般的说道:“你受了伤,自己回去请太医瞧瞧,再自己去给父皇请罪吧。”
“是!是!谢殿下!”高寀磕了个头,如蒙大赦的离开武英殿。
那身影,很像是一条狗。但不是黑狗。
王锡爵脸色舒缓了很多,说道:“百官这就准备入殿吧。两位殿下先请!”
朱常洛还是按照朱寅的话说道:
“常洛并非代表父皇而来,代表父皇主持大宴的,是内阁和司礼监,还是诸位阁老和内相先请吧。”
朱常洵不知道说什么,忍不住站在朱常洛的身后,似乎这样会安全一点。
王锡爵笑道:“如此,老臣就僭越了。”
说完对田义道:“田公乃是内相之首,田公先请。”
田义礼让道:“阁老乃元辅,当然阁老先请。”
两人礼让一番,这才联袂而入。众人按照官品,依次入殿。三品以上在大殿,三品以下只能在殿外廊下,甚至广场上。
大殿深处,九龙戏珠平金屏风前设着紫檀须弥座。虽然皇帝照例不到,可参加庆功宴的群臣还是要行礼。
庆功宴,可不仅仅是宫宴那么简单,而是要行封赏之礼的。
但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秉笔太监陈矩,各自手捧封赏的敕命、诰命立于丹墀东侧。
教坊司乐工在殿角架起十六面建鼓,青铜编钟悬垂的流苏,被穿堂风拂得微微晃动。
庆功宴的第一件事,当然是代表皇帝,集体宣读立功将领的名单,以及封赏。
等到众人各自昭穆有序的就位,田义和陈矩这才将已经批红、用印的诰命和敕命,交给礼部尚书罗万化。
按理说,封赏武将,应该是兵部宣读。
可庆功宴又是大礼,不是一般的封赏场合,所以一般是礼部来宣读。
罗万化展开封赏五品以上武将的诰命,展开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念完了冗长的场面话,终于念到了武将们关心的内容:
“…李如柏授山东备倭副总兵!”
“…熊廷弼授予……”
PS:今天就到这里了,欲知熊蛮子、毛文龙、曹文诏等人获封什么官职,请看下回分解。不要打我啊,蟹蟹,晚安。
第278章 自由比皇位更可贵啊
“…授熊廷弼为蓟镇分守山海关参将,封昭勇将军,加山海卫指挥同知,转上骑都尉,赏银三百两,玛瑙杯一对,飞鱼服一领。”
很多武将都纷纷看向熊廷弼,目光有点艳羡。熊廷弼本来只是个守备,经过西北之战,被朱寅保举叙功,越过游击将军,直授分守参将!
参将是差遣,本身并无品级。所以熊廷弼的品级其实是正三品的昭勇将军、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而他之前的本官品级是五品千户,可谓连升几级!
武官队伍中的熊廷弼,听到封赏自己的诰命神色平静。他早就从朱寅那里知道,自己会获授什么军职。
他此时与其说是激动,还不如说是对朱寅充满感激。
四年!仅仅四年时间,他就从一个报国无门的武举人,历经把总、守备,如今又升到了参将和指挥同知!
这难道是他的能力吗?
若非恩公百般抬举,他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漂泊,估计仍然报国无门,怎能有今日气象?
熊廷弼心中对朱寅感恩戴德,却不知道如果不是朱寅的“帮忙”,他此时已经弃武学文考科举了,而且六年后就考中进士,成为清贵的文臣。
朱寅当然更不意外。熊廷弼这个山海关分守参将的职位,可是他在老师和姑父的帮助下,特意为熊廷弼谋取的。
此时的山海关还没有设镇,分守参将就是山海关最高将领。山海关分守参将和山海卫的辖区重合,不但麾下有整整八千兵马,还参与管辖山海卫的军户、军田等民政,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节度使,可谓一个肥缺。
若非熊廷弼朝中有自己当靠山,这个肥差绝对轮不到他,哪怕他有军功也别想。
在朱寅看来,熊廷弼是战略统帅,将来必有大用。把熊廷弼放在山海关,当然是布局深远的一步棋。
义父老了,蓟镇军权已经落入别人手里。而熊廷弼这个属于蓟镇的参将,就是为了将来接任蓟州总兵的。
却听大宗伯罗万化继续念道:“…授曹文诏为昌平镇骑兵游击将军,封武德将军,加羽林右卫千户,转骁骑尉,赏银二百两,飞鱼服一领。”
昌平镇不属于九边大镇,只是不到三万兵马的小军镇。然而它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军镇,负责守卫京西至关重要的居庸关和大明皇陵,防区距离京城只有八十里,类似禁军的存在,所以也非常重要。
曹文诏这个骑兵游击,管辖昌平镇唯一的独立骑兵,统带两千多马队,是北京城外最精锐的一支野战骑兵了。
游击和参将一样乃是差遣,并无品级。曹文诏的品级是正五品的武德将军、正五品的千户。
曹文诏半年前还只是个骑兵什长,被朱寅直接提拔为把总,这次又当上游击将军!
也是连升几级!
而他的年纪只有十六岁!十六岁的游击,也算是少见的了。
曹文诏不禁心神激动,他毕竟只有十六岁,怎么可能淡定?更重要的是,下月就要和红缨成亲,他能为红缨争取一个诰命了。
虎叔对自己真是恩重如山啊。不但不拘一格简拔自己,还极力举荐,让自己担任骑兵游击,更将红缨许配给自己。
曹文诏早就暗暗发誓,此生此世一定要报答虎叔。
朱寅扫了英武俊朗的曹家小将一眼,露出一丝讳莫如深的微笑。
德谕,你入吾彀中也。
他受了我的赏识,娶了我的大侄女,将来可要听话哦,咱们是一家人啊。
想到这里,朱寅不禁感受到了权势的美妙滋味。
是权势,让他将熊廷弼、曹文诏这种出自底层寒门的人才,骤然提拔到高位,他们的荣辱贵贱,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不然为何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呢?
没有权势,那你只能乖乖当个小丈夫了。
很快,罗万化就念到了毛文龙的名字:“…授毛文龙为辽东镇抚顺海防游击,封武德将军,金吾右卫千户,转骁骑尉,赏银二百两,飞鱼服一领。”
毛文龙当然早就知道了,可此时听到对自己的封赏,还是激动难抑。心中对朱寅更加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