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517节
朱寅不以为意的微微一笑,“这算什么?以后还有的玩儿呢。咱们要以世界为棋盘,各方势力为棋子,与历史对弈,与时代对弈。”
宁采薇道:“你可不要太过自信、麻痹大意。朝堂波诡云谲,还是很凶险的。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咱们不能刻舟求剑,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我告诉你一件事。我这次打日本时,做过一个测试。我暗中授意一个商团将领,让他故意在军议上提议攻打山东衡王府,抢了豪富闻名的衡王。毕竟,衡王府距离海边只有一百多里,战术上完全能做到。”
“我当然不是真想抢衡王,那不是你的计划。我只想测试一下大家是什么反应。你猜,诸将怎么看?”
朱寅道:“他们不同意?”
宁采薇点头,“他们不同意,说那个商团将领大胆。他们认为,攻打衡王府是造反,是彻底得罪朝廷。这不仅是诸将的想法,也是普通士兵的看法。军中甚至有招安的念头,被我掐灭了。”
“小老虎,靖海军的将士是不愿意和朝廷打仗的。在他们心里,大明仍然是家国,皇帝仍然是皇帝。他们都不想对衡王动手,何况皇帝?我们指望他们硬生生的造大明的反,目前不太现实。起码还需要好几年思想教育。”
“所以,朝堂的经营布局,就显得尤其重要。”
“就说这次回京,你知道皇帝和朝廷会怎么封赏你?”
朱寅早就想过这个问题,说道:
“我已经是兵部右侍郎了,可资历太浅,拜金帝和首辅都想压着我,这次不会让我升官了,也不会让我升三孤。估计会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再赏赐一些银子、绸缎之类。”
“就这?”宁采薇摇头,“咱还没有儿子,就要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有个屁用,姐才不稀罕。”
“就没有封爵的希望?”
朱寅道:“倒不是没有可能。就算不能封侯,可封伯肯定够了。可是封爵对我这个文臣来说,未必一定是好事。”
“我猜,或许有人会捧杀我,提议给我封爵。我如果封了爵位,就会被打上勋贵的标签,有损文臣的清贵,或许会止步尚书、都御史,入阁就难了。”
“虽然封了爵位入阁有障碍,却能更快的当九卿,省了当九卿的资历。否则,怎么也要熬个几年,才能位列九卿。”
“不过,也没有明文规定,文臣封爵就一定不能入阁。只是入阁的难度会很大,可能性会小很多。”
宁采薇笑道:“有爵位也有好处。万一你被夺官,可能还有爵位在身。你是状元神童、翰林学士出身,文臣中的文臣,就算封了爵位,也没人能否认你的文臣身份。”
朱寅道:“虽然本职不会升,但谋取朝鲜兵权却大有希望。如今满朝哪个知兵的大臣,比我更了解日本?舍我其谁?”
“我已经在营造声势了,加上郑国望也会推荐我,应该能去朝鲜取代郝经。不过,怎么也要等到明年二月,不会马上就去。”
“封不封爵先不说,可朝鲜兵权一定要到手!”
PS:今天很不舒服,只能到这了。大家说说看,要不要封爵?求月票。
第334章 小老虎回京动朝野,拜金帝召对议封爵
朱寅必须要谋取朝鲜抗倭兵权了。因为上次杨绍勋的大败,朝鲜明军极其被动,现在就是个烂摊子。
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历史上李如松刚入朝就取得平壤大捷,用辽东铁骑狠狠教训了骄狂的日军,打破了日军侵朝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让日军重新审视大明的军力。
如今却是大为不同了。
朝鲜明军在无能将帅的指挥下初战大败,接着又在安州战败,兵力只剩下七万,如今快退到鸭绿江了。
更要命的是,明军士气低落,丧失了对倭寇的信心,用两次大败,加固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辽东镇的精锐,被杨绍勋、郝经、高淮葬送了一半。
反观朝鲜日军,在秀吉这次紧急增兵、增粮后数量多达二十万,而且士气高昂,战意如虹。粮草物资可支持半年!
他们并不知道天皇被擒的事情,日本国内也会隐瞒消息,不会通知朝鲜日军。
朱寅清楚,自己如果不出面力挽狂澜,不但朝鲜亡国已定,就是辽东也可能保不住。
辽东可是有百万汉人,一旦落入日军之手…
宁采薇道:“我们的确要主导朝鲜抗战,不然局势可能真的难以收拾。”
“就算你拿不到兵权,最起码也要让能打的名将去朝鲜,比如义父、李如松、李成梁。”
“但我军不能再参战了,这次就伤亡了一千多人。就算有八旗制度,我们最多也只能动员一万八千汉军。死一个少一个,能消耗几次?岛上的弹药库存也不多了。”
就算这次大发战争横财,汉家将士的损失也让她感到心疼。
朱寅点头道:“我军的确不宜再战,更不能上岸和日军拼消耗。海外八旗人口太少,我们牺牲不起。”
“不过,无论我能不能统兵,商社都要承办朝廷的粮草后勤,这是改善明军后勤的唯一办法,全靠那些雁过拔毛的官员真不行啊,效率太低。”
宁采薇叹息一声,朱唇微微噘起,“唉,又要做这个亏本买卖了。上次承办西北后勤,商社就亏了不少钱。”
兵部侍郎正色道:“采薇,就算商社亏些银子,也要承办好后勤之事,这可是国战。为了大明,为了国家,亏就亏吧。只要打赢了国战,赚钱机会多的是。”
海盗女王扑哧一笑,“就你爱国,姐是奸商?放心吧,大事面前我不心疼银子。嗳,你有这种为国为民、毁家纡难的公心大义,不当皇帝真是百姓的损失,皇位就该你来坐。”
少年侍郎摸摸下巴不存在的胡须,“那是当然。媳妇儿,你是知道我的,我要是当了皇帝,不比李世民差。后世少不得一个大明雄主、东方大帝的美誉。”
“嘻!”少女挑眉一哂,“等你当了皇帝再说吧,别到时没当上皇帝,咱家还成了谋反。”
“小老虎,你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是不是连庙号都想好了?”
朱寅咦了一声,“你怎么知道?我的确想过庙号的事。”
宁采薇很是无语的翻个白眼,又有点好奇的问道:“什么庙号?”
朱寅摇头,“不能告诉你。就算当上皇帝,也不能给自己取庙号啊。我要是死在你前面,你倒是可以给我上庙号。”
“呸呸呸!”宁采薇捶了他一下,“咱们才十几岁,扯什么死呀死的?”
朱寅咳嗽一声,将手炉塞给宁采薇,“还是说正事。万一朝鲜打输了,辽东丢了,会是什么结果?”
“日军攻入辽东之后,再联合蒙古和女真呢?女真、蒙古各部看到大明一败再败,会不会臣服日本,当日本的帮凶爪牙?”
“啊?”宁采薇眉头一颤,转而一想便点头道:“不是没有可能!小老虎,你这个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朱寅冷笑:“历史已经变了,忧患意识当然要加强。甚至就连朝鲜人,也会在日军逼迫下成为日军的帮凶。后世历史上,参加日军侵华的朝鲜人还少吗?”
“最新情报,日军开始在朝鲜南部四道组建伪军了,命名为‘日本韩民征明忠义军’,已经招募了两万多人,用日本武士当军官,正在晋州、汉城训练。”
宁采薇呸了一声,“真就是一脉相承啊,古今都没有变过。日本人就喜欢这种阴险卑鄙的套路。”
“反正大明够大,资源够多,利益足够分配。女真、蒙古、朝鲜完全有可能成为日本的马前卒,分一杯羹。”
朱寅的神情却是有点诡异,“寇可往,我亦可往。日本人的这一套虽然阴险,但也真是好用,和满清的手段也差不多。我们为何非要当君子?对付异族和敌人,就是要够狠毒,够阴险。”
“咱们海外八旗对付吕宋土著,对付洋人,不也这么干?将来对付日本,也要这么干。”
宁采薇笑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朱寅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我这次在京都,见到琉球国的使臣了。他们是来向日本进贡的。哼,他们对大明恭顺,可是对日本也很恭顺,竟是脚踏两条船,认两个主子。”
宁采薇也神情微冷,“琉球为了保持独立,就是一棵墙头草。朝廷以为他们很忠诚,其实他们暗藏心思。我的商船去了琉球,税收比日本货船更重,真是岂有此理,这不是欺负我大明仁义?”
“琉球群岛在海贸中的作用太重要了,一直被尚家掌控不是什么好事。日本大名经常将货物运到琉球,以琉球的名义卖给大明,每年获利十几万两。尚佳却帮他们掩饰。”
朱寅道:“在日本时,琉球使臣见到大明使臣,感到很是尴尬,我也懒得搭理他们。明朝历史上,连西域吐鲁番都提出过内附,琉球却从来没有提过内附。大明要不要,是大明的事。可你提都不提,那就是你的事了。”
“再等几年。等到时机成熟,就拿下琉球群岛。与其被日本占领,还不如我们占领。”
宁采薇笑道:“拿下琉球群岛,我们就能垄断东亚的海贸,操作空间会大的多。琉球群岛的十几万人口,也能为我所用。”
朱寅说道:“琉球再等几年,这次先收回台岛吧,不用再等了。咱们不能让卫温、朱宽的舰队白去一趟。”
“这次不是在日本解救了两千多汉人吗?全部编入八旗,送到台岛最安全的嘉南平原。再留下两千兵马驻扎保护。再从靖州挑选三千土著农奴帮助开荒。”
“等到郑国望说服了朝廷,两万官奴就安置在台岛。”
宁采薇皱眉道:“台岛上有十几万凶悍的原始番人,怎么应对他们?”
朱寅目光杀意闪烁,神色阴晴不定,似乎心中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如果说他之前像午后秋阳下一株高粱,那么此时又像是一株寒霜密布的白桦。
宁采薇看着这个特工的阴冷表情,不由有点紧张。
好一会儿,朱寅的目光才柔和下来,微叹一声道:
“罢了。先井水不犯河水。他们要是敢下山戕害移民,那就加倍报复,以清除手段剿杀,杀鸡儆猴。若是相安无事,就暂时不要管他们,给他们一条活路吧。要是他们能拥抱文明汉化,那是最好。”
说到这里,小老虎似乎有点无奈的揉揉自己的眉心。
宁采薇松了口气。她很清楚,刚才十几万原始居民的生死存亡,就在这特务的一念之间。
只要这个特务再狠毒一些,原始居民就可能被灭族。
她还是希望,小老虎的心更暖一些,更包容一些。
宁采薇拉起朱寅的手,感到他的手有点冰凉。她将虎爪子捂在自己温暖的脸蛋上,语气也带着温度:
“小老虎,我觉得你做的很好,你有克制自我的良知。征服天下不仅需要武力和杀戮,也需要宽容和合作精神。我们是从后世来的,不是日寇、纳粹。”
朱寅道:“我只想让华夏活的更好,站的最高。却没想过不让异族活。生而为人,他们也有权利生存。前提是,不能是敌人。”
他的手摸着宁采薇的脸,很暖和。
宁采薇不想继续这种沉重的话题,问道:“怎么命名台岛?”
朱寅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毫不犹豫的回答:“就叫东宁,设为军州,让张袷当东宁太守兼屯田使。”
她忽然又想到一件事,问道:“从日本缴获的珠宝古董呢?折算白银最少百万两,还有的价值难以评估,属于唐代文物。”
“当然送给皇帝。”朱寅笑了,“金银被海盗拿走了,总要给大明天子留点东西吧?这么多珠宝古董上交,朝廷有了面子,皇帝有了里子。”
宁采薇点头,“说不定看在这么多珠宝古董的份上,拜金帝一高兴,就封你一个伯呢。”
“哈!”朱寅一笑,“伯?拜金帝会封我爵位?你真是高看他了。”
宁采薇的笑容却是有点诡谲,“那也不一定。因为,郑贵妃肯定想借助这个功劳,给郑国望封爵啊。”
“咹?”朱寅一怔。
他忽然发现,如果这次能封爵,竟然是因为郑贵妃!
……
朱寅和宁采薇又相处了半个时辰,再一起吃了饭,商量好接下来的计划,朱寅就离开会稽号。
离开之前,朱寅说道:“郑国望很有可能会派人来给你送密信……”
“真的?”宁采薇眼睛弯弯,“那就有意思了。好吧,那我就等着她的密信。”
两人又说了几句,朱寅就依依不舍的告别宁采薇,一脸严肃的回到使团的坐船。
“稚虎兄,海明月怎么说?”朱寅一回来,郑国望见面就问。
她发现朱寅的神色有点阴沉,知道没有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