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518节
朱寅摇头,“这个海明月,到底是强盗本色!她说可以帮忙消灭济州岛上的倭寇,夺回济州。”
郑国望道:“这不是好事吗?倭寇是大明强敌,她帮忙还不好?”
朱寅冷哼一声,“可是她要钱!狮子大开口!她当朝廷是什么?眼里还有没有大明,还有没有皇上?贼心不改!”
郑国望赶紧替宁采薇解释道:“海明月虽然是海盗,可其实也不错了,盗亦有道。她攻打日本,还护送我们回国。我们敢在京都动手,不也是因为她率军攻打大阪?”
“没有海明月攻打大阪,我们有机会立下这滔天大功?稚虎兄,我们其实应该感谢她才是。”
徐渭正端着茶杯走来,听到郑国望的话,立刻转身走开。
“感谢?”朱寅眉头一皱,“她要一百万两!这不是狮子大开口?想钱想疯了!我说最多只能给二十万两,她倒是还价了,却咬死了最少八十万两。”
“这济州岛是朝鲜的,又不是大明的。我大明凭什么给她八十万两银子夺回济州?当朝廷是冤大头?这话我怎么和皇上提!”
“有这八十万两银子,朝廷何不用来建造战船,训练水师,用得着海盗?真真岂有此理!”
郑国望此时一心想招揽海明月的舰队建功立业,海明月的舰队已经成为她计划中的一个凭借了。
她甚至为此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代表郑家和皇三子,暗中笼络海明月、收买海明月。必要时,利用海明月的兵马,夺嫡!
如果手中有一支能调动,而别人又不知道的兵马,关键时刻就能出其不意,事情大有可为!
退一万步,就算夺嫡失败,到时新君要清算郑氏,郑氏也能在海明月的帮助下,逃往海外,保全家族。
郑国望想到这里,看到朱寅怒意未消,不禁心中暗笑。
朱稚虎啊朱稚虎,枉费你如此聪明,又哪里知道本官的谋算?又哪里知道,本官会利用海明月成为郑氏的一把刀?
爱财,就是海明月的弱点!
郑国望为了帮海明月说话,笑道:
“稚虎兄不要气恼。朝廷虽然不愿意给银子,可是朝鲜未必不愿意,济州对朝鲜太重要。朝鲜银子不多,黄金却是不少,几万两金子还是拿得出来。”
“回京后我们禀报朝廷,让朝鲜出钱,雇佣她的舰队攻打济州。”
朱寅则是眼睛一眯,冷笑道:“也好,让海盗和倭寇自相残杀,相互削弱,狗咬狗一嘴毛,有利于我大明。”
郑国望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
稚虎,你还想借倭寇之手,削弱海明月?呵呵,你想多了。我不会让你得逞的。
我还会想方设法的加强海明月的实力,尽量给予方便。
就算皇上,估计也很希望在海上能有一支兵部管不着的兵马可用。
想到自己这步妙棋,能将朱寅蒙在鼓里,郑国望不禁自信的挺起了胸膛。可随即她就想起了什么,又含了含胸。
郑国望和朱寅聊了几句,就派出一个心腹家将,瞒着朱寅和使团其他成员,悄悄去海明月的船上,送了一封密信。
信中无非是示好,许诺,画饼,拉拢…
宁采薇正在喝茶,打开郑国望的信一看,突然就呛了出来。
海盗女王呛得眼泪都出来了,却又忍不住笑起来。
“小老虎,你是郑国望肚里的蛔虫么?”
…
因为双方‘没有谈拢’,所以海盗也不攻打济州岛了,而是直接从附近驶过。
一个时辰之后,海明月率领舰队南下,只派出几艘战船,护送大明使团往西回国。
然而郑国望不知道的是,就在海明月南下不久,就又重新折了回来,直扑只有三千日军驻守的济州岛!
数倍兵力突袭之下,加上坚船利炮,三千日军很快就被消灭,战船全部被宁采薇缴获。
逃跑的日军战船都被追上,一一送入海底。
将日本驻军杀绝灭口之后,宁采薇率军上岛,顿时被惊到了。
只见修建不久的城堡附近,有一个首级堆成的京观。
是济州岛民的首级,看上去有好几万颗!
整个济州岛,也就七八万朝鲜人啊,都被日军屠杀殆尽?
看来,日军征发了所有的岛民修建城堡。修完之后,就在城堡附近全部屠杀。
接着,又在附近日军兵营中,发现了一千多个济州女子,小的只有十来岁,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岁,相貌都比较周正。
兵营不远,还有很多女子的尸体,惨不忍睹。
就是白痴,也知道她们是做什么用的。
宁采薇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看到这些心里也强烈不适!
…
护送大明使团的船,数日之后才到了天津。
距离天津港不远,几艘“海盗船”就返回离开。然后大明使团的几艘船就靠岸登陆了。
一踏上大明的土地,就是努尔哈赤等女真人,也感到踏实了很多。
接着,众人押着一大群日军君臣,以及丰臣秀吉的妻妾家臣,往北京而去。
两天后就到了北京附近,努尔哈赤的女真兵没有继续前进,而是留在了郊外。
朱寅则是先给礼部、兵部发文,然后率领使团押着俘虏入京,再送上俘虏和珠宝等物。
收到文书的朝廷,顿时被震惊了。
朱寅率领使团出使日本,居然抓回了日本君臣近两百人,将整个日本朝廷都一窝端回来了!
眼下王师在朝鲜连接大败,大明出师不利,颜面大损,日军则是愈加嚣张。
此事若是真的,这就是大大的扳回了一局,泼天的军功!
对于大明军心士气,也是极大的鼓舞。
随着朱寅回京,整个北京都被震动了。
很快礼部和兵部就查明,这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情!
日本国的朝廷,包括权臣丰臣秀吉的家属,真的都被拿回京师了。
仅仅一个多时辰之后,宫中就有旨意出来,皇帝召见朱寅和郑国望。
立刻有风声说,皇帝可能要给朱寅和郑国望封爵!
PS:拜金帝为何舍得给小老虎封爵?会封什么爵位?
第335章 “朕说的是封爵,没说给朱寅封侯!”
皇帝传召正副使臣的旨意刚下来,诏议封爵的圣旨很快也到了内阁。
圣旨说的很清楚:“立即廷议朱寅、郑国望军功,鼓舞士气。”
意思再明白不过:“你们商量着怎么封爵。”
不是封不封,而是怎么封。
朝臣们谁不是心思剔透?一听说禁中这么快就有封爵之诏,连一天也不耽搁,少见的雷厉风行,无不心知肚明。
这是郑贵妃的意思!
肯定不是陛下想封朱寅爵位,而是为了封郑国望,这才一起封。否则连副使都封爵,有首功的正使反倒不封,安能服天下?
可是这动作也太快了,使团刚回来半日,就发起封爵之议,令满朝大臣措手不及。
为了给郑氏封爵,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至于为何这么急,很多人也猜到了原因。因为两天后,就是郑贵妃之父的忌日,是要举行家祭的。
郑贵妃希望自己的弟弟,以伯爵的身份,在父亲忌日祭祀。如此一来,祭祀的礼制规格就不同了,更能祭告亡父。
所以宫里的动作才这么快,就是要赶在郑氏家祭日之前。
想到这里,很多大臣都感到有点心寒了。
封爵可不可?当然可。但明明是无需私心的事情,却硬生生搞的私心自用!
大明封爵很严。
按制,只有皇后、皇太后的父亲或兄弟,才有资格因恩封爵,而且还多是“流爵”,不能传给子孙。很少是世袭罔替的世爵。
所谓“祖宗之法,外戚不滥爵,所以全戚里而安社稷也。”
可是因为皇帝对郑贵妃的宠爱,为此破坏祖制。
万历十年,皇帝破例封郑贵妃之父郑承宪为永年伯(流爵)。郑承宪并非皇后之父,而且更无军功。可他居然得封伯爵,引发朝野争议。
就连当年的宪庙万贵妃,位同宪庙皇后,其父兄也没有封爵。郑氏由此成为大明开国两百多年以来,唯一非皇后外戚而封爵者。
张居正谏“爵赏乃国器,不可轻授椒房”,皇帝不听。
申时行上疏称“爵赏乃酬勋之典,非戚畹所宜轻授”,力谏收回成命。
李沂弹劾郑承宪“无功受禄,坏祖宗法度”,遭陛下廷杖贬官。
郑承宪死后,其子郑国泰想袭爵。皇帝也想答应,却遭到朝臣集体弹劾、抵制,皇帝无奈之下只能作罢,郑氏爵位未能世袭。
可是这次不同。
这一次,郑国望有实打实的军功!
而且这件功劳的确够硬。
毕竟整个日本朝廷都俘虏到北京,连丰臣秀吉的妻妾和没出生的孩子都带了回来,还在日本京城歼灭日军近两千人,献上了价值百万的珠宝古玩。
虽然大阪城不是使团打的,可是使团号令海盗为朝廷效力,当然也要计算军功。
再加上如今朝鲜局势严峻,需要激励人心,这件大功封两个爵位都够了。
可是朝臣们还是不甘心呐,因为他们很清楚,这是皇帝私心作祟。皇帝欲抬升郑氏地位,为争国本造势。
这一次,皇帝有了封爵的正当理由,还怎么阻止?
消息一传出,就有朝臣扬言道:“陛下欲封国望,而并封朱寅,公心焉?”
整个朝堂顿时因为使团回京、诏议封爵而风起云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