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600节
今日海瑞到了,人的名树的影,他们立刻再无顾忌!
海瑞没有再说一句,此时任何话都是多余的。他只是点点头,就登上了马车。
“走!”一大群热血难凉,将个人身家性命抛之度外的士子,一起簇拥的着海瑞的马车,北上!
到了扬州之时,再次有大批士子加入。
到了淮安,又有大批士子加入。甚至很多南直隶和河南士子,闻讯专门追赶海瑞加入队伍。
等到了山东地面,跟随海瑞入京的士子,超过了两千人!一路上浩浩荡荡,犹如襕衫大军!而且还不断有士子加入。
沿途很多地方官故意给县学、州学、府学的生员放假,便于他们跟随海瑞北上!
整个江南、中原都被惊动了。得知消息的天下官员、士子、百姓,一起遥看那道义无反顾北上的苍老背影。
锦衣卫在情报业务上的低能,此时再此彰显出来。直到海瑞率领两三千士子来到山东,张鲸才接到这个惊人的消息。
即便是这段日子大权在握、威风八面的大太监张鲸,听到这个消息也如遭雷击。
第一次,他感到了一种畏惧。
海瑞到了!
张鲸得到消息,立刻放下手头最重要的事情,火速入宫禀报。
“爷爷!启禀爷爷,海瑞上京了,他已经到了山东,有近三千士人跟随,海瑞是入京死谏的…”
“什么?”正在抽福寿膏的皇帝惊的从软榻上坐起来,“狗奴才,你说什么?!”
张鲸吓得大气也不敢喘,生怕皇帝突然发作自己,只能硬着头皮,将事情说了一遍。
这么大的事情,他根本不敢隐瞒,也隐瞒不住,更不敢自专。
“快!派人拦住海瑞!拦住海瑞!别让他入京!”皇帝怒道,“无论如何不能让海刚峰入京!”
…
PS:今天就到这了。大家猜猜,海瑞会死吗?蟹蟹,晚安!求月票!
第395章 “就让老夫,再为大明做最后一件事吧”
皇帝得知海瑞居然率领三千士子北上死谏,惊怒之下眼皮子直跳。
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个海刚峰,朕提拔他为左都御史,又赐予他少傅,准予他告老还乡,可谓皇恩浩荡。可你居然倚老卖老,仗着三朝元老的资格和名重天下的清直,上京犯颜叩阙,要置君父于骂名之中!
你这还是忠心吗?
更让皇帝恼怒的是,海瑞以八十高龄,从琼崖一路北上,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士子罔顾功名利害,闻风而景从。这么大的阵仗,各地官员不但不阻拦,反而纵容怂恿,推波助澜!
他们心中还有君父么?其心可诛!
皇帝站起来,肥胖的身躯绕着乾清宫的蟠龙柱疾走,手中的烟枪仿佛一把剑,随时会因为愤怒刺出去。
“大明朝是朕的天下!”皇帝是个坏脾气的人,眼下更是暴躁,声音带着极度的烦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八荒之财富,皆为朕之所有,朕为何不能大派税监?他们巴不得君父的内帑空了!巴不得君父当个缩衣减食的穷酸皇帝!忠孝之心何在!”
“他们中饱私囊、贪得无厌!独不许朕!独不许朕!朕派三十六道税监,就是与民争利了?他们争得,朕争不得?寇可往我亦可往!”
“朕身为天子,难道不该修修自己的山陵,不该修修宫苑,不该采买用度?哪个皇子娶妃就藩不要钱?哪个公主出嫁不要钱?”
“朕不充盈内帑,花钱的时候户部就会痛快给钱了?三十六道税监而已,怎么就是与民争利?怎么就是害民之举?荒谬!”
皇帝越说越气,声音越来越大,宫人近侍们大气也不敢出。
就是贵为内相之首、权倾朝野的张鲸,也低眉垂目的不敢吱声。
他很了解皇帝,横竖要让皇帝发作一番,出出怒气再说。
却见皇帝扬起烟枪,狠狠一劈,咬牙切齿的说道:
“自古以来,何曾有不能立太子的皇帝!不立常洛为太子,就是违反祖制、不尊礼法了?什么是礼法?朕就是最大的礼法!不听你们的,大明就要亡国?朕偏要三王并封!朕还要立常洵为太子呢!”
“常洛之母,不过是个下贱的宫女,卑微如草芥!粗俗如村妇!愚钝如猪羊!她的儿子有什么资格当太子?就凭他是长子?司马衷也算长子!”
“朕偏不如你们的心意!过段日子,朕就让常洛就藩,绝了你们的念想!都是你们逼的朕!”
“还说朕重用宦官,纵容厂卫!朕当年倒是重用张居正,结果如何?朕应该早点重用宦官,如今还是太晚了!再敢蹬鼻子上脸,就莫怪天子剑不利!”
“海瑞就算入京一头撞死在午门,也吓不到朕!”
皇帝脸色铁青,不顾形象的骂了几句,这才怒意稍解。可是想到海瑞入京的后果,他又不禁有点头皮发麻。
海瑞的名望实在太大了,大到代表了公道正义,代表了天下民心。海瑞只要来到北京,在宫门外叩阙死谏,自己的圣旨都会底气不足。
海瑞如果死在北京,他这个皇帝的名声也就毁了。
这是一个他想杀、却又不能杀、不敢杀的老人!
所以,不管怎么样,绝对不能让海瑞入京!
“张鲸。”皇帝脚步一停,圆胖的脸上带着说不出的冷厉,“海瑞别说入京,只要他到了天津,你就不用当差了。”
张鲸的头深深低下,声音微微颤抖:“爷爷放心,奴婢绝不会让他过天津。海瑞就算想死,也沾染不到爷爷圣明分毫。”
“奴婢亲自去阻拦海瑞,爷爷只管宽心。”
张鲸刚要退下,忽然皇帝道:“罢了,你不用亲自去了。你去了就是代表了朕。他们也不要去。”
张鲸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皇帝。他哪里还不知道皇帝的意思?
内臣、厂卫出面,都会代表了皇帝,所以不能去。官员们没有想去的,去了只怕更加坏事。
如此一来,官面上的人就都不能出面阻拦海瑞了。
那么,还有谁能阻拦海瑞呢?
当然只有绿林贼寇了。爷爷的意思肯定是,利用贼寇来对付海瑞,然后官方再出面剿杀贼寇。
皇帝竟然想出这种法子对付海瑞,就连张鲸都感到有点心寒。
这是天子应该做的事么?爷爷连一点责都不担啊。既要阻止海瑞入京,还要撇的干干净净。
虽说出动锦衣卫拦截,肯定会损害圣名,可毕竟堂堂正正啊。几千士子入京闹事,锦衣卫还不能管了?当然能管。就算骂名滚滚,说到底也是锦衣卫的职责。
可若是利用绿林贼寇来拦截,宫里好像撇清了关系,看似没了骂名,但这种手段实在不是天子所为啊。
张鲸揣摩出皇帝的心思,却不敢明着说出口,免得触犯皇帝的霉头,只能心领神会的说道:
“爷爷放心,奴婢已经想到了一个两全的法子。”
一句话,就将事情揽在自己身上。
刚好,山东到河北的地面上,有很多帮派香会、山贼水盗,靠着运河和官道吃饭,可谓多如牛毛。小的数十人一伙,大的数百人甚至数千人一伙,加起来可能数以万计。
这些贼寇最大的特点是半寇半民,时而是种地煮盐的百姓,时而是打劫杀人的贼寇。地方官府剿不胜剿,管不胜管,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利用贼寇对付海瑞,谋划起来很容易。就看怎么善后了,横竖就是出兵剿灭,杀人灭口。
皇帝的脸色这才好看了很多,打个哈欠说道:“张卿,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朕也懒得问。只要海瑞不入京就行了,你自去办吧。”
“遵旨!”张鲸领命退下。
皇帝举起烟枪狠狠抽了一口,良久才自言自语般的说道:
“倚老卖老,沽直邀名,聚众闹事,不死何待?”
“海刚峰啊海刚峰,你若是死在贼寇手里,少不得也要连累朕的名声。你就不能安生点?快要入土的人,你管这些作甚?”
…
张鲸回到司礼监值房,立刻吩咐叫来自己的心腹,东厂办事太监邱蠡。
张鲸和邱蠡在密室商议了一会儿,邱蠡就离开司礼监值房。
从此刻起,所有事情和张鲸无关,而是他邱蠡的手笔。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张鲸当然不会亲自干这件事。
邱蠡是最适合干这件事的。
邱蠡回到自己的公房,立刻传见新提拔的锦衣卫千户曾铮。
邱蠡是太监,没有圣旨不可离京,他当然也不能亲自去做。
“小的曾铮,拜见恩相。”曾铮一进来就诚惶诚恐的叩头,“不知恩相传召,有何指示?”
曾铮本是一个山东响马,惯于打劫客商,后来落网之后被邱蠡救了一命,不几年就当了锦衣卫千户,成为东厂的爪牙。
“起来吧。”邱蠡沉声说道,“曾铮,你当初是绿林出身,和山东地面上各堂口的兄弟都有过往,你说说,都知道哪些山东地面的堂口?说全一些。”
曾铮不知道丘蠡为何有此一问,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小的所知,有些实力的堂口,有闻香教、一炷香教、弘阳教、满蓬会、混江龙帮、浪里白条会、护矿帮、杆子会、青手刺客帮、水鬼帮、响马营…”
邱蠡又问:“这些堂口,背景大的有哪些?”
曾铮小心翼翼的爬起来,斟酌着说道:
“背景大的堂口,主要是满蓬会、护矿帮、青手刺客帮三家。满蓬会的人主要是漕工,背后站着漕运总督衙门。护矿帮的背后是衡王府,因为山东的矿业衡王府最多。青手刺客帮最特别,是专门解决人的,却带着明刑弼教的腰牌,背后是孔府。”
邱蠡忍不住笑了,“孔府还养刺客杀人?俺真是意外,那可是圣人后裔,儒门正宗。”
曾铮笑道:“恩相久居大内,身份尊贵,自然不知这些狗屁倒灶的乱事。这青手刺客帮,也是山东老字号的堂口了,本就是孔府豢养的,嘉靖爷时就存在了。”
邱蠡道:“眼下正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去办。你立刻火速去山东,联络一些堂口,但不能联络这三家背景大的。其余的你尽管联络,人马越多越好。俺给你一些五品以下武职空白告身,你用来封官许愿……”
曾铮一开始还心中激动,可等到听到要对付海瑞,顿时傻了眼。
恩相让自己收买绿林势力,拦截围攻海瑞及其率领的三千士子?
这…
曾铮虽然是黑道出身,却也知道海青天的大名,天下谁人不知?
曾铮顿时有点为难。
“怎么?”善于察言观色的邱蠡脸色一沉,一双三角眼闪烁着阴冷的寒芒,“你很为难?”
曾铮身子一颤,两腿一软的跪下,“不为难!不为难!恩相放心便是。”
邱蠡微微一笑,“可不要勉强的好,毕竟不是小事。”
“不勉强!不勉强!”曾铮陪着笑脸,“小的连命都是恩相的,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邱蠡摆摆手,“表忠心的话就不要说了,俺知道你的心。事情你也知道了,你办事俺也放心。记着,保密二字说着轻飘飘,上了秤千斤都打不住。你可知道其中利害?”
曾铮硬着头皮道:“小的敢不知道?此事出恩相之口,入小的之耳。就算小的夜里做梦,都不会泄露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