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607节

  唐央央安慰道:“师兄放心,你不会有大碍的。老师就算制裁你,也会给你一个机会。”

  罗言端起酒杯,“那就借你吉言。今日,倒要看看皇帝怎么收场!师妹,这场大戏就是咱们的佐酒菜,你就好好看戏吧。”

  …

  正在士子们占据整个午门广场之际,八百多京官文臣,一起捧着乌纱帽,光着脑袋,在举着太祖御像和孔子像的礼部官员带领下,排着整齐地步子,往午门而来。

  其中袁可立高呼道:“陛下身边有奸贼蒙蔽圣聪,祸乱朝纲,我等愧对陛下,只能引咎辞官!”

  百官罢朝!

  京城中的文官,共有一千三百人,今日就来了八百人,大半都到了!

  此时此刻,文臣士子们空前团结!

  消息火速传到大内,皇帝闻报之后,霎时间如坠冰窖,同时又怒火中烧!

  反了!反了!

  他们敢欺辱朕!他们敢欺辱朕!

第400章 “海公薨逝了!”

  皇帝从来没有这种愤怒过,就算当初被张居正压制时,都没有今日的怒火。

  整个乾清宫,都是皇帝的咆哮。

  “罢课示威!罢朝辞官!好好好!他们就是如此忠孝君父的!好一群忠臣孝子!好一群忠臣孝子!”

  “公然和朕作对,还打死梁永!这是造反!谋逆!他们好大的胆子!”

  “真当朕不敢杀人?天子一怒,流血漂杵!欺朕剑不利乎!”

  身材肥硕的皇帝,此时挥舞着御用宝剑怒劈空气,围着龙柱走的衣带生风、气喘吁吁,满脸都是狰狞的杀意。

  内相之首张鲸跪在地上,看到怒不可遏的皇帝,此时都不敢劝解。其他内侍宫女更是大气都不敢喘。

  甚至,有些端着托盘的宫女遭遇皇帝发怒,还来不及将托盘放在案上,就只能端着托盘就地低头跪下。

  爷爷多次打杀、杖毙身边人,他发起怒来谁不畏惧?这几年,爷爷的脾气越来越坏,越来越喜怒无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就在去年,因为三王并封之事,首辅王锡爵劝谏,爷爷震怒之下,直接抓起玉案上的砚台砸向王锡爵的脑袋,打落官帽。

  爷爷还曾用砚台砸中之前的次辅赵志皋,导致赵阁老膝盖受伤,告病一个多月。

  对首辅次辅尚且如此,何况自己这些家奴?

  可是爷爷若是气出好歹怎么办?

  此时能让爷爷息怒的,唯有太后和贵妃娘娘了。

  可是太后在慈宁宫吃斋静养,贵妃娘娘更是带着三皇子去了西苑,一时半会儿的也到不了啊。

  张鲸赶紧给一个内侍使个眼色,让他去请皇后来劝解皇帝。贵妃娘娘不在,就只能让皇后来了。

  张鲸和高淮等人很清楚,爷爷讨厌皇后,巴不得皇后立刻就死,好给贵妃娘娘挪位置,是绝对不会听从皇后劝告的。那么皇后来了有什么用呢?

  当然有用。作为爷爷讨厌的人,又贵为皇后,不就是最好的出气筒?爷爷在皇后身份撒完气,或许也就息怒了。

  皇帝越骂越怒,连旧账都开始翻了:

  “先皇就是被你们气死的!现在你们又想来气死朕!你们枉读圣贤书,不忠不孝的东西!你们做朕的官,拿朕的钱,却敢欺君罔上!”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端着托盘的小宫女因为手臂发麻,加上畏惧,手一抖托盘就翻了。

  '哐当'一声,精美的玉壶落到金砖地面上摔得粉碎,里面的酒液洒的满地都是。

  这声音就像一把利刃,狠狠扎在内侍宫女们的心头,众人都是脸色一变,身子发僵。

  那小宫女的脸,霎时间就一片惨白,神色惊恐无比。

  皇帝忽然不骂了,他侧过头,一双带着血光的眸子怔怔的看着翻了托盘、碎了玉壶的小宫女。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爷爷饶命…”小宫女吓的亡魂直冒,仿佛一只受惊的小鹌鹑。

  “贱人的确该死!”皇帝猛地疾步上前,一剑刺入小宫女的心口!

  “啊—”小宫女惨叫一声,双手握住剑锋,脸蛋因为恐惧和痛苦扭曲。

  亲手杀人的可怕快意,让皇帝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目光更是血红,剑柄狠狠一绞,再往前一送,接着猛然拔出!

  “噗嗤”一声,小宫女滚烫的鲜血溅了皇帝一身,龙袍之上血迹斑斑。

  小宫女的握住剑锋的手指,都被锋利的剑刃削断两根,吧嗒一声掉在地上。她惊恐而痛苦的表情凝固在脸上,眼睛瞪的大大的,死不瞑目!

  张鲸颤声道:“愣着干什么!快抬到玄武门的净乐堂化了!”

  几个内侍连滚带爬的上前,抬尸体的抬尸体,擦拭血迹的擦拭血迹。

  就是在场的大太监们,也无不胆战心惊。

  爷爷今日亲手杀人了啊。

  皇帝提着血淋淋的宝剑,看都不看被他杀死的小宫女一眼,兀自恶狠狠的说道:

  “他们这是逼宫政变!大逆不道!挟舆论而令天子!哼哼,没有张屠夫,就吃带毛猪?!朕就准了他们的辞官,罢免削籍,永不录用!罢课的士人,全部革除功名,永不许科举!”

  说完狠狠将宝剑扔在地上。

  众人看见他扔掉剑,这才松了口气,张鲸赶紧上前,将沾满血迹的剑收起来。

  正在这时,宫外传来静鞭声,随即谒者喊道:“皇后驾到!”

  很快,王皇后的仪凤辇车就停在乾清宫外,接着一双三寸金莲伸出,然后就露出一张端庄美丽的脸庞。

  正是当今王皇后,王喜姐。

  王喜姐当皇后十五年了,一直温良贤淑,不但得李太后欢心,也受群臣称颂,可谓贤后。

  但因为不受宠,只生了一位公主,就被皇帝冷落多年,后宫大权被郑贵妃夺取。皇帝几次想宠妾灭妻的废后,都被太后和群臣阻止。

  说起来,皇后已经很久不见皇帝了,因为皇帝不待见她。

  可是今日,乾清宫的内侍来到坤宁宫禀报,说皇上龙颜大怒,请她过去劝解。

  王皇后哪里不知道自己是去当出气筒的?可她向来贤良淑德,得知皇帝怒不可遏,明知自己会被迁怒,也毫不犹豫的来到乾清宫。

  “王氏来作甚?”皇帝听到皇后前来没好气的说道,自从宠爱郑氏之后,他提到皇后就说“王氏”,很少以皇后、梓潼相称。

  王皇后心中忐忑的进入乾清宫,看到龙袍上沾着血迹的皇帝,不禁吓的花容失色,“皇上这是…”

  “跪下!”皇帝咆哮道,“王氏!你为何见朕不跪,君前失礼?咹?!”

  皇后身子一颤,顿时脸色苍白,赶紧惊惶的跪下道:“臣妾拜见陛下,万岁万岁…”

  “够了!”皇帝再次咆哮,“看看你的样子,缩手缩脚,哪有一点皇后母仪天下的体统?!”

  王皇后垂泪道:“臣妾知错了,还请皇上保重龙体,大明都是皇上一人担着,为了江山社稷,还请皇上息怒,切莫气坏了身子。臣妾不堪为后,任凭皇上处置…”

  皇帝忽然怒向胆边生,猛地一脚踢出,正中皇后的小腹,喝道:

  “贱人!和他们一样口口声声江山社稷,天下再大也是朱家江山,由不得你们说三道四!就你们知道江山社稷,朕难道不懂?!放肆!”

  王皇后死死咬住银牙不吭声,捂着小腹委顿在地,美丽端庄的脸都痛的有点扭曲了,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眼泪无声的滚滚落下。

  “装什么!”皇帝用要吃人的目光俯视着皇后,“朕不信这一脚就踢死了你!踢死了你,朕再和太后请罪!”

  王皇后痛的快要背过去,只觉得小腹如遭锤击,痛彻心腑。她忍受着痛苦,努力恢复自己的表情,沙哑着说道:

  “臣妾出言无状,冲撞了皇上,恳请皇上息怒,千万不要气坏了龙体…”

  皇帝骂了皇后一通,狠狠踢了皇后一脚,心头恶气这才消散了很多,没有之前那么愤怒了。

  果然,皇后级别的出气筒,还是很好用的,灭火效果很好。

  “出去!”皇帝指着宫门,“没有旨意,再不许踏进乾清宫一步,听清楚了么?”

  “是!”皇后忍气吞声的叩首,“臣妾遵旨,陛下保重,臣妾告退。”

  “滚!”皇帝狠狠吐出一个字。

  等到皇后离开,皇帝终于恢复了平静,内侍们这才敢上前伺候,换上干净的龙袍,再给他点上福寿膏。

  张鲸打算,等皇帝抽了一杆福寿膏之后心情更平静一些,再说正事不迟,眼下还是不要提的好,午门广场的事先让他们闹,反正翻不了天。

  皇帝抽了福寿膏,心情这才好了很多。可是此时此刻,他忽然感到心中燥热。

  “高寀!”皇帝说道,“那种春丹呢?取给朕用!”

  什么?高寀不禁有点犹豫,爷爷昨晚已经用了两次啊,让贵妃娘娘难以招架,这才早上,怎么又要用?

  就算他是阉人,也知道这种霸道的春丹不能用的太频繁,伤身子。

  可高寀并非忠直的耿介之臣,哪里会劝谏?他仅仅犹豫了一下,就赶紧取来春丹,一边伺候皇帝服用,一边问道:

  “贵妃娘娘去了西苑永安寺,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敢问爷爷,该请哪位…”

  皇帝道:“叫李贵人来。”

  他很好色,嫔妃很多,虽然最宠幸郑贵妃,大多数时间都是郑贵妃侍寝,可绝对不是专情一人。

  这位李贵人,也比较得他心意。

  高寀立刻去请李贵人,迟了就来不及了,那南边来的春丹,药效十分霸道。

  等到李贵人到了,直接就被送进后殿,随之而来的就是负责皇帝房事记载的女官。

  用了春丹的万历爷当真是龙精虎猛,大白天的也在乾清宫里胡天胡帝。内侍们都是见怪不怪了,谁不知道爷爷好色?外面大臣的谏言,并非胡说。

  张鲸等人反而是松了口气。等爷爷发泄完了火气,也就心平气和了。

  外面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的,天塌不下来。

  好一会儿,钗横鬓乱、星眼微饧的李贵人终于从后殿出来,一脸羞红的被送出乾清宫。

  须臾之后,皇帝才神采奕奕的出来,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异彩,眸光泛着潮红。

  “爷爷。”宗钦立刻点燃一杆烟献上。

  皇帝美滋滋的抽了几口,摸摸嘴边的一圈小胡须,慢悠悠的说道:“张卿,你们都说说,此事该怎么应对。”

  张鲸说出早就斟酌过的话:“爷爷,奴婢以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了他们所有人的辞呈,趁机统统罢免。”

  皇帝此时冷静下来,觉得张鲸的做法虽然解气,可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京中文官总共一千三百,八百文官罢官去职,整个朝政都废了,会是什么后果?不敢设想啊。

  “爷爷。”张鲸眼睛微眯,“三条腿的蛤蟆难找,可是想做官、能做官的人到处都是,有了官位,还怕无人做官?”

首节 上一节 607/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