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614节

  缺点就是免不了要内战一番,最后看是谁吞并谁。

  比起自己直接起兵、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攻打、完全以武力硬啃,这个法子要省时省力的多,成功概率更大,而且还能少死很多百姓。

  朱寅终于说道:“既然咱们都这么想,那就这么干吧。回朝之后,我就给皇帝卖个乖,老老实实去当知县。最多三四年,就让他好看。”

  徐渭笑道:“主公虽然被贬谪为知县,可主公已经名满天下、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了。这次被贬谪,反而能博得天下同情,让皇帝更加不得人心。到时主公拥立信王,天下人也能更加理解,所以这贬谪其实是好事啊。”

  “再说,主公经营多年,暗中羽翼丰满,势大财雄,靠山稳固,江宁侯的爵位也还在,就算被贬也不是一般人能欺负的,商社的生意肯定能保住。”

  “既然如此,主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朱寅闻言,心中郁闷一扫而空,飒然笑道:“先生所言极是,吾无忧矣!那就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当个知县罢!”

砸碎满清余孽的骨头,将满清钉在耻辱柱上

  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国,而是企图反攻倒算、恢复满清奴隶制殖民政权的满清余孽。

  他们愚蠢反动、劣等野蛮、寡廉鲜耻、忘恩负义。警惕这些在网络上嚣张至极、现实中隐藏极深的满遗势力。

  坚决砸碎满清余孽反动腐朽的骨头,揭露满清暴力犯罪集团当年对各族人民的屠杀、镇压、奴化、奴役,将满清钉在耻辱上。

  我们可以不宣扬大汉主义,但绝不允许满遗分子为满清反动政权涂脂抹粉、大唱赞歌。

  无论是现实之中,还是在影视、游戏、音乐、动漫等虚拟世界,都应该对满遗势力追杀围剿、口诛笔伐。

  当然,我们不能将满清余孽、满遗势力和满人同胞画等号,两者有很大不同,要分清谁是真正的敌人。满清余孽之中,也有满人之外的人,比如有些数典忘祖的汉人也是满清余孽和包衣奴才。同时满人之中,大多也不是满清余孽。

  什么是满清余孽呢?就是不管什么民族,凡是美化满清、为满清洗地、怀念满清统治、为此抹黑华夏、认贼作父的败类。

  对于宣扬满清、抹黑华夏的电影和游戏,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批判、斗争。让这些思想上的反动僵尸们,无所遁形,灰飞烟灭!

  …

  PS:今天正文更新,要到八点半左右。

第406章 “江宁侯,陛下召见!”

  徐渭继续说道:“信王藩地最好在九江府。九江在江西,江西本就有藩王,是可以分藩的省,距离南直隶又很近,更在长江边上,距离南京只有数日水路。”

  朱寅点头称是。南直隶、浙江都是不能分封的,从没有藩王。那么距离南京最近、位置又最好的封地,真就是江西九江了。

  九江是沿江城池,水运发达,还连着浩渺的鄱阳湖。靖海军完全可以通过水路,控制九江到南京。

  徐渭又道:“九江若是运作不下来,就退而求其次,运作汉中、梧州二地为信王藩地。”

  朱寅道:“好,我现在就安排。争取让信王在九江就藩!”

  ……

  景福宫中,莺歌燕舞。

  木槿花盛开的林苑之中,高丽君臣正在饮酒作乐,庆祝高丽光复,倭寇覆没。

  这次酒宴,高丽王当然要邀请朱寅、戚继光等人,还要尊他们为座上宾。

  高丽王李昖虽然重新回到汉城王宫,倭寇也都被明军消灭,日军扶持的傀儡也被灭了,可他却很不高兴。

  因为朱寅根本没有将他这个高丽王放在眼里。汉城防务、钱粮赈济、高丽政务等大事,朱寅的经略使幕府,几乎一把抓。

  就是王宫的禁军,也大多都是明军。

  他这个高丽王,出了景福宫就说啥也不算,就像是个傀儡。

  他很担心,朱寅赖在高丽不走了。

  李昖心事重重,就算美酒和歌舞,都难以让他开怀了。

  “殿下。”身穿斗牛赐服、头戴玉冠的朱寅举杯,“今日请我等入宫赴宴,为何闷闷不乐啊?”

  朱寅明知故问的笑道。

  你不是向皇帝弹劾我么?我偏偏不让你高兴,不然不是白被你弹劾了?

  朱寅一发话,明军将领们都是看着高丽王,目光淡漠。

  他们对高丽君臣,也很是不满。

  为了高丽,大明花了多少钱粮,死伤多少将士?结果好不容易灭了倭寇,高丽君臣就恨不得他们立刻离开。

  这不是过河拆桥么?

  仅仅如此也就算了。更可恶的是,高丽王还暗中弹劾经略相公,对皇上告黑状。

  经略相公可是高丽的恩人啊。你们就是这样对待恩人的?

  除此之外,高丽王还偷偷记载实录等史书,夸大、编造高丽人在抗倭中的功绩。大军还没有离开,仗刚打完,他们就偷偷摸摸的这么干,更别说以后了。只怕大军一离开高丽,他们就会抹煞大明的恩德。

  由此可见,高丽君臣真就是白眼狼,以怨报德的小人。

  好在经略相公早有准备,这段日子以大明的名义赈济高丽难民,到处修建明军阵亡将士墓园,还雕版印书,宣扬大明在高丽抗倭…各种手段,都是为了让高丽人记住大明的二天之德。

  李昖当然不敢明着和朱寅作对,只能强颜欢笑的说道:

  “赖大明天子鸿福,经略相公神勇,我高丽终于恢复山河,天高地厚之恩,永世不忘。只是经此国难,数百万高丽百姓惨遭荼毒,嗷嗷待哺、流离失所、易子而食者不知凡几,是以愀然不乐。”

  朱寅冷笑不已,心想你装什么?你真要爱你的百姓,还会贪墨大明的赈济粮食?还会派人屠杀被解救的高丽女子?可见你毫无心肝,只知骄奢淫逸、敲骨吸髓。

  就说今日的酒宴,珍馐罗列,佳肴百道,歌舞升平。光是准备这场盛大酒宴,高丽王廷就准备了半个月,这种奢侈的酒宴是眼下该办的吗?很多高丽百姓,如今稀粥都喝不上!

  朱寅不假颜色的说道:“眼下春耕已经完成,下半年有了秋收粮食,高丽就能缓一口气了。大明粮食也很紧张,加上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以后这粮食就只能靠高丽自己了。”

  “只要贵国君臣真正爱惜百姓,很快就能渡过难关,不用再让大明操心。”

  高丽王心中恼怒,恨不得一脚踢死这个独断专行的明国经略,可脸上只能挤出讪讪的笑容,“经略相公所言极是,小王一定爱惜百姓,不用再烦扰天朝。”

  柳成龙等朝鲜大臣,也都陪着笑脸,心中暗骂朱寅。

  说也奇怪,朱寅虽然是高丽的恩人,可他们对朱寅等大明将帅就是喜欢不起来。

  因为看到朱寅等人,他们就会想起是大明救了高丽,而不是高丽自己打败了倭寇。

  这个事实,让他们感到一种屈辱。

  可是哪怕心中再讨厌朱寅,面上也毕恭毕敬。

  朱寅当然知道高丽君臣心中想的什么,可他根本不在乎。眼下自己还是经略使,这些忘恩负义之辈敢怒不敢言。但等到自己不是经略使了,他们又是何等嘴脸?

  呵呵,算起来,接替自己的兵部左侍郎宋应昌,应该快到了汉城了吧?

  参加宴会的明人,除了明军将帅之外,还有徐渭、孙承宗、高攀龙、冯梦龙等幕僚。

  他们并无官职,可是沾了朱寅的光,也成为高丽宫宴的座上宾,被高丽大臣奉承。

  同样参加宴会的宁清尘,更是被一群高丽贵女围绕,众星捧月般被她们巴结。

  高丽王廷早就知道,这个小姑娘是经略相公的小姨子,据说是药王菩萨转世,曾在北海修道,传的神乎其神。虽然他们不信,却知道这小丫头很受朱寅喜爱。

  于是,宴会一开始,高丽贵女们就对宁清尘百般讨好。就是几个高丽后妃、公主,也对宁清尘陪着笑脸。

  好在她们的汉话虽然别扭,却勉强能听懂。不然宁清尘会怀疑她们是在骂自己。

  其实,宁清尘能听懂高丽语,也就是后世的韩语。可是她们不说高丽语。

  “小娘子,请尝尝我们高丽的五行菜式,回到天朝怕是吃不到呢。”

  “小娘子就像画上的小神女,要不是亲眼所见,真难相信世上还有这么美丽的小娘子呢。”

  “小娘子,这是红参炖稚鸡…这是南瓜盅焖鲍…这是雪浓汤,十种牛骨熬煮三日,加汉方六君子汤料…这是神仙炉,青铜炉是九宫格,中间是鹿角、雉鸡、海参、银杏等八珍,应八卦方位…”

  “小娘子尝尝这个…炙楪和脍楪,雪梨片裹鹿脊,九蒸九晒柿饼…”

  宁清尘觉得她们很烦,理都不理她们,只是一心一意的对付熊掌。来到明朝之后,她最爱吃的就是熊掌。

  对于高丽人引以为傲的所谓五行菜式,她没有多少兴趣。

  参加宫宴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客人:小黑。

  高丽人知道这是经略相公的爱犬,几乎如影随形。所以有几个高丽阉人专门伺候小黑吃肉,用的都是咸酱卤制的鹿肉和羊肉。

  这条油光水滑、威风鼎鼎的天朝黑犬,比他们大王最爱的良驹都要尊贵啊。

  正在这时,忽然守卫城门的一个明军把总进来禀报道:

  “启禀经略相公,启禀大将军,朝中兵部侍郎宋相公到了,末将看了钦差关防印信,应该不是假冒。”

  来了!朱寅和徐渭、戚继光相视一眼,一起露出冷笑。

  朱寅放下酒杯站起来道:“宋相公到了,我等出城迎接!”

  高丽君臣顿时面面相觑,怎么回事?大明又派来了一个钦差大臣?仗不是都打完了吗?

  莫非…高丽王李昖忽然忍不住露出笑容。莫非自己的弹劾已经奏效,大明皇帝派这宋相公来取代朱寅?

  若是如此,那么朱寅很快就不是经略使了啊。明朝皇帝此时派人来替换朱寅,就足以说明:朱寅已经失宠!

  想到这里,高丽君臣看向朱寅的目光顿时有些不同了。之前还是毕恭毕敬、谨小慎微,转眼间就变得有点冷漠了,笑意都开始消失。

  高丽君臣跟随朱寅一起出城,很快就看到了打着钦差仪仗的队伍。

  朱寅和宋应昌是熟人,一眼就认出了身穿二品文官常服的宋应昌。

  “思文兄!”朱寅抱拳笑道,“一别数月,没想到在高丽相见!”

  宋应昌是兵部左侍郎,位序在他之上,加上资格很老,所以朱寅对他一直待以前辈之礼。

  宋应昌也拱手笑道:“稚虎贤弟劳苦功高,朝廷接到捷报,内外振奋,都说你是孔明再世呢。”

  戚继光也上前拱手:“见过宋相公!”

  宋应昌对戚继光很是敬佩,也赶紧还礼道:“见过大将军!”

  当下明军诸将一一上前参见。高丽君臣也很高兴的主动拜见,似乎比谁都高兴。

  寒暄之后,宋应昌这才取出一道黄绫诏书,公事公办的说道:“朱寅、戚继光接旨!众人准备跪迎!”

  朱寅和戚继光一起拱手:“臣朱寅(戚继光)接旨!”

  随即引导宋应昌入城,在景福宫准备好香案,燃香之后众人一起跪下,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

  宋应昌站在香案之前,展开诏书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曩者倭奴狂逞,秽污东藩,卿等率师入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躬擐犀甲,斩馘无数,露布飞传,振我大明国威。朕闻报不胜欣慰…”

  “…卿等宣劳勠力,寒霜征衣,今倭寇覆没,东国廓清,特敕兵部左侍郎宋应昌驰驿代任,纾缓征伐之劳苦,解六军之符,归朝天之阙……尚方剑一并转交,钦此!”

首节 上一节 614/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