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1节
第20章 名望
洛水老道,三个流民,道观年轻道士们都目光灼灼看着毛笔绘制的图纸,他们难以想象此等村堡出现在落石村。
洛水老道有见识,这是边镇军堡建设之图,但比军堡更加详细利用了地势,地形,堪称惊艳。
“里长大才。”莫柱竣作揖。
“求大人收留我等,求大人!”三名流民陕地口音,看到村堡后不断叩首,他们觉得此地定能度过流民洗劫。
“你等三人进入道观,帮助建堡,不可松懈。”魏昶君开口,这三人都是身强力壮之辈,尽管饿的露骨,但稍微养一养便是一条好汉,这也是老道士选他们进村缘故。
“吾之村堡设计图来自洪武十三年三月,各地均出镇戍,烽堠,凡边防去处,设烟墩并设守堠夫,提调整点、广积秆草、昼夜分望。遇有急贼,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随着各地兵灾愈起,该村堡日后各地村庄也要效仿。”魏昶君感叹。
其他几人听着,愈发感叹里长学术渊博。
天寒地冻。
落石村有几名道士打扮开始悄悄出村,他们任务极重,总共五名道士,穿的破烂,为首道士叫青石子,他将要负责打入土匪内部,里应外合,和落石村民卫诛杀匪贼。
青石子武器只是普通竹枪,粗糙异常。
有道士缩着手:“青石道长,匪患猖獗,我们能灭杀吗?”
青石子眯着眼眸:“里长乃是大才,必然灭杀,到时我等将成里长心腹,难道尔等想当一辈子道士,节衣缩食,困顿艰难。”
其他四名道士摇头,开始冒雪入山,山匪询问起,他们借口便说被里长欺压,被迫投匪。
.....魏昶君也没闲着,一方面他让洛水老道准备明日工作,如骡车牛车马车,箩筐,开采石地。
而他披着蓑衣挨家挨户检查土豆种子。
土豆太重要了!
如今整个村子已经每天只吃一顿,这两月来虞家的粮食快要被吃完了。
但寒冬不知道几月结束,土豆的收成太重要了,每去一家,如有各种问题,魏昶君便告知村民、同时他查看每一条巷子养猪情况。
这年头猪也瘦的厉害,猪能吃的只有草根和一些麦麸,看到人一个劲哼哼直叫,鸡鸭更是瘦弱。
回到家时母亲程氏在做饭,家里之前剩下的兔肉干开始熏烤,滋滋冒油,放入米粥内,吃起来香味弥散。
全家就两件棉衣,母亲一件,魏昶君一件,弟弟妹妹穿着粗袍躲在家屋不敢外出。
这一天魏昶君读书度过,他和弟弟妹妹靠在火炉边,他看书,同时教导兄妹,读书认字。
次日晨。
雪停,南洛真龙观前来了八十四人,都穿着棉衣,没有棉衣的不敢让来,这种天气很容易得恶寒生病一命呜呼。
面前放着四辆牛车三辆骡车六匹马车。
“四十人操控车去运石头,劈砍石料,运输村前。”
“剩下的人跟随我挖地基,堡墙地基,之后熬炼夯土。”
魏昶君大手一挥,身先士卒,其他人赶着牛车,扛着凿子,开始凿石,村堡一些重要区域需要用到石料,包括地基基座,石料很重要。
莫狗竣被临时安排带着民卫凿石,他劈砍石料,同时大声鼓舞他人:“有了民堡,咱们村子将安然无恙,妇孺存活不被羞辱。”
砰砰砰——凿打石料声络绎不绝,砰砰响彻。
寒风凛冽,刀砍斧劈,民卫开始抬着石料装车,牛车拉着石料前往城外,倒入地上,反复如此。
魏昶君带人挖着地基,他规划好了堡墙位置,墩门位置,堡门位置。
落石村一代沙石地多,在冬季不至于冻得坚硬,但即使如此,挖地基的人也冻得发抖,旁边火炉咕嘟咕嘟烧着红糖水,冷的忍不住的人喝红糖水。
一整天都是如此,不断的挖地基。
魏昶君还带人开始修长坡,也就是挖出一个坡度,当敌人靠近村子时便需要上坡,想要攻打村堡更是要不断上坡,一车车的土运输到村前。
冰天雪地里,八十多人毫不起眼,但在这片雪白当中,地基一点雏形开始出现,入村坡度也在出现。
直到天色尽黑,魏昶君才回家,回到家他用热水烫手,整个人冻得仍在发抖,寒意逼人。
“昶君,你为里长,何必如此亲自下土。”程氏不解。
自古以来,大老爷们哪有亲自跟着一起干活,多是下令。
魏昶君摇着头,他没有解释,这是古代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思想,为什么大明朝文人地位那么高,文人甚至看不起土地,看不起平民。
大部分文人写着庭院之乐,但这辈子从未曾摸过锄头或真正下地干活过一天。
大部分文人想着便是礼仪教化,完全不知道大明朝土地什么情况。
想要立足明末,真正以后巍峨发展,带领这个时代走入世界,那必须以身作则,改变农民现有地位,才能提高生产力。
深夜时,火炉边,魏长君还在看书。
他和现代曾经讨论过一点。
「是否要成为明朝官员,如何成为?」
现代明史学者给予回信:“最快成为明朝官员分为科举,军户,或者买官这三种”
魏昶君思索许久,觉得至少自己要参加一次明代科举考试。
第一可以给现代了解明代科举考试步骤,详情,资料,让明史学家得到第一手明末科举资料。
第二成为秀才或举人之后,将会踏入明代官场,可以选择在青州发展,广积粮,若白身发家,容易被官吏掣肘。
总之,崇祯元年的时候,当官还是不错的。
如果这是崇祯十年,魏昶君第一时间就是造反。
现在他不光要广积粮,屯兵,发展老家基础盘,还要有名望。
有了名望之后起势时才能不像是张献忠这种,被称之为流寇,流寇之路不可取。
漆黑长夜,魏昶君点燃寒夜里北方大地火烛光亮,素衣灰棉,盘腿而坐,长袍盖住小腿不至于寒冷,旁是火炉,手捧策论历代书籍,旁边放着红糖水。
魏昶君一边看书一边缓缓点头。
外面柳树被风吹的传出簌簌声,枝条摔打,风雪疾消。
第21章 民心已聚
崇祯元年十二月末,魏昶君瘦了一圈,日夜督促劳工费力他也健硕了许多,村前堡垒围墙已然有了一公里长。这段时日内,每家每户轮流穿棉衣敲打石头,凿成一块块石头,混入三合土将石块砌成围墙,墩台,就连四岁以上的小孩都拿着小锤敲敲打打,手指都有了老茧。
从老弱病残到青年壮力,就连自持身份的族老都敲打石头,只为了更快让村堡成型。
十二月末终于有了初步规模,一道一公里长的粗糙的围墙出现,围墙上是各种木刺,竹刺,敌人如果想要翻墙而过,首先面对一个大上坡,上坡这一路上有各种冰块,攀爬艰难,时不时划到,在碎冰中还有一个个锋锐小石头把人划破,围墙上手持梭镖的民卫,面对企图爬墙的人猛然梭镖。
现在便是在训练。
“敌人若来袭,需沉着冷静,握紧梭镖枪,对准敌人脖颈等薄弱处,自上而下,蓄势一击。”魏昶君手持梭镖,进行演示。
只见他猛然转身,力量凶疾,梭镖猛然朝着围墙刺去,破空声起。
“训练,反复训练,只只练习围墙突刺。”魏昶君下令。
简陋还没有完工的围墙上,三十名民卫开始反复训练,顶着寒风,一次次挥舞梭镖,不曾停歇。
至于其他村民还在忙碌墩台,东堡门建造。
冬季建造太过艰难,很多基建材料都是拆了村子废弃木屋,虞家一些房屋都被拆了几间。
洛水老道忍着心疼将南洛真龙观围墙拆了,除了主殿之外其他房屋全拆了,神像都堆积院外,这让很多村民不理解。
魏昶君感叹,这老道士要效仿姚广孝扶持朱棣,真是不惜一切了。
在这种全村人昼夜不停,到处拆房建堡的工程中,村堡才在十二月底正式成型。
这是崇祯元年十二月最后一日,这一日之后进入崇祯二年。
跨年之日。
魏昶君踱步在村堡坡前,看着一公里蔓延的围墙,风雪已然落满围墙,墙体石块堆积,厚度达到了半尺,披甲战马撞上去围墙都不会倒塌。
至于墩台高于围墙,像是哨塔观望台一样,可放投石器或弓手聚集,能观望敌情。
东堡门是村子入口,闸门长宽皆一尺,魏昶君按照明史一尺3.3m为单位,可想而知入户门之大,木门是道观门,虞家门,废弃村民门拼接而成,巨大厚重,开门都需要八个人同时开。
至于进村要挖的上坡也挖的差不多了,坑坑洼洼,如今注水下雪之后,魏昶君踩在上面都小心翼翼,这是一个三十七度的上坡,上坡持续接近290米,上坡处有着一个个水坑,沟壑,滑冰,碎石。
一旦摔倒人很容易直接滑下去,被各种碎石划破皮肤,被碎石撞到头颅,危险至极。
光一个上坡就足够流寇感到绝望了,更何况村堡。
洛水老道感叹:“不枉费我拆掉道观,建造该堡,若是一百人守村,足已抵挡数千流寇,这还只是一个村子堡墩,难以想象更大乡堡,城堡,边陲重镇堡....是何等规模。”
魏昶君也有感叹,在现代时他看着攻城战并无感觉,但真正开始从零基础建造一条防御线,指挥防守,思考地形,他才真正知道冷兵器时代攻城和建城是何等惊艳。
这几乎汇聚了战争学最高学术。
现在光落石村民堡就足以是周边村庄最难攻打之地了。
更何况有些历经数朝的古代边城,其堡垒之强,堪称防守之最。
“道长,你派去的道士如何了?贼患何时动手。”魏昶君开口,半月前便安排数名道士进入贼窝卧底,唆使贼寇攻打村庄。
“怕是明日要动手了,你说的几个大贼瞧不上小村,明日动手贼寇自称飞天蝙,逃军出身,膘肥体壮,困索南山,手下有十二飞贼,号称十二星宿,还有十几个瘦弱杂寇,该贼患经常对小村下手,甚至不敢对地主下手,他是得知虞家地主没了,才敢对落石村下手。”
“明日入夜,他们会动手,只是这群贼寇大概还不知道,落石村已经有了围墙墩门,他们翻墙时便是吾等斩杀日。”洛水看向村堡,恨不得立刻见血。
“里长,大概这十五日内,流寇会肆虐攻打蒙阴城,蒙阴城高艰厚,流寇肯定放弃城,开始肆虐各乡各村,到时候才是该村堡发挥作用时。”洛水神情凝重许多,他通过一些香客得知消息。
陕西灾重,闯王高迎祥一声号令,不知道积累了多少流寇,一波波流寇打着闯王名号,实际上四处为贼寇,到处掠夺,东昌府各地遭遇匪患,猖獗难平。
身为穿越者,魏昶君第一次直面古代土匪,他并不惊惧,相反充满期待,想或者抓住土匪,调查每个人为什么当土匪,给现代一份详细入匪资料实况,好让现代对明末历史更为针对性研究。
小心翼翼踩着上坡进入东堡门,用梭镖枪刺了刺木门传出沉闷砰砰砰声,这是一扇拼凑铆镶的大门,表皮贴着老牛皮,涂抹了一层黏糊糊糯米覆盖,所以梭镖连牛皮表面都刺不破。
围墙,墩台,三十名民卫气喘吁吁还在练习突刺,自上而下,凶疾而发。
五名道士在修缮补缺,完善村堡,村堡正门后石头有刻录,上面写:建于崇祯元年十二月,月末,冬灾,陕乱,御贼,惩乱。
“今天杀猪,取出窖坑白菜,猪肉炖白菜,熬糙米饭,明日杀贼。”守着民卫,道士,各家巷弄里甲,青年壮汉,魏长君刚说完,其他人面色一喜,已经开始吞咽口水。
杀人并不害怕,生存贫瘠山村,匪患猖獗,民风彪悍,时有杀戮。
但吃肉真是一年一次,所以这次村民干劲十足,开始对村堡进行最后完工。
夜色在积雪衬托下,大地山川一片雪白,道观四周光秃秃,大殿前升起火堆,一个黑色大铁锅被人齐心合力架起来。
杀猪褪毛,猪肉分割,猪血也没有浪费,发给了一些身弱老妪。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