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69节
对于在青州府监军,几名太监最初并不愿意。
远离权力中心不说,还在军中,难免会遇上流贼鞑子,届时只怕危险。
谁知魏昶君此人倒是懂事,不仅不管他们享乐,还不时送上些许金银。
堂堂三府总督,在京师怒斥天下,如今还不是得捧着他们?
想到此处,几名太监愈发得意。
魏昶君转身离开,身后赌博酗酒之声再度响彻。
彼时他眼底森冷。
崇祯派来的人几乎全都被他腐蚀,一个个酗酒等死毫不在意,还想监控自己?
画面再度转动,彼时魏昶君简单查看军中操练后,回到书房。
自初春大雪冰雹后,天灾愈发频繁。
一名夜不收迅速汇报各地灾情。
“去年六月,安康大洪如今尚未重建。”
“陕西等地持续受到旱灾,蝗灾侵袭,粮食绝收,因为饥荒,陕西多县死亡百姓过半。”
“山西各地瘟疫持续蔓延,虽在南直隶,青州府一带被阻止,但顺大同府向西亦有不少百姓罹难。”
“今年安康等地持续大旱,一如去岁,只怕很快便又有连日大雨,江河溢出。”
“山西等地还有地龙翻身,流民较之去岁,增多数倍不止。”
听着各地汇报灾害,魏昶君点头,目光复杂,看向外界似乎也带着几分恍惚。
从史书上看到,和真正身在局中,截然不同。
小冰河时期,和他们一样的大明最底层百姓太难。
逃离家乡,哪怕做好当奴仆的准备,都有很大可能死在半路。
没死的,则是做为菜人,真正经历那一场人相食的炼狱。
后世大国不是没有经历大灾,但无论何等灾难,总有八方奔赴,义无反顾。
而如今,大明朝堂蝇营狗苟,烂到根上了。
“要洗一洗,总要洗干净才好收拾旧山河。”
魏昶君声音森冷彻骨,旋即回神。
“各地红袍银号发展如何?”
红袍银号发展形式是构建当前经济体重中之重,因此也是夜不收重点打探整理消息之一。
“如今青州府随之前先后颁布旱涝保收票据等政务,加之歌谣影响,黄大人亲自率人整理,汇总。”
“现银号于青州府开设三十一家,流通白银达六千万两,储存白银达九千六百万两。”
“百姓,商户私窖存钱之风大为改善,商户中有近七成在青州府境内使用红袍银号票据交易......”
随夜不收汇报,魏昶君点头,挥手。
如今青州府红袍银号发展算是稳定。
但还没彻底达到笼罩东昌,济南几府程度,接下来,便是东昌府。
魏昶君亲自启程,前往东昌府查看。
自从昔日那场商业大搬迁之后,如今东昌府商业经过几年发展,繁华程度相比青州府,何止数倍。
眼下魏昶君站在东昌府红袍银号门外,光是看到来往商户,便有福州,琼州,边关各地,口音不尽相同,物产丰富至极,天南海北,汇聚一堂。
片刻后,魏昶君抵达后堂,随行的则是黄公辅。
眼见上官前来,该银号主事立刻让开位置,取出账本以供查阅。
“里长,如今东昌府红袍银号亦开始有起色。”
“只是其中商户多是借贷,存银的倒是相对较少。”
湖广商会借贷八十万两白银,存入三十万两白银。
南直隶商会借贷六十万两白银......翻阅账本,诸如此类,魏昶君一边听汇报,一边查看。
“不急。”
“会逐渐多的。”
“银号名声打响,一旦起势,便会拉拢很多人自发和吾等站在一起。”
“因为他们的银两和吾等绑定。”
这些前来存钱的,不光有各个商会,实际上背后都有朝中各党派缙绅影子。
如今只是让这些商会尝试使用,一旦之后他们尝到大批量存银利息甜头,还有交易便利程度,接下来他们不仅不会阻碍红袍银号发展,甚至还会着力推进,成为构建全新经济体系的助力!
这也是魏昶君开始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
经过查证,东昌府如今已有红袍商铺三十三家,分布于各县,州,府,算是初步满足魏昶君新规划需求。
这一刻,魏昶君带黄公辅抵达东昌府衙,后堂。
翻开后世大国回信,魏昶君思索,一边记录,整理。
东昌府做为目前自身掌控割据之地,最为富庶的商业核心,红袍银号发展为重中之重。
之前蒙阴县城为试点,青州府为推广测试。
但要彻底打开红袍银号名声,普及辐射大明各省,重点依旧在东昌府。
只有东昌府红袍银号崛起,才是真正开始建设经济的第一步!
“即刻通传民部各官吏抵达东昌府商议!”
第230章 民心可用否?
东昌府衙,如今依旧是黄公辅,阎应元,周愈才,吴同尘,夏允彝几人在座。
洛水老道于东昌府学习已有数月,如今返回安化,开始缔造红袍银号雏形,并于南直隶建立红袍银号省号。
“红袍银号在东昌府发展很慢。”
如今魏昶君七年厮杀,一路崛起,纵然相比在座众人仍算年轻,但气场极强,锋锐至极。
一时间黄公辅等人都沉默,不敢抬头对视。
“东昌府银号发展艰难,是因为各省缙绅钱庄不愿退出市场。”
“此地汇聚各地商户,甚至远比南直隶诸地对白银铜钱吞吐量更大。”
“对于钱庄来说,算得上风水宝地。”
“尤其是其身后家族与诸多老字号钱庄合作百余年,其中私下未必没有利益往来,不是简单商业争斗。”
“但吾等也不能坐视不理。”
魏昶君语气柔和几分,表示理解,诸多民部官吏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凭借红袍银号实力,完全可以凭借优势逐渐扩展,挤压市场,但时间不够了。”
如今已是崇祯七年,大明命运转折点。
流寇冲破黄河,自此天地宽,开始与大明官兵分庭抗礼。
鞑子二次入关劫掠,边军受朝廷拖累,节节败退。
战火即将彻底蔓延。
只有自己知晓,未来何等惨烈。
“吾等必须尽快打开东昌府红袍银号市场,彻底完成经济核心搭建!”
“阎应元,命尔等前往东昌府周百年卫所,军屯,烽燧堡,接触军户,开始拉拢做为储户,承诺其战死之后,可允家人凭借存据兑换双倍份额。”
“夏允彝,命尔等前往游说东昌府周边,承诺红袍银号储户可以代发军饷,绕过折色。”
“是!”
两人拱手行礼,神色激动,亦听懂里长所说。
大明不只边军,各类兵马饷银经常被将领克扣。
朝廷拨下百万两银子,其中至少有五万两被层层盘剥,士卒到手不过五成,甚至三成。
但这批银两那些底层士卒明明知晓,却也无可奈何。
如今红袍银号若真能帮助这批兵马解决其中相关问题,只怕未来大明拨下军饷,都会出现在红袍银号之中。
这笔钱不仅能充实红袍银号,最重要则是其中影响力。
之前与大同总兵合作转银,仅一次便为青州府红袍银号吸引了近千万两存银!
几人激动离开,按照魏昶君吩咐,开始动作。
东昌府,平山卫。
昔日为洪武年定下卫所,兵马精良悍勇。
然两百余年传递,朝廷几番变动,如今也成为被将领剥削一部。
周边军屯大小三十余,数万人口,因其军户身份,日子过的竟比普通农户更为艰难。
几与世代奴仆无异。
阎应元身影如今出现在平山卫校场,身边带着数百红袍军,气息肃杀。
跟随接应的平山卫指挥使马光元小心翼翼,心中亦有些疑惑。
自东昌府总兵苏元吉死后,平山卫也偃旗息鼓,平日里处处不敢得罪这群红袍杀才,老实本分。
今日不知为何,这些人竟亲自来了。
“即刻召集平山卫将士,全部抵达校场!”
面对马光元,阎应元眼底冷漠,语气森寒。
抵达之前他便调查过,平山卫三名卫指挥使,没有一个手底下干净!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