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89节

  但如果!

  流窜济南府的真龙军也是一同,那这些将领一个个都很兴奋,因为队伍太大,有援军,天下可为。

  事到如今,王旗也不想隐藏太多。

  “济南府的数万真龙军只是我们援军之一!”

  “我们还有更大援军,要不然你们穿的棉袄,吃的白米腊肉,从何而来?”

  “尔等手中的锐利兵刃。”

  “尔等所披的战甲。”

  王旗眼神狠辣。

  这一刻其他副将几乎激动的难以自拔,一个个彼此互相看着,纷纷讨论。

  “这,难道吾等背后有大势力,是土司吗,还是藩王准备动乱。”

  “不可能是那些大明臣子,他们一个个对百姓如猛虎,怎么可能会发兵甲和衣衫。”一个叫仇虎的副将摸着棉袄。

  这可不是那些臭烘烘的杂草棉花,这是真正的棉花,因为从小农家经历,仇虎甚至都感觉这是今年的新棉。

  以往的自己哪有资格穿的这种棉袄呢。

  “全体肃静,准备杀!”

  王旗忽然开口,他看到了十二作坊有了火焰,这一刻伴随着当当当他提出长剑,寒光锋锐,他神情彻底森寒起来。

  “杀!”

  仇虎压住兴奋,也眼神狠辣:“杀!”

  “杀!杀!杀!”

  十二作坊内,各手工业等百姓纷纷眼神狠辣,一个个凶狠无比,纷纷开始冲锋怒吼。

  “杀啊!”

  “推了牛家!”

  “把狗知县砍了!”

  轰轰--------

  火光冲天,徐徐燃烧,各地彻底混乱起来。

  整个应城的黑夜被照亮,各大巷子寂尘呼啸,喊杀声遍地。

  应城乱了。

  南直隶的战火全盘燃烧。

  真龙军之名自此刻起扬名。

第253章 火车轨道的出现

  铜鹤烛台上的蟠龙烛已燃至根部,蜡泪在青玉底座积成小山。崇祯身边的小太监袁德潜伸手去剪烛芯时,指尖不慎触到残蜡,灼痛感让他猛地缩回手。

  恰巧,崇祯疲惫的将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哗啦啦散落一地。

  "陛下,南直隶急报!"袁德潜捧着沾有泥渍的塘报跪在丹墀下,声音比殿外呼啸的北风更冷:"真龙贼快肆虐应城,天下巨变,他们打出'清君侧'旗号,声称...声称陛下受妖人蛊惑擅,才导致天下大乱。"

  朱由检攥紧袖中那串早已盘出包浆的菩提子,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烦恼无比来回踱步,背后《坤舆万国全图》上猩红的"贼势图"正蚕食着大明疆域。

  李自成!

  张献忠!

  真龙军!

  后金奴!

  土司反!

  而今赋税要地的南直隶也在巨变!

  "南直隶监巡太监的密折呢?"崇祯突然踢开脚边那封弹劾洪承畴杀良冒功的奏本,断裂的象牙轴头滚到袁德潜膝前。老太监额头触地:"应城昨夜...厮杀无算,乱兵把'真龙'旗插上城头了。"

  一声脆响,菩提手串的丝绳骤然绷断,一百零八颗珠子溅落金砖。

  崇祯盯着满地乱滚的佛珠,暴怒无比。

  南直隶的安化,应城,虽不甚重。

  但属于南直隶要地,一旦贼军肆虐开来,大明朝的经济彻底崩盘。

  崇祯不由得开口:"传旨。"

  崇祯忽然抓起案头未干的朱笔,墨汁沿着笔尖滴在龙袍下摆:"...着孙传庭率天雄军进剿。"他顿了顿,又添上一行颤抖的小字:"工部所呈新式火器,速发各镇试用。"

  更鼓声穿透窗纸时,崇祯正弯腰拾捡佛珠。一粒珠子滚进黑暗的殿角,他举着烛台踉跄追去,明黄袍角扫翻了鎏金炭盆。

  崇祯静默许久,他感到了皇宫充满了腐朽之气。

  ........

  崇祯七年五月风雪飘到第三茬时,左营乡的麦子地突然长出了铁脊木龙。

  魏昶君率民部。

  启蒙部。

  身后跟着周愈才,阎应元等人,还有接近千人完成初期训练的工人。

  一辆辆牛车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牛车上全是数不清的各种铁轨材料。

  “铁轨铺设开始!”

  伴随魏昶君亲自敲响铜锣,咚咚咚的声音开始响彻。

  崇祯七年!

  全球第一座火车轨道开始在莒州府蒙阴县铺设。

  此刻的左营乡民赵七斤蹲在田埂上,看着一排排的精壮汉子把两人合抱的楠木往地里夯。

  这些从南直隶商人水运来的铁木还带着沉江的潮气,匠人们拿铁箍卡住木料两头,烧红的铁皮往上一裹,滋啦啦的白烟混着桐油香就在春风里漫开。

  "七斤叔,这物件比你家房梁还粗三圈,莫不是要给玉皇爷修登天梯?"扛着铁锹的王狗凑过来。

  他不知道火车是什么。

  也不晓得里长说的轨道是何物。

  只知道这是超级坚硬的轨道。‘

  "夯货!"赵七斤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手指拂过楠木断面密实的年轮,"瞧见没?百年老木芯子裹熟铁皮,七浸七晒的桐油封着——这以后可是轨道,有了火车咱们都能过好日子!"他说着忍不住兴奋无比。

  自从里长来了,蒙阴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洛的粉条已经在每个镇推广开来,一家家作坊数不胜数。

  咚咚咚!

  铺设轨道的敲锣声继续。

  三里外的张集镇河滩上,三百斤的青铜坩埚正咕嘟着金红铁水。光着膀子的匠人们喊着《漕船号子》,把烧到橙红的铁皮往木芯上缠。热铁触到桐油的瞬间,青烟腾起三尺高,空气里飘着松脂混铁腥的怪味。

  "都仔细着!"

  总管事举着镶铜片的《鲁班经》来回巡视,"每寸铁皮要趁热捶打九十九下,少一下就等着冬天开裂!"

  他忽然揪住个偷擦汗的年轻工匠,"你当这是给县太爷糊灯笼?昨儿老刘头那组没控好火候,整根轨条弯成麻花,不可浪费材料!"

  整个蒙阴县各乡村热火朝天!

  玉皇庙镇的晒谷场临时改成了桐油工坊。数千口齐腰高的大缸里泡着成型的轨条,穿葛布短打的妇人们手持长柄木勺,正给轨条浇第七遍桐油。

  有胆大的孩子伸手想摸,立刻被当娘的打了手背:"这油里掺了硫磺粉,当心烂指头!"

  魏昶君在满意看着这一幕,他身后站着火器营的总长刘方。

  面对热火朝天的轨道铺设,刘方笑吟吟说着:“里长明鉴,这楠木芯能抗白蚁蛀蚀,铁皮延展性比生铁强三成。您看这接榫处。”

  刘方忽然抄起铁锤砸向轨条连接处,金铁交鸣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榫卯却纹丝不动:"里长,轨道采用改良版燕尾榫,纵使数万斤重压也不离榫!"

  “保证火车平稳前进。”

  数日之后,新的暮色初临时,首段三里长的轨道终于贯通。村民们围在晒场边交头接耳,看匠人们给轨条最后一遍涂油。

  南洛镇因为粉条也叫粉条镇。

  火车的初步起点就是从这开始。

  这一刻。

  粉条作坊内忽然有人指着远处尖叫:"龙醒了!龙醒了!"

  只见作坊内,热气腾腾的水锅前,赤膊汉子震撼的看着轨道宛如巨龙一样铺设平整。

  "慌什么!"作坊的柳总长一脚踏住滚到脚边的斗笠。

  南洛镇轨道起点,魏昶君随同众人几乎是梦幻的看着眼前。

  眼前不过才三里的火车轨道宛如跨越了时代。

  夕阳和风雪给轨道镀了层金边。

  那些铁皮包裹的楠木正在暮色中泛着幽光,恍如一条沉睡初醒的钢铁蛟龙。

  “自此之后,大明朝从此改天换地!”阎应元震撼无比,他内心只有这个词汇,因为一旦火车开始运转,或在大明朝各地铺设开来,各种物资经转运输,这将提高天下效率。

  天下人谁不臣服?

  四海八方,不外如是!

  而今为莒州知州的周愈才第一个拱手:“里长万岁!”

  阎应元第二个拱手。

  启蒙部的南道赢等纷纷拱手,近千名粉条作坊的工人,还有轨道上的工人纷纷异口同声喊着。

  “里长万岁!”

首节 上一节 18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