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98节
直到乔装打扮混进京师,客栈中,青石子方才打开包裹。
包裹里是里长给的新指令,如今他刚刚将真龙军移交给洛水老道指挥。
昔日在莫柱峻一事上心软的师父,如今明显愈发心思缜密,严格按照里长布置的一切行动。
他也放心北上,混入京师。
信件火漆撕开,露出其中字迹。
上面赫然写着里长嘱咐。
“京畿要破了,里长不允许崇祯死?”
里长信中笃定,崇祯无力守护京师,但也算个有骨气的,若京师一破,崇祯必定殉国。
因此里长提出了一个皇帝改造计划。
不过计划具体是什么,他也不知道。
“改造一位帝王?”
青石子兴奋至极,愈发期待。
但这只是里长信件中的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则是要他对接京师内的势力。
青石子混入京师,只是瞒着皇帝和堪称无用的锦衣卫抵,各大臣反而都知道他的抵达。
钱谦益最先到客栈,一上来便是恭敬叩拜,激动行礼。
“臣之盼红袍,犹久旱之盼甘霖!”
身边赫然还有几名藩王管家,武将,连兵部尚书这个大明最高指挥战场的官吏都亲自前来。
“臣这里有几箱珠宝,还望上使代臣向魏主问安......”
“臣于南阳有良田数千亩,愿一并献上......”
代表魏昶君前来的青石子,看着这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一口一个臣,眼底神情愈发戏谑。
世人都说读书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这些人,连死的勇气都没有,大明还没亡,转头便投入红袍军中。
他只是笑吟吟将一切都收起,还在钱谦益等人期待的目光中,写上名单。
钱谦益,张缙彦......直到众人走后,青石子又开始安排人,潜入三教九流,贫民百姓,甚至大明守军中散布消息。
编造自家亲戚加入红袍军后,分配田地房屋,取消奴籍军籍世袭,孩子都能读书识字。
更有百姓能到工业区做工,结算银两,绝不拖欠。
尤其是拿出红袍银号后,许多曾经听闻,接触过的军民纷纷确信。
一时间,堂堂大明京师,军心动摇,乱成一片。
彼时青石子孤身坐在客栈内,灯火摇曳中冷冷看着名单。
那是大明提前投降的朝臣。
名单上的这批贰臣,都得死。
除了他们,还有那些欺压百姓的缙绅武将,宗亲权贵。
这就是他的手段。
青石子近乎歇斯底里,眼眸狠辣。
红袍是他和里长,王旗等人的信仰,为此,他不惜一切!
这一刻,京师布局,开始!
第379章 割让之谋!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
皇城内的老树依旧光秃秃的,不见一丝绿意。
崇祯站在窗前,望着冷冰冰的天色,无意间想到少年时。
那时候自己不是皇帝,甚至不是皇储,只是一个小小的王爷。
自己也是这样站在府邸的窗前看着天色,满心满眼都是今日当如何,明日又当如何。
他喜欢出去走,出去看。
是什么时候忘记了去看看这个世道?
连他自己都有些记不起来了。
“皇爷。”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压低声音,掩饰不住颤抖,只绝望摇头。
“边军没有消息。”
他的声音苦涩的厉害。
崇祯手指猛地用力,斑驳的指甲在木头上留下一道迹。
红袍军距离京师三百里屯兵驻扎消息抵达京师时,他除了下令封锁城门,也向边军发出十万火急的勤王令。
可是三天过去了。
这一刻他抬头,侧耳认真的倾听,偌大的京师空荡荡的,深宫内院竟是听不到半点喧闹。
他们终究是没来。
他们眼里,自己这个天子,已经不是皇帝了。
“五军都督府呢?”
崇祯声音干涩得厉害,于是转身端起一杯茶,或许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茶盏抖的厉害。
崇祯的追问让这位大伴的头垂得更低。
“都督府......他们说各地军报混乱,有的大军已经开拔,有的说还在筹粮......”
他甚至不敢说的太大声。
茶盏顿住,旋即恢复平静。
“这样......”
崇祯这次没有暴怒,他早知道。
他早知道的......眼前浮现出检阅京师三营时的场景。
那些号称精锐的士兵,有的连弓都拉不开,有的盔甲锈迹斑斑,甚至有人在队列中公然打瞌睡。
这些‘精锐’,有人肥的肚子流油,有人瘦的像竹竿一样。
他看的好笑,这就是朱家的兵马,天子的兵马,大明京师的雄兵!
更可笑的是,兵部报上来的名册上有十万,他点了又点,按照名单,的确是十万人。
但昨日站在他眼前的兵马,他一个营一个营的点过去。
三千人里,只有一千人仍在,其余全是吃空饷的兵马。
而现在,他能依靠的也仅仅只有这支吃空饷的兵马。
崇祯转身,深吸一口气,放下茶盏,案上堆满了奏折。
随手翻开一份,是兵部尚书张缙彦上的御敌三策,除了前面的安抚百姓之流陈词滥调外,一条策略最是引人注目。
遣使议和。
于是他放下奏折,转头拿起另一本。
户部上报国库空虚。
下一本,工部请求拨银修缮城墙。
崇祯闭上眼,没说话,在王承恩眼里,端坐在破旧殿堂上的皇帝,穿着打满了补丁的龙袍。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说皇帝自古都是孤家寡人。
权力极盛时的皇帝,一定是国家寡人,没有权力的皇帝,也是。
“皇爷,内阁大臣们已经在文华殿候着了。”
王承恩不自觉低着头,不忍心再看这位陛下。
崇祯麻木抬头,声音干冷。
“那天在朝堂上个个慷慨激昂,说要与红袍军决一死战。”
“如今呢?”
三日前大朝会,红袍军距离京师三百里的消息传来,满朝文武个个义愤填膺。
钱谦益更是第一个出列,扬言要亲自披挂上阵,要将红袍贼首带到这座大殿。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引经据典,说什么成祖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只是这三日,这些人除了递上几份无关痛痒的奏折,便再也没了生息。
今日不是他要上朝了。
是这些臣子令他上朝。
他甚至能猜到这些人想说什么。
文华殿内,内阁臣子已经等候多时。
崇祯寒酸的龙袍在寒风中吹拂的时候,诸臣恭敬行礼。
崇祯以往很喜欢看到他们卑躬屈膝的模样,那样他会觉得自己当真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能够拿捏权衡这么多大臣。
但现在他看着,只觉得平静。
这群人的朝会,更像是拿自己当棋子,做党派博弈的棋子。
即便他们冲着自己跪下,又算什么?
“今日召朕前来,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