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52节
王旗,陈铁唳等最初跟随魏昶君的旧人,如今都有些神情恍惚。
那一刻,所有人都从这名青年道士眼底看到了与红袍军之主魏昶君如出一辙的目光,那是将旧世界彻底焚毁的决绝。
身躯魁梧的王旗神情愈发复杂,心底喃喃。
像,真像。
吴三桂手心渗出冷汗。
他忽然明白为何魏昶君会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道士来主导西南事务。
青石子不是来谈判的,他是来斩尽杀绝的。
“传令。”
青石子声音恢复了平静,却更令人胆寒。
“三日后兵发丽江,投降的土司,迁往湖广安置,抵抗的,满门抄斩!土地全部分给当地百姓。”
他顿了顿,眼眸落在桌案上的舆图,每一块舆图上,除了城池之外,都有大大小小的田产。
“派启蒙师随军,记录每一场审判,每一块分出去的地。”
众人领命而去,只有吴三桂迟疑片刻。
“青总长,如此手段,是否......”
他不是想要质疑青石子,实在是这般行事太过激进了,这次他当真是站在红袍军的角度上思考着。
青石子忽然笑了,那笑容让吴三桂骨子里有些冷。
他想到了许多年前,第一次见到里长的时候。
那时候里长给了自己一杆粗糙的竹枪,让自己打入土匪内部,诛杀这些土匪。
他说,这些土匪不除,村子便一日不得安宁。
其实那时候的里长已经有人有粮,若是安安心心做一辈子土财主,也是可以的。
偏偏他不愿意,脑袋别在腰间,要去厮杀。
他为的从来不是自己。
而这个人,到如今仍是未变。
现在也一样,土司缙绅,宗亲勋贵不除,世间便一日不得安宁啊。
“吴将军,你知道我师父洛水道长当年和里长起家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什么吗?”
不等回答,他自顾自道。
“他说,姚广孝辅佐永乐帝夺得天下,自此佛教大兴,他代道家出世,一定要让这个世道变一变。”
“但那位黑衣宰相是被百姓唾骂的,为何?”
他是在询问吴三桂,也是在问自己。
吴三桂沉默着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皱起眉头思索着。
青石子也没说话,他心底已有答案。
因为他把天下当棋盘,却不把百姓当人。
他走到帐门前,掀帘望向远处群山。
现在他明白了,把百姓当人,其他昔日高高在上的人不当人,这便是他的道。
第443章 土司
雪笼澜沧,这是极为罕见的一幕,但在大明末年的世道,却又显得没什么奇特。
木氏土司府已历经十二代土司修建的府邸,青瓦飞檐上盘踞着铜铸貔貅,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府门前的石阶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上面密布着三百年来进贡者膝盖磨出的痕迹。
是的,土司府已存在三百年了,说他们是的此地的土皇帝也不为过。
木增土司站在议事厅,铜铃般的眼睛盯着厅外渐近的火把,腰间银质缅刀轻轻晃动。
“大哥,红袍军的使者到了。”
“听说是那个道士青石子派来的。”
二弟木川快步进来,束发的银环叮当作响,这位掌管土司府兵马的将领今日特意换下了昔日大明朝廷赏赐的四品武官补服,曾经胸前那只张牙舞爪的熊罴,他不敢亮出来,毕竟,这是新朝。
三弟木海正在擦拭他那杆枪,闻言冷笑。
“不过是个传话的狗,也配让我们三兄弟齐迎?”
枪管在锦缎上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就像他此刻绷紧的神经。
这句话落下,甚至连其他的族人都没反对,毕竟他们的枪炮当真是比昔日大明造的好的。
加上他们随时振臂一呼,便有万余山民跟随,只要是还在云南,他们便不可能畏惧红袍军!
木增抬手止住兄弟话头,宽大的袖袍扫过案几,将那份最后通牒扫落在地。
“记住,面上要像熟透的柿子。”
老狐狸粗短的手指在空中虚捏。
“轻轻一碰就能挤出甜水来。”
相比两个兄弟的傲慢,他明显要更谨慎一些,这些时日他们哪里不曾听到红袍军的风声?
自京师出发的二十多万兵马几乎摧枯拉朽的碾过来,沿途上的残明缙绅和世家宗亲,地方勋贵,谁不是手握兵马钱粮,不照样被红袍军轻而易举的碾死?
他们木府土司比起来虽然强势,但要像红袍军这般碾压,也是所不到的。
能谨慎一些,自然要谨慎一些。
彼时木增土司府上,远远不止他们一家,孟琏土司等大小四五家土司府赫然都有代表在场。
“对,这些红袍军,要当真想在此地撒野,也要瞧着我们手里的枪炮如何。”
“这么多家土司,加起来怎么也有七八万兵马了,这可是咱的山里,那红袍军还有能耐将吾等给挑了?”
“祖祖辈辈三百年都在此地,凭什么红袍军以来就要让位置给他们?他们算老几?”
土司杨家代表目光复杂,扫过一边的其余几家义愤填膺的土司府代表,沉吟不语。
他们都太小看红袍军,他可是听说了,红袍军如今麾下的枪炮威力,堪称难以想象。
一路上攻城略地,如履平地,便是昔日不可一世,险些覆灭了大明的鞑子,不也被红袍军轻而易举的当着天下人的面随手平了?
如今土司虽多,枪炮不如红袍军精良,兵马不如红袍军精锐,至于战阵厮杀,这些家伙平日里谁也不服谁,怕是当真上了战场,正要成一片散沙。
马蹄声在府门前戛然而止。
红袍军特使孟铁崖翻身下马,猩红披风上的雨水在青石板上溅开。
左脸带刀疤的汉子抬头望了望府门匾额和地面凹痕,眼底漠然。
“孟特使。”
木增带着两个弟弟疾步迎来,身后跟着四五家势力稍弱的土司,人人脸上都堆着恰到好处的笑意。
木增拱手时袖中滑出个翡翠鼻烟壶,这是准备多时的厚礼。
“特使远来辛苦,不如......”
翡翠是云南此处的物件,水头上好,即便没有日光,瞧着也晶莹剔透。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们预料中的先礼后兵,竟然是并未出现。
府门外,红袍军特使孟铁崖翻身下马,猩红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身后跟着十名红袍军精锐,个个腰挎长刀,背负天工院最新式的火枪,面无表情。
木增眯起眼睛,缓缓起身,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也不僵持,顺手收了鼻烟壶,拱手还要说话。
“上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孟铁崖没有回礼,只是冷冷扫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木增身上。
“木土司,青石子总长有令,云南诸土司,即刻搬迁,家族拆散,分置各地。”
木增笑容微微一僵,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上使说笑了,我木氏世代镇守此地,朝廷一向恩准自治,怎会突然......”
“不是商量。”
这位红袍军沂山铁军老将打断他,声音低沉而锋利。
“是命令。”
木川眼中闪过一丝怒意,手已经按在枪柄上,却被木增一个眼神制止。
木增依旧笑着,语气却带了几分试探。
“上使,搬迁之事非同小可,我木氏一族在此扎根百年,若贸然迁移,恐怕......”
“恐怕什么?”
孟铁崖冷笑,甚至都不愿意踏足土司府内。
仅仅十几人的队伍看起来格外单薄,偏偏气场上硬生生狠狠压住了几家土司的数百精锐!
“怕你们那几千私兵不够砍?”
“还是怕你们那振臂一呼的山民?怕你们的火枪?”
木增面色终于变了。
土司们基本都暗中养了私兵,但这事极为隐秘,初来乍到的红袍军怎会知道?
木海也收起了笑容,骨节捏得咯吱作响。
木川的前襟被冷汗浸出深色痕迹,这个老狐狸想起半月前族人带来的消息,红袍军将拒不搬迁的刀氏土司全族三百余口,用铁链锁了沉湖。
“朝廷这是要绝我木氏根基啊!”
木川突然捶胸顿足,辫子甩出雨滴。
“我们世代镇守边陲,没有功劳也有......”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