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86节
此人可堪大用!
魏昶君继续开口。
“当用他的才能组建远洋舰队。”
说完具体安排,他才终于转向青石子。
“你刚才说要处置那些欺压百姓的权贵?”
青石子漠然点头,声音铿锵。
“我愿亲自押送他们去边疆!让这些喝人血之辈也尝尝做牛马的滋味!”
魏昶君凝视这位和自己并肩走了十年之人。
忽然想起十年前。
那时他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底层百姓,青石子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道士。
但现在,他们一路走来,终于开始改变这个世道。
路上走失的人很多,莫柱峻,保庵录......可到底是有人和他一起坚持到底的。
“好。”
魏昶君罕见地露出一丝笑意。
“记得我们当年在落石村发的誓吗?”
要改变这个该死的世道!
青石子眼中似乎永远只有纯粹和炽热,他和魏昶君是同一类人,不在乎自己的一切。
洛水老道捋着白须,轻声叹道。
“老朽活了六十载,这天下总算......变得有意思了。”
会议持续到申时。
散会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离开,低声议论着即将掀起的风暴。
魏昶君独自站在殿门口,望着阴沉的天色。
民部黄公辅没走,沉吟片刻,欲言又止。
“说吧。”
魏昶君头也不回。
“里长,.魏总工,今日又去了民部,想要调任福建船政......”
魏昶君的眼神骤然冰冷。
“备马,回府。”
魏昶君的官宅位于西城绒线胡同,是前明一位侍郎的宅子。
三进的院子,没有花园亭台,只在墙角种了几棵枣树。
正房窗纸上映着昏黄的灯光,隐约能听到碗筷碰撞的声音。
不算什么好房子,不过是个三品官吏的院子。
他推开门,一股炖白菜的香气扑面而来。
母亲程氏正端着汤盆从厨房出来,看见孩子顿时眉开眼笑。
“回来了?正好吃饭。”
方桌上摆着四菜一汤。
清炒白菜,腌萝卜,豆腐炖小鱼,一碟花生米。
中间是冒着热气的鸡蛋汤。
妹妹魏染瑕正在盛饭,看见兄长连忙起身。
“兄长,今日百姓送了条鱼来,我就和母亲炖了豆腐......”
魏昶君点点头,目光扫向角落里埋头看图纸的弟弟。
“昶琅。”
青年手一抖,图纸滑落在地。
那是艘战船的设计图,船身标注着铁甲,蒸汽轮机等字样。
“听说你想去福建?”
魏昶君坐下,夹了块豆腐。
魏昶琅深吸了一口气,苦笑着开口。
“登州的船坞还在扩建过程中,福建的船厂......”
魏昶君的筷子拍在桌上,震得汤碗晃了晃,全家人都僵住了。
“你可以做官,但不能要官!”
“你以为挂着我魏昶君弟弟的名头,就能在官场平步青云?”
“你要真有本事,自己去安南,去泰西诸国,闯出一个名堂来!”
他的声音平静,却让魏昶琅脸色煞白。
程氏头一次见到魏昶君对着自家人发火,可她似乎也从魏昶君这段时间的狠辣中明白了许多。
“昶君......”
“娘。”
魏昶君给母亲夹了块鱼,声音格外冷漠。
“这个世道是公平的,不然天下战死的红袍军将士,在地下都不会安心。”
屋内死一般寂静。
魏昶琅忽然有些羞愧,低下头,不敢说话。
饭后,魏昶君独自站在庭院里。
雪又开始下了,细碎的雪花落在他的肩头。
胡同里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远处偶尔有马蹄声踏过积雪。
夜不收悄声走来。
“里长,洛总长求见。”
魏昶君转身,老道披着蓑衣站在门廊下,像个普通的渔翁。
“刚刚我就来了,你说的我都听到了。”
“你真要让你弟弟自行走下去?”
“他若真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出头。”
魏昶君望着漆黑的夜空。
“这天下......必须彻底改变。”
洛水轻笑。
他似乎从来都不怕将来史书上写你刻薄寡恩。
魏昶君显然也明白老道士在想什么。
那些饿死的百姓,连名字都不会留在史书上。
于是他转身走向屋内。
“明日开始,按计划行动。”
老道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
“这天下......确实要变了。”
雪越下越大,渐渐覆盖了魏昶君留在雪地上的脚印。
这是1637年的第二个月。
第485章 拿人
京师,柳絮纷飞。
皇城瑞金成了红袍军的会议室,铜鹤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魏昶君背对着红袍军一众核心官吏,手指划过屏风上密密麻麻的朱色标记。
这些都是半年来派往全国各地的红袍军官吏和启蒙学生的分布图。
“三百七十二个县。”
魏昶君的声音像磨刀石般粗粝,神色也逐渐冷漠。
“才半年,收到的密报就有四十九起贪墨,八十七起欺压百姓。”
他突然转身,腰间铁牌撞在案几上发出脆响。
“启蒙部的学生更荒唐,竟有人学着昔日大明官僚纳起妾来。”
他到如今仍记得三千红袍军民部官吏散开,一个个朝气蓬勃看着这个世道的姿态。
记得他们宛若星火一般,奔赴各处,建设各处的纯粹,又炽烈的眼。
但现在,他们似乎也逐渐开始像是曾经的大明一样了。
里长的眼睛看的黄公辅,楚意等人有些沉默,他们从中看到的,是失望。
但他们太了解里长了。
里长不会难过,只会愈发狠辣,他从来不在乎这些人昔日和他的情分,更不在乎后世的史书上是不是会记载他刻薄寡恩。
他心里装着的永远只有一个。
百姓。
监察总长阎应元咳嗽一声。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