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56节

  负责造铁甲舰的官吏将《纲要》放在桌案上,眉头紧皱。

  “造舰拨银砍了三成,十二艘铁甲舰缩成八艘,红毛荷兰舰队已抵马六甲,这岂非自毁长城?”

  角落水力冲压器械旁旁,老匠作拎起锻锤,砸在烧红的炮箍上。

  火星溅上他斑白的胡须。

  “大人,那也未必。”

  他从油污的怀中摸出本册子。

  “去岁咱造霹雳炮,生铁从山西运来,骡马驮运,百里耗银五钱,路上损毁一成,今岁京蒙铁路通了。”

  他枯指戳向册上数字。

  “光铁料运费省三成,损毁降至半分,省下的银子完全够造五门炮。”

  那天工院官吏抓起册子,有些犹豫。

  “可舰炮......”

  “舰炮更要省。”

  “您可知一艘铁甲舰耗煤多少,去岁水师战船南下,沿途购煤,价比京师贵一倍,今若拨银修漠北煤矿,铁路运煤至登州。”

  他抓起炭条在地上疾书。

  “漠北煤价三钱一石,运费两钱,到登州仍比市价低三成,一艘铁甲舰岁耗煤万石,省银三千两,十二艘省三万六千两。”

  他掷了炭条,从炉中钳出烧红的铁。

  “民生银还当真不是水漂,是往咱军械司炉膛里添的旺火。”

  淬火的青烟腾起,映着天工院其余官吏怔忡的脸。

  窗外忽然马蹄声急。

  监察部传令兵踏入门槛,血红的剥皮实草令箭拍在案上。

  “阎总长令,天工院所涉民生银两,匠作薪饷、铁料采买、煤运耗资,每日呈报监察司!贪一钱者,剥皮悬旗。”

  铁匠棚里死寂。

  赵铁头忽抡锤砸向铁砧,火星如烟花炸开。

  “好,有这道令,咱天工院就敢对天发誓,拨给工部的民生银,必化作战舰铁甲,一两不差。”

  炉火熊熊。

  四百年前的民生策,在铁与血的淬炼中,锻成开疆拓土的利刃。

  与此同时,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也在看着新的资料。

  恒温库房的冷白灯光下,空气凝固如铁。

  雷请议的指尖悬在触摸屏上方,屏幕上《红袍岁出纲要》的扫描件如同烧红的烙铁。

  他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

  “民生基建拨款,五百三十万两,占比百分之四十二,征伐戍边四百三十万两,占比百分之三十四。”

  他猛地抬头,眼中血丝密布。

  “这组数字,是不是扫描仪出错了?”

  陈科站在控制台前,调出原始档案的高清扫描。

  泛黄的宣纸上,墨汁淋漓的民生基业五百万两与朱砂批注的加拨漠北医馆三十万两刺得他瞳孔骤缩。

  他喃喃开口。

  “南洋铁甲舰的预算被砍了八十万两,漠北冻疮膏坊的拨款却翻倍,这简直是......”

  他卡住了,找不到任何历史先例来形容这种分配。

  顾成枯瘦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的学堂五千所、医馆三千座,老花镜后的眼睛眯成两道缝。

  他忽然调出对比数据库,洪武二十六年,明朝教育支出仅占岁入不到百分之一。

  万历四十八年,太医院岁支不足万两。

  老教授枯哑的嗓音在死寂中炸开。

  “秦皇筑长城,耗民力百万,汉武征匈奴,十室九空,穿越者......”

  他手指戳着百分之四十二的血红数字。

  “刮尽豪商巨贾,却把金山银山砸进泥腿子的饭碗里。”

  “旁人不懂,难道你们也看不清?”

  雷请议突然惊醒般扑向键盘。

  投影屏上瞬间展开三维数据模型,无数光流开始奔涌。

  “模拟变量注入,岁拨民生银五百三十万两持续十年。”

  “教育项,蒙童识字率基准值百分之五,十年后跃升至百分之三十一!”

  “医疗项,婴亡率基准值千分之二百八十,十年后降至千分之一百四十!”

  “基建项,路网密度基准值每百里一点二里,十年后达每百里十二点五里!”

  当军工衍生增益子模块弹出时,所有呼吸都停止了。

  “因冻疮发病率下降,戍卒非战斗减员减少百分之三十七,年省兵员补充银十九万两。”

  “因铁路运力提升,漠北军粮运输损耗从百分之三十五降至百分之八,年省漕银四十四万两。”

  “因工匠识字率提高,火铳废品率从五成降至一成半,年省工料银二十八万两。”

  进度条疯涨的瞬间,整个投影屏化作一片灼目的血红,最终数据轰然砸下。

  “十年民生投入衍生军备增益,累计等同造铁甲舰三十二艘。”

  陈科踉跄后退,脊背重重撞在金属档案柜上。

  他想起自己上周提交的论文《论红袍军费扩张的不可持续性》,此刻每一个字都在滴血。

  “我们总说他是太过激进,说他在穷兵黩武。”

  他指着屏幕上百分之四十二的金色光斑,声音嘶哑。

  “可这组数字,分明是给每个百姓一条迅速发展的捷径。”

  雷请议突然调出《红袍实录》扫描件。

  泛黄的纸页上,昔日崇祯年三饷加征的记录旁,是他亲笔批注的竭泽而渔。

  而此刻投影屏左侧,漠北戍卒领取冻疮膏的工笔素描旁,赫然是魏昶君朱批的铸基二字。

  “看明白了。”

  他声音复杂。

  “崇祯刮地皮养蛀虫,魏昶君刮豪强养万民。”

  顾成缓缓摘下眼镜。

  老教授凝视着数据洪流中翻滚的识字率百分之三十一,忽然想起自己祖上在私塾窗外偷听的往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谁曾把国库近半白银砸进泥腿子的饭碗?”

  他激动又期待的看着婴亡率降五成的光标。

  “这一笔朱批,抵得过千篇雄主本纪。”

第565章 百姓是否分地!

  当代看着红袍军的恢弘发展,不过是在纸上,而在四百年前,一切正真真切切的浮现。

  京师,魏府书房。

  烛火噼啪,五份朱漆奏报在案头铺开。

  民部总长黄公辅枯指划过墨迹,声如裂帛,“里长,商税当真将这盘棋盘活了!”

  就连黄公辅都没想到,开了海运,建了铁路之后,昔日史书上的穷兵黩武,竟被如此轻易的盘活。

  越是厮杀征伐,竟越是让各地民生经济都开始大幅活跃,经济上的涨幅堪称难以想象,如今国库的税收情况比之前明,堪称质变。

  “苏松杭三府商税月报。”

  “沈万金永昌粉坊扩雇工至八百人,日产粉条万斤,设分坊于扬州、徐州,江北商路贯通,月纳粉税银一万二千两。”

  “赵氏天工织坊新购蒸汽织机五十台,女工达六百人,月出细布一万五千匹,半数销漠北戍军。月纳布税银九千两。”

  “市舶司急递,泉州港单月入海商船二百八十艘,抽分税银四万五千两,顶前明半年漕税。”

  魏昶君拾起一枚铜钱。

  “粉坊工钱几何?”

  “日结三十文,月满九百文。”

  黄公辅眼透亮光。

  “他们倒当真不似前明地主缙绅,欺压百姓,赵氏织坊设功绩赏,织布超定额者,日加五文,女工月钱可达一千二百文。”

  度支司郑元培如今也兴奋的攥紧拳头,呈晋陕煤铁报。

  “大同孙氏晋北煤厂,开竖井五眼,矿工一千二百人,月出煤四百万斤,供宣府铁坊,月纳煤税银六千两。”

  “太原百炼铁坊,新起高炉三座,月出熟铁五十万斤,漠北岳豹军械司包购三成,月纳铁税银五千两。”

  “矿工月钱,下井者一千文,井上八百文,超佃农三倍。”

  “日前四川盐茶道飞马报,成都李氏盐场,新凿盐井百眼,月出井盐一百五十万斤,解两湖盐荒,盐价降三成,月纳盐税银八千两。”

  “盐工制,日管三餐,伤者医,亡者恤银十两,盐工争募,流民骤减,。”

  “广东市舶司八百里加急,潘振承十三行船队新造两千料海船六艘,贩景德瓷、闽茶往吕宋,换回苏木、胡椒,单船利五千两,月纳海税银一万八千两。”

  “船工月钱,舵手二两,水手一两五钱,岸上力夫闻风投效。”

  魏昶君忽问。

首节 上一节 45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